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瑾
【摘要】隨著慢綜藝節目火爆熒屏,民俗客棧類慢綜藝作為一種新興的節目形式,受到廣泛關注,也在市場上引起人們的熱議。本文以《親愛的客棧》為例,詳細解述此類節目在節目制作、受眾心理、價值導向三個方面的矛盾性觀點,試圖為此類節目的發展前景提供方向和方法,有利于優化國內電視綜藝節目發展結構,發展多樣性、大眾喜聞樂見的綜藝節目,有利于電視媒介的發展、產業化的轉型以及培養大眾更高的審美需求和文化需求。
【關鍵詞】民俗客棧類慢綜藝節目、受眾心理、社會價值導向
中圖分類號:TN22?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3-0348(2020)012-127-03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slow variety shows, folk inn slow variety shows, as a new program form, have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and aroused people's heated discussion in the market. Taking Dear In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ains in detail the contradictory viewpoints of this kind of programs in three aspects: program production, audience psychology and value orientation, trying to provide direc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his kind of programs, which is conducive to optimizing the development structure of domestic TV variety shows, developing diversified and popular variety shows, developing TV media, transform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cultivating higher aesthetic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public.
Keywords:Folk inn slow variety show, audience psychology, 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1. 民俗客棧類慢綜藝節目的發展現狀
1.1 民俗客棧類慢綜藝節目的發展背景
近年來,《奔跑吧》、《極限挑戰》、《歌手》等競技挑戰類節目持續走紅,我國綜藝節目總體來說一直是節奏較為緊張刺激、笑點密集、規則鮮明、闖關比賽的快綜藝風潮,并且也收獲了較好的口碑和不俗的收視成績。但是,快綜藝節目從鳳毛麟角逐漸發展到遍地開花的同時,也陷入了激烈的同質化競爭之中,出現了節目質量良莠不齊、制作紛雜雷同等問題,不免使得受眾審美疲勞。由此,慢綜藝應運而生。與快綜藝相對,慢綜藝不追求緊張刺激的節奏和密集頻繁的笑點,不刻意預設人物和環節,原則上沒有劇本可供參演,呈現給觀眾的是嘉賓的自然反應和狀態。
目前我國市場上出現的慢綜藝節目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央視的《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和河北衛視的《中華好詩詞》等為代表的文化類慢綜藝,這一綜藝類型將詩詞、書信、散文等長期遇冷的文化形態重新拉回到公眾視野,如涓涓流水,娓娓道來,成為綜藝節目中的一股清流。另一類則是像湖南衛視的《向往的生活》、《中餐廳》以及《親愛的客棧》等真人秀性質的生活類慢綜藝節目。這類慢綜藝節目沒有華麗的舞臺,將嘉賓置于特定的日常生活情景當中,用較為舒緩的視聽節奏來展現人物關系和生活場景。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觀眾對于放松和自由的渴求,著重表現的是大明星在聚光燈之外的平凡生活,也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
