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琭昕

摘要:《爾雅》首創按詞的義類編排之體例,四至十九篇為反映社會生活的百科名詞,但每篇的詞義層次并不十分嚴密。故運用現代語義場知識對“釋宮第五J,進行義類分析,劃分歸屬,得到明晰的語義場,體現詞義的層級性,利于今人更好地了解古義。
關鍵詞:爾雅;釋宮;語義場;詞義
中圖分類號:H1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4-0003-02
一、前方
《爾雅》被認為是中國第一部訓話專著,在訓話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訓話學任務有三:釋古今之異言”“通方俗之殊語”“道物之貌以告人也”①。指用當代的話解釋古代的詞語,用通語解釋方言,說明事物的形貌使人了解。
語義場通過與不同詞的對比,根據詞義的共性或關系劃分出來的類②。若干具有共同核心義素的詞聚就是語義場。《爾雅》首創按詞的義類編排之體例,使得四至十九篇的名物詞每一單篇都可作為一個語義場進行義類分析。
二、《釋宮》縱向語義場
《爾雅》釋雅以俗,釋古以今,十九篇中的普通語詞部分保留了大量的古語古詞和方俗語詞,百科名詞部分展現了大量秦漢以前社會生活、自然萬物的豐富資料。《釋宮》為《爾雅》的第五篇,又稱為“釋宮第五”,屬于名物詞篇章。釋宮之“宮”為‘宮”的古義,指無論高低貴賤的一切住所,泛稱宮室。郝懿行《爾雅義疏》對《釋宮》的題解是“此篇所釋,上至梁桴,下窮瓴甋,遍及連簃,別為一類而釋之。事系于宮,故總曰釋宮。州亙其實,《釋宮》除了住處相關的一切建筑、構件、部件、材料之外,還談及了道路、橋梁,“宮”不過是總起的標題詞罷了。
《釋宮》26條主要包括宮室、路橋兩方面,細分后又包含通稱、建筑、室內、門墻、木樁、雞棲處、道路、橋梁等方面④。
與宮室相關的建筑詞可以構成基本詞語類聚。如5.008,5.016、5.026三條詞條:
闍謂之臺,有木者謂之榭。(5.008)
觀謂之闕。(5.016.3)
室有東西廂日廟,無東西廂有室日寢,無室曰榭,四方而高日臺,陜而修曲曰樓。(5.026)
5.008對臺、榭作定義。城門上的高臺為臺,建于高臺有楹柱而無墻壁的屋子為榭。5.016.3前兩句為門的分類,最后一句稱宮門外高臺上的望樓為觀。古代宮門外高臺上的望樓因中有通道,似為缺口,故又稱闕。5.026對廟、寢、榭、臺、樓作出基本區分,以基本義素劃分區別性特征。廟指有東西廂的房屋,沒有東西廂卻有藏室的是寢,既無廂房亦無藏室的是榭,四方且高的建筑稱為臺,狹窄而又高又曲的建筑叫做樓。
據詞義發現上述三條都類屬于建筑,以其建制對廟、寢、榭、臺、樓加以區分。此三條可看作一個最小的詞聚,該小聚類又可與側屋兩條(5.013、5.018)構成上一級建筑語義場。明確詞義,便可建立最小的子場,再歸納類屬,建立上一級母場,最后推出整體語義場網絡。
表示門的三個子場,包括門的分類(5.016, 5.017)、門的構成部件(5.004、5.019)、門的配件(5.010、5.019)。門的構成部件與門的配件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是門的組成部分,后者是為達到效果而配合使用的附件。
門的分類:
祊謂之門。(5.016.1)
正門謂之應門。(5.016.2)
宮中之門謂之闈,其小者謂之閨。小閨謂之閤。巷門謂之閎。(5.017)
祊為廟門。王宮的正門為應門。“應”取其“當”之意,以當正門謂之應門。宮中的小門成為闈,小闈稱為閨,小閨稱為閤。巷門稱為閎。
門的構成部件:
柣謂之閾,棖謂之楔,楣謂之梁。樞謂之根。樞達北方,謂之落時,落時謂之戺。(5.004)
闔謂之扉。(5.019.2)
門檻稱為閾。門旁豎立的木柱為楔。門框上的橫木為梁。門上轉軸為椳。撐持門軸的長木叫落時,又叫肥。闔是門扇,亦稱扉。
門的配件:
植謂之傳,傳謂之突。(5.010)
橛謂之闑。(5.019.1)
所以止扉謂之閎。(5.019.3)
5.010是一條遞訓,鎖門用的中立直木稱為傳,傳又稱為突。門中所豎的短木稱為闑。插在門扇兩旁,用于固定門扇的長直木稱為閎。此三者可構成門的語義場,再與墻的子場相合,構成與建筑同級的門墻語義場。以此類推,建筑亦可與室內、門墻等構成宮室母場,宮室與路橋又構成《釋宮》的全部詞條。下圖1為對《釋宮》26條加以研究并建立的語義場。
三、《釋宮》橫向語義場
縱向語義場可分出不同類屬的層級。橫向語義場可發現同一層級語義場內基本詞聚在區別特征。
5.002中的“奧、屋漏、宦、窔”詞條,地理位置與相對位置兩個子場構成方位母場。最小的子場是由奧、屋漏、宦、窔構成,這四個詞是室內西南、西北、東北、東南四個角的稱謂。屋子里的角落通常不見日光,但此條則根據日光相對照射度將室內四個方位角落加以區分。奧是室內西南角,因室向東南開戶,西南牗,牗內隱奧,是最為隱蔽的地方。屋漏是室內西北角,古人設床在屋子的北窗邊,因而西北角常開有天窗,日光得以照射入室,是漏隱之處。宦是屋子的東北角,郝疏:“‘宦與‘頤同。《釋話》‘宦訓‘養也。云‘食居所者,古人庖廚食閣皆在室之東北隅,以迎養氣。書之里的“宦”即“養”之意。窔是屋子的東南角,與“奧呀目近,都有幽深隱奧之意。室向東南開戶,東南角靠近門戶,光線多為門戶所遮掩,光線較弱。
