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
夏日炎炎,爸爸和我在樹蔭下乘涼。爸爸拿出了他那珍藏已久的葫蘆絲,乘興演奏了一曲,頗有繞梁三日的韻味。我當時羨慕地望著爸爸,心想:要是我也會吹,那該有多好啊!
于是乎,我便開始了葫蘆絲學習之旅。一開始,我沒有向爸爸請教,而是自己一個人學習吹,吹出來的聲音自然難聽無比,用媽媽的話來形容就是“水壺燒水時燒開的聲音”。正在學習的姐姐每當聽到我那“美妙的音樂”,便立刻關上房門,用耳塞堵住耳朵。我心里十分不服氣:我吹得有那么難聽嗎?!
在全家人一致嫌棄的情況下,我只能跑去向爸爸請教。果然,被“點化”了以后,我立刻“突飛猛進”:原本吹一個音符都困難的我,練了幾天后,能完整地吹一小段。雖然不算流暢,但已經進步了不少。
我慢慢地學習流暢地吹,這有點困難,因為我不擅長把記憶中的音符轉換為手指上的動作,所以我的曲聲會斷斷續續。于是,爸爸給我一支筆,讓我把筆當成葫蘆絲來練習,他說一個音,我就用手指做一個動作。剛開始,我覺得十分枯燥無味,心想:這樣的練習,又不會發出聲音來,表演也不是吹一個一個的單音,有什么作用呢?爸爸仿佛看出了我的疑惑,嚴肅地說:“你不練習好最基本的一個一個的單音,又怎么能吹好一首曲子呢?”我聽完覺得十分有道理,便用心投入練習……
此后,不管嚴寒酷暑,我都堅持練習,從不間斷。就這樣,我的葫蘆絲演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指導老師?陳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