1.2 《親愛的客?!饭澞亢喗?/p>
《親愛的客棧》是湖南衛視在2017年10月推出的經營體驗類觀察真人秀節目,至今已播出三季,幾位明星以“老板”和“員工”的身份,用二十天的時間經營一家民俗客棧,開門迎客,迎接素人旅客前來住宿。《親愛的客棧》中的嘉賓設置呈現的是“5+x”模式,節目每期會有五名固定嘉賓,外加飛行嘉賓擔任員工,幫助打理客棧的日常運營,增加了節目的可看性,這也是節目收視率持續走高的原因。每期的流動嘉賓都成為客棧建設的一份子,做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事。從風景秀麗的瀘沽湖到氣候極端的內蒙古大山,再到黃河岸邊,他們褪去明星的光環,為了做好一道菜、疊好一床被子、交換一個運營理念而努力,滿足了受眾對于明星祛魅化的要求和窺私欲。
電視綜藝競爭已經進入到第四季度,綜藝領域由之前的快節奏、強任務的戶外真人秀比拼開始走向慢節奏、治愈系、暖畫風的慢綜藝類型。這類慢綜藝節目以一種極為輕松的節目氛圍、簡單的節目形式、富有人情味的節目宗旨,力圖讓受眾在節目中尋找到精神寄托。以明星經營客棧結合素人住店的形式,將各類生活情感融會貫通,不同年齡、不同職業、性格迥異、生活背景不盡相同的一群人聚在一家小小的客棧里一起生活,上演一幕幕人生百態。
2. 民俗客棧類慢綜藝的矛盾性觀點分析
2.1 設計臺本與真實刻畫的矛盾
生活類慢綜藝以其舒緩、真實的節奏見長,其最大的亮點就在于節目制作能夠返璞歸真,保留真實的故事以便滿足觀眾對明星的好奇心。但這檔節目早在首播之時就被觀眾詬病臺本痕跡明顯,五位常駐嘉賓的人物關系矛盾不斷,第一季中兩對情侶之間的爭吵、老板和員工之間的博弈、員工之間因為任務多少的相互推諉,以及員工和顧客之間的微妙關系等等。節目組為了強化這種戲劇效果,設置臺本,比如在劉濤夫婦結婚十周年紀念日,入住的素人旅客剛好就是花藝師和糕點師;客棧第一次迎接的客人,其中三位剛好是很有經驗的民俗客棧經營者,為了強化矛盾性,還故意設置了其中一位顧客刁難老板和店員,另外兩位顧客耐心解答疑難的橋段,最終“幫助”客棧達到基本開放標準。這些故意的巧合不由使觀眾對于此類節目的真實性產生質疑。
對于新興的民俗客棧類慢綜藝來說,更要注意把握好適度創作的原則。比如韓國同類型的慢綜藝節目《孝利家民宿》中,韓國明星李孝利經營的客棧是自己的房子,幾乎沒有考慮盈利、物資等問題,相較于《親愛的客?!烦跗趲孜患钨e在半天時間內適應一個新的環境并快速熟悉打理客棧流程的慌亂,《孝利家民宿》的創作線條更加柔和溫暖——既不是白開水式的平庸敘述,也幾乎真正做到“慢創作”,在錄制過程中鮮見緊張的氛圍、員工間的扯皮和盈利的煩惱。
其實,不論是在節目中添加盈利目標、競爭情節、設置人物關系的矛盾性,還是通過設置臺本和后期剪輯,都是為了增加節目的可觀賞性,吸引受眾。我們試想,如果作為一檔娛樂類型的綜藝節目,完全按照人物關系的真實生活走向,沒有情感的爆發點,極易形成“白開水”式的效果,這其實也是違背綜藝節目播出的初衷的。同時,如果完全是固定鏡頭且不加剪輯,難免會顯得劇情無趣、拖沓,無法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和新鮮感,最終也會導致審美疲勞,影響收視率。因此,如何在節目制作中把握真實性和避免情節蒼白拖沓兩者間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也事關制作團隊的工藝和水準。提倡真實自然不等于把現實照搬到熒屏之中;而增加節目的可觀性也不同于故意制造無謂的人物沖突和刻意設置臺本。把握其中的“度”,民俗客棧類慢綜藝才能在走得更加長遠,贏得更多好評。
2.2 商業化營銷與受眾逆反心理的矛盾