古代建筑多是木制,釋宮第五”中有很多與木樁相關的詞,這些詞根據功能可建立橫向語義場。例如:
門:(構成部件):秩、閾、棖、楔、媚、梁、樞、根、落時、戺、橛、闑、闔、扉
(配件):植、傳、突、閎
屋構件:杗瘤、梁、稅、閞、槉、栭、巢、棟、桴、桷、榱、閱、交
木樁:積、杙、楎、泉、栱、閣、弋、榤
根據木樁使用功能的大小與不同可建立橫向語義場,這說明詞義與詞義之間的聯系與差異都可以建立一定的語義場。詞的義素是多方面的,不同語義場可取不同義素。故同一個詞可分屬不同語義場,我們可根據不同語義標準建立出不同的語義場。
四、存在的問題與啟示
《爾雅》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詞典,這是由于將其看成同義詞或同類屬詞的聚合。這種觀點是因為《爾雅》主要使用義訓,重在對詞義的實際使用進行詮釋,全書表現出明晰卻不完善的詞匯系統觀⑤。
(一)條目編排的不合理之處
條目的排序上顯然有問題。宮室是5.001至5.020以及5.026,路橋是5.021至5.025e明顯的不妥之處是5.026條的排序。明明言及的是宮室的建制,卻排在最后,排序上破壞了先宮室后路橋的連貫性,更像是后來補加上去的。同是門構件的條目,卻一條在5.004,一條在5.019,相隔甚遠,這也能說明《爾雅》的成書絕非一人一時所作。
條目編排上,有的詞條的出現十分突兀。例如:
地謂之黝。墻謂之堊。(5.006)
今譯為涂飾地面為黝,粉刷墻壁令其白為堊。單論動作行為,是一道工序,但其實這是一種社會文化習俗。古代有父母去世二十五個月時要涂黝粉堊的禮俗。該詞條的問題在于“地”“墻”多次出現,在此條中作動詞,指涂飾地面使其黑,粉飾墻壁使其白,而恰好上一條5.005中“墻”為名詞,指高墻。此兩條的“墻”為同音同形異義詞,詞性也不同,位置處于前后詞條,若不注意區分,則易誤認為是“墻”的別稱,產生誤讀,可考慮分立。5.005條只關涉土臺和高墻,分別屬于室內物件、墻,二者并無聯系卻放在同一詞條,不如將墻獨立為一個條目更佳。
雞棲處類屬下只有一條詞條5.009,不論是類屬語義還是條目數量都與其他類屬不同。
雞棲于弋為榤。鑿垣而棲為塒。(5.009)
今譯為雞棲息的木樁稱為榤,鑿開墻壁棲息的雞圈稱為塒。此條不宜歸入“釋畜第十九”,《釋畜》雖有雞屬,但沒有一條講畜生的棲息之所。由于雞棲處為雞的棲息之所,也只得歸入宮室之中。加之農業地位高,日常生活中在屋舍內養雞較為常見,家禽具有重要地位,所以,雞棲處歸入《釋宮》并不為過。
(二)一詞多義,不加區分
“梁”一詞分別在5.004、5.011、5.025三條中出現,依次表示門框上的橫木、屋上大梁、橋梁,分屬門、屋、橋三類,需在語境中才能區別。又如:
路、旅,途也。路、場、猷、行,道也。(5.022)
該條區別了路、旅(途)和路、場、猷、行(道)兩組詞。前一組是道路之意,后一組有道路或道術之意。“場”是祭神的場地,祭神道。“猷”比較特殊,既可以表道路,又可以表道術。將此二組詞編錄于一條,顯得雜亂。
又如5.004“楣謂之梁”中的“楣”釋為:“門框上的橫梁,上又孔聯貫門樞。”但“楣”字釋義存疑,考慮到5.004都是門之部件,故“楣”為門樞橫梁的可能性更大。
五、結語
《爾雅·釋宮》展現了秦漢之前的房屋、路橋建制,反映了社會生活的一隅。僅門的分類就十分駁雜,其部件又有自己的名稱,與今相較顯繁瑣。而今不再有那么多稱謂,除了物件消失之外,主要歸結于雙音化。
《爾雅》為今人查找古義,還原辨識古代風貌有借鑒參考價值。后世對《爾雅》專書研究也形成了“雅學”,除去古時廣雅之作、仿雅之作、注雅之作,今人運用各種訓話方法,結合現代的語義場理論,都能收獲頗豐,對了解古義有極大幫助。此書也具有不可忽視的弊端,作為一部訓話專書,卻非嚴密的同義詞分類詞典,在分類上不盡科學,一詞多義又常常不作區分,給后人查找古義帶來諸多不便,須仔細辨析。
注釋:
①許威漢.訓詁學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4.
②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82.
③(清)郝懿行.爾雅義疏上[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623.
④文中所引條目及篇序皆引自胡奇光、方環海撰《爾雅譯注》“釋宮第五”所列26條。見胡奇光,方環海.爾雅譯注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⑤蘇新春.漢語詞義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7:230.
作者簡介:羅綠昕,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