
我的父親叫張志華,1971年1月出生,他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從沒有離開過那片土地,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父親愛得深沉卻不善表達,每次給家里去電,若是他接的電話,還沒講兩句,便開始叫母親;他愛得深情卻不外露,少有問寒問暖,最多的一句話是“錢沒了就問家里要”,即使我現在工作穩定,依然如此;他愛得靜默卻不吝嗇,與現代科技絕緣,連發微信也不會,卻一直努力給我最好的條件……
父親5歲就帶著4歲的弟弟跟著大人給生產隊里放羊掙工分;
6歲在生產隊農場收莊稼;
8歲因家庭條件太差沒錢上學,爺爺不想讓父親留遺憾,花5毛錢讓父親去學校待了一個月;
9歲生產隊解放為農民分地分家畜,父親開始自己放羊;
12歲因為長得高開始在缸窯(陶瓷廠)打工;
17歲家中購置拖拉機開始為有錢人家干活;
24歲婚后開始新的工作,學習磚匠,給人建房,直至現在也是如此。
父親的童年是在寄人籬下、受盡打罵的苦難中度過的……
現在父親老了,滿臉皺紋,變形的四肢、花白的頭發,無不記錄著一個農民艱難困苦、奮力拼搏的一生。其實,從年齡上講,父親并不老,即將跨入50歲,但由于長期勞累過度,年輕時干苦力活,腰受過重傷落下病根,所以百病纏身,時常發作。我們兄妹經常勸父親去大醫院治療,可父親總是說,不要緊,慢慢養就好了。
父親為了供我念書,為了讓我能考上他所希望的大學,在這一貧如洗的家里,把自己的病一拖再拖。我清楚地記得,2008年,小學畢業的我把打工掙錢的想法告訴他,父親火冒三丈地罵我,說就是傾家蕩產,也要供我上大學。他說家里祖祖輩輩沒出一個秀才,他只上了一個月的學,到現在都不會寫自己名字,現在希望我考上大學,光宗耀祖。
可那時的我只想替父親分擔。2009年13歲的我,偷偷跑出去打工,從那時起我放棄了學業,打工掙錢幫助有病的父親,可每個月給父親的錢他都不去看病,他要把錢留下來給我娶媳婦。任何時候,父親總是想著我們,從來不為自己身體考慮。
打工不是長久之計,我也想光宗耀祖。201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參軍入伍。在部隊的日子雖然很苦,但是為了讓父親開心,讓他和母親有好日子過,我從來沒想過苦、想過累。2015年我第一次休假回家,我帶回去的是部隊的“優秀士兵”獎章,父親不知道有多高興,在親戚面前、鄉親們面前把我夸個不停。平凡而偉大的父親,一生什么都不求,只求孩子們平安健康有出息。
父親沒有文化,只能靠賣苦力掙錢。我當兵以前,父親一年到頭就很少回家。每當過年時,都是大年三十下午才能回到家。從我記事到現在,父親有一次找工,一干就是10多年,他是家里的客人,但卻是我們家最大的靠山,是我們一家人最堅硬的頂梁柱。
父親很“摳門”。經常聽媽媽說,在我出生以后,姥姥想來照顧媽媽,但實在因為口糧緊張,父親沒讓姥姥來。后來還是因為家里條件不好,又有了妹妹,母親只好把6歲的我送到姥姥家,而父親為了這個家,沒有辦法,長年在外打工,他回來時,我都認不出父親,不讓他抱了。
父親很“兇狠”。我小時候很是淘氣,經常會偷偷地藏起來逃課,每次父親看到我渾身是土,就知道我又沒去上學,不由分說地拿起鞭子一邊抽打我,一邊說我是不爭氣的孩子。
父親很“懼外”。在家里,對任何人父親都沒有好臉色,因為他是家里的頂梁柱,要保持一家之主的威嚴,對待家人父親一向很是嚴厲。但是,如果我們跟別人發生了矛盾,父親總是向著別人,總是在我們的身上找原因,我們還沒有說什么,他就先向別人道歉,好像錯的永遠是我們。
父親很“寵娃”。父親雖然有時過分嚴厲,但他的心里,一直都惦記和牽掛著他的孩子。每次回家,帶的最多的,就是我們最愛吃的糖果。看到我們饞嘴的樣子,他在一旁非常開心。現在想來,那個時候也許是父親最幸福的時刻。
記憶中的點點滴滴,有的清晰如舊,有的徹底忘卻。對父親,我心里有怨,但更多的是愛。他的一生很平凡,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有的只是對家庭的責任,對子女的義務。他用自己的肩膀,毅然扛起家的責任,至今沒有放棄過。
父親的愛,像大山一樣厚重,如大海一般深邃。請原諒我曾經的不懂事。現在,我也為人父,看著自己的孩子,我更能懂你,理解你。
感謝你,我的農民父親!你是我一生的榜樣,我也將努力成為你一生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