《親愛的客?!非叭疽呀洸コ?,網絡播放量超過了30億,引領民俗客棧類慢綜藝的熱潮,同時,它也成為社交媒體上的“話題寵兒”,期期都有話題、上熱搜,占據微博話題總榜/微博綜藝榜雙榜第1名和微博話題榜閱讀量5億的位置,被稱作“收視率碾壓兼熱搜體質”,此外,還有各大微信公眾平臺上的話題文章數量也是居高不下。而該節目的受眾群體定位主要是在事業打拼期的城市年輕人或是初涉世事的學生群體,對于這個推崇自由和個性的受眾群體來講,這些被故意安排的外來強加的話題和結論往往會形成受眾的逆反心理,遭到強烈的反彈。類似這樣的過度炒話題的行為,造成了觀眾的審美疲勞和質疑,從而影響了傳播效果。
當然,商業化炒作一定有其存在的道理,在互聯網時代下,一檔節目在網絡中缺乏話題和熱度,很快就會被潮水般的其它信息淹沒在洪流之中。但是,炒作需適時、適度、適事,因為一旦造成受眾的逆反心理,則會使傳播行為或傳播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收到相反效果。這樣的逆反心理,甚至還會形成有意的反媒體之道而行,凡是媒體或節目報道的話題,他們都要進行批評和駁斥,特別是被受眾發現的虛假炒作或失實話題,使得節目組的公信力在受眾當中分崩離析,如此一來,傳播意圖將很難有效傳達,同時引起觀眾的反感情緒。這大概是《親愛的客?!吩诓コ鲋鮿蓊^迅猛,而后收視率出現“滑鐵盧”、后勁不足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精準的把握受眾群體的特征,在制造話題達到宣傳效果和不至于引起觀眾逆反心理這兩種矛盾性中尋求平衡,還需要節目制作者和媒體的認真反思。
2.3 熒屏“慢生活”與現實快節奏的矛盾
《親愛的客棧》主打“慢下來,去生活”的標語,旗幟鮮明地強調“慢”與“生活”的概念,而這些誕生的背后的社會心理,便是日漸繁忙的社會工作,與日俱增的生活壓力以及越來越浮躁的社會內心的共同驅動的結果,“逃離都市”成為大量年輕族群共同的社會話題,生活仿佛以生存為前提,當生存都還需要掙扎或生活被綁架到沒有自由的時候,“回歸生活”便是慢綜藝誕生的普遍社會心理背景,電視熒屏的“白日夢”屬性恰恰滿足這一特征。
由此我們得出其中的另一個矛盾性觀點——在快節奏、高壓力下的生活狀態中找到一個突破口進行調解與排遣,尋找生命的質量和生活的品質,的確是這類慢綜藝節目的主要價值導向;但是,當這樣的人生態度逐漸跨三,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之后,我們收獲的可能不是心靈的“甜點”,而是“麻藥”了,彼時,人們的生活能力、工作熱情、交往態度都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這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這就違背了節目的根本性意義?;蛟S只有一個人、幾個人,還不至于在“求慢”的節奏里迷失方向,但隨著節目火爆熒屏,一群青年都作出如此選擇,就很難保證這個“甜點”的品質了。因此,節目的制作者應該扛起責任的大旗,嚴格把控節目輸出以及對其影響、風評等進行監測,對于仍然處于發展中的中國來講,剛看到一些發展成果的社會,沒有資格刻意渲染放大這樣的價值觀念。因此,該類節目在價值導向上還需要把握適度的原則,既要迎合受眾舒緩壓力的心理,也要能夠做好引導和反思,舒緩壓力不等于完全懈怠,減負是為了更有力地前行。
3. 結語
作為國內首檔民俗客棧類綜藝節目,《親愛的客?!芬云鋬炐愕氖找暢煽兒蜕鐣岫?,成為其它同類型節目的榜樣和藍本;但它在節目制作、受眾心理分析和價值導向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矛盾性觀點,值得我們反思和探討。
當前,各種電視真人秀節目噴涌而出、日新月異,熱門明星和設置情節等單調的模式已經遠遠無法滿足受眾的需求,要更加注重電視節目人文精神的回歸,注重節目的深層次挖掘,才能夠吸引更多的觀眾觀看這類節目,進而發揮出電視節目真人秀更加豐富的社會作用。
參考文獻:
[1]馬方.淺析綜藝節目的發展態勢及研發思路[J].南方論壇,2013(1):46-49.
[2]謝智.電視真人秀節目的文化價值提升[J],青年記者,2016(7).
[3]劉榕.從受眾角度分析國內觀察類慢綜藝節目成功要素[A].新聞研究導刊,1674-8883(2017)08-0128-01.
[4]吳梅花.“慢生活”:心靈甜點還是麻藥[N].中國商報,2007(10)-16.
[5]徐顥哲.“慢綜藝”霸屏,功利心態慢不下來[N].北京日報,20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