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雕塑小品設計是高職校園景觀設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一定的藝術手法,把校園環境進行美化,堅持校園環境的文化特色、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整體性的原則,創造出人物雕塑、寓意類雕塑、裝飾類雕塑小品的設計,達到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
關鍵詞:高職:校園景觀:雕塑小品;設計探析
中圖分類號:TU98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4-0038-01
一、前言
在新的歷史時期,高職院校的校園景觀設計代表著院校的文化特色,雕塑小品作為校園景觀設計中獨特的部分,不僅是景觀的點綴,更多的能給校園增添文化氣息,能讓莘莘學子感受到學校專業學科的特色,傳遞特色的學科文化特征。
二、高職校園景觀雕塑小品設計的概況
景觀雕塑小品作為校園景觀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所高職院校在景觀雕塑小品設計中都有自己的特色,藝術院校更多是濃厚的人文氣息、工科類高職則是軟件電子類居多、文科類高職則是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等。
景觀雕塑小品能體現高職院校的特色文化,多數高職在雕塑小品上能反映這所學校或學院的歷史特點,專業學科特色,發展特征,以此來體現院校的獨特文化,其基本的概況可以歸納為:一是新建的高職院校在校園景觀設計上進行了整體規劃,景觀雕塑小品有一定的設計感和規律;二是一些校園雕塑小品設計具有一定的主題,可以是文人特色、校園地域特色、專業特色呈現等,這類院校雕塑小品更切合學校的發展與景觀文化的建設;三是來自學生的創新或校友的捐贈等,但是也有部分高職院校的景觀雕塑小品設計的比較凌亂、散,隨意的擺放,缺少本身學校的文化特色。
三、校園景觀雕塑小品設計的原則
(一)以人為本原則
學校是以教師和學生作為主體,在進行校園景觀雕塑小品設計中,要把人的行為考慮進去,雕塑小品的造型、尺度、材料等都要以人為本,把師生的心理需求進行融合,如在校園中擺放孔子雕塑,就要考慮其位置、朝向、尺度、材料選擇等都要遵循人的活動規律,不是隨便或任意的放置。
(二)校園文化特色原則
在雕塑小品設計中,充分把握學校的校園文化特色和內涵,很多高校的雕塑融合了專業的特色,校訓的特色等,展現出校園文化氣息,把雕塑放置在特定的區域里不僅是單純的藝術創作行為,文化特色的在校園中雕塑的應用,更能起到深刻的作用,是一種對校園精神文化的凝練與概括,能夠對教師或學生的精神產生深刻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可持續發展原則
以生態理論作為指導,把雕塑小品設計成為一所學校的亮點或靈魂,設計人員盡可能的在設計、制作、材料上多做一些思考,使其有利于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四)整體性原則
雕塑小品設計是校園景觀文化設計的一部分,從校園整體的景觀規劃,是從人文、地域特征、生活功能等進行綜合的研究,融合動態與靜態的景物,保持校園景觀文化的整體性,有利于滿足師生不同心理需求化,強化教學環境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教育氛圍。
四、景觀雕塑小品設計實踐
(一)人物雕塑小品設計
人物雕塑小品設計通常以具象,或抽象的人物為組成內容,是最普通的一類,早期所院校中多以名人、孔子等這類雕塑小品是最多的,到后期新規劃的院校有所改變,結合現今把某一領域具有杰出貢獻者作為雕塑小品,也有藝術類職業院校,呈現不同的特征,很多人物類雕塑更多的反映社會生活形態,對人物在外形上作了一些調整,采用夸張等手法。
(二)寓意雕塑小品設計
寓意雕塑小品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通過一定寓意進行雕塑小品的設計,如在圖書館大樓區域設計一座奮發向上,努力學習的大學生雕塑小品,把學生那種學習的精神表露出來,給當代大學生以鼓舞。
(三)裝飾雕塑小品設計
裝飾雕塑小品設計是指在校園公共環境中,能夠起到裝飾和點綴環境作用的雕塑小品類型。這類雕塑小品在專業學院居多,如藝術學院的學生雕塑制作的作品,可以用來對學院的不同場地進行裝飾,通過一定藝術手法,不管是抽象的或具象的都可以融合在一定的環境中,為校園環境帶來一定的美感。
綜上所述,校園環境景觀設計中雕塑小品景觀設計至關重要,通過對高職校園雕塑小品實施的現狀分析,得出雕塑小品設計要堅持以人為本、文化特色、可持續性、整體性的原則,并在校園環境設計中對雕塑小品進行實踐,使雕塑小品設計具有裝飾性、藝術性的審美價值,甚至具有靈性,烘托環境的氣氛,使觀者置身于環境中,達到一種人與環境的和諧。
參考文獻:
[1]宋晨,劉景森.校園中雕塑小品的應用與信息傳達[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26).
[2]劉爽,李舒唯,馮淑宜.淺談高校校園景觀中的雕塑小品[J].中國園藝文摘,2017(09)_
作者簡介:幸任(1992-),男,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