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新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走進課堂中,所起到的教學效果也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多媒體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其聲音、動畫、視頻等的特點,激發了學生對于學習的濃厚興趣。對教師而言,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也與時俱進,根據學生的特點,更加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使得枯燥的學科教育真正成為提升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基于此,以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多媒體 小學語文教學 功效
相對于傳統課堂教學來說,多媒體教學能夠將沉悶的課堂創設成“聲色光電”俱全的歡樂場。不僅可以使課堂教學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接觸課外知識的途徑。特別是對農村一線教師而言,更顯難能可貴,讓學生徜徉在信息時代的樂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語文知識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出現的,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教師要利用多媒體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接受知識“潤物細無聲”。比如,在學習古詩《畫》時,教師就可以將這首詩所營造的故事背景進行呈現:詩人閑來無事,到友人家中看到墻壁上掛的山水畫、花鳥畫,凝視畫作,詩人興之所至,寫出了這首詩。學生就可以在故事中學習到語文知識,而且在印象深刻的同時,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善于拓展課本知識,通過多媒體課件將語文知識融入到多元素的教學活動中,集圖、文、聲、像于一體,極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能動性,使學生敢想,敢說,加深內心的體驗。比如,在學習《詹天佑》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想象、討論,通過繪畫、板書等方式讓學生將語文知識中包括的情境表述出來,然后教師就可以利用動畫將山的坡度、火車頭的行駛方式、開鑿八達嶺的施工場景,讓學生用更加直觀的畫面了解詹天佑的建設思路,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提升教學效率。
二、巧用多媒體綜合手段,引導學生突破重難點
語文教材中不可避免會出現超出學生理解力的知識點,加之小學生的知識、眼界有限,可能會出現讓學生感到棘手、難以理解的問題,而這些重點問題有時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掌握的知識點。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趣味性讓學生勇于、樂于向難點問題“發起攻擊”。比如,在《曹沖稱象》一文中,語文教材的文字讓學生無法直觀理解其中的邏輯關系,在傳統教育下,甚至有的學生雨里霧里幾十年,再回頭閱讀時才發現其中的道理竟然如此簡單。那該如何做呢?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兩個場景,一是平時學生接觸到的電子秤,通過生活化的場景將稱東西的方式方法表達清楚,讓學生對稱重有個基本的了解。二是將曹沖稱象的直觀方法通過動畫課件,讓學生去理解,此時,教師不需要用太對的專業術語和學生進行溝通,他們自然會將腦中的抽象化場景與動畫課件作對比,學生就會醍醐灌頂,使課文的難點在瞬間解決。
三、運用多媒體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構建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語文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是緊密相連的,語文課堂完全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參與其中,讓“你聽我講”轉化為“百花齊放”。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通常是以教師為主體,一人講學生在聽,師生交流不足。教師無法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方式不感興趣。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引進,教師積極運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實踐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交流、反饋信息的能力。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的視頻、音樂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比如,《小馬過河》這篇文章中,為了真實再現課文場景,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觀看原版視頻課件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主演繹,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在積極因素的調動下,學生往往樂此不疲,并且思想活躍,創造力與想象力就會得到發展。在游戲過程中體會到堅韌、合作的重要性,懂得面對困難要解決的唯一途徑就是迎難而上。這些領悟才會讓我們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遠,堅持拼搏不退縮,青春旗幟永不落。
四、多媒體能有效優化教學手段,推動語文教學創新
小學語文知識教學中,漢字是必須的教學內容。漢字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是呆板的而是活泛的。在漢字的教學中,有的文字比較相似,有的比較難以記憶,有的是小學生無法理解的,此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對漢字的類型、詞性、來源進行創新解讀。以漢字的來源為例,“解手”一詞可能學生習以為常,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個詞的意識。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影視化的方式將詞語的來源與學生進行交流。通過視頻學生就會對這個詞的來龍去脈有了了解,讓學生有種恍然大悟地感悟。為了激勵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字詞來從網絡上進行下載相關視頻,然后通過課堂的多媒體和學生們進行分享。教師可以采用即時獎勵的原則,對于那些能夠靈活運用多媒體的學生進行獎勵,對那些有差距的學生予以指導交流,來培養學生書寫的好習慣。再者,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那些書寫工整、美觀、清楚、規范的學生的字體,特別是在對字詞的理解方面有獨到見解的,完全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更多。當然,小學生是塑造性比較強的群體,特別是在群體意識和個人榮譽方面。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教學和課外做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漢字書寫比賽、“找錯別字”等活動,這些活動都可以借用多媒體予以輔助。
五、應用多媒體時應注意的問題
多媒體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具有較為廣泛的積極作用,但凡是都有尺度,多媒體的運用也是如此。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多媒體在課堂上的應用,特別是農村一線教師要具有運用多媒體的意識,要具有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技能,并注重引導學生參與進來。在運用過程中要以教材為出發點,以學生的實用性為根本原則,重點難點突出,圖像、聲音、動畫等要科學、合理、直觀,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準確選擇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點,有效整合利用教育資源,突出多媒體技術的實用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多媒體運用的時機和尺度,正所謂“多媒體用好是精彩,用不好適得其反”,因此,廣大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要圍繞著教學目標,課件制作要恰到好處,避免在多媒體的使用中沖淡對知識的學習。還要關注多媒體運用的時機,如在學生難以理解時、興趣較低時、開展活動時等。總之,要利用多媒體功能,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及能力。
六、結語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小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斷被深化,學生的知識質量、思維方式、可持續成長成為衡量教育質量的重要標注。多媒體技術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信息技術時代帶來的必然產物。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音形兼備,具有獨特的優勢,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多媒體輔助教學必將變得越來越重要,信息技術及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最終還是要服務于教學質量,在給學生營造輕松學習氛圍,使小學語文教學變得更加有效,課堂變得多姿多彩的同時,要科學運用多媒體,使其發揮最大效能。
參考文獻:
[1]楊金鳳.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外語文,2017,(4):109.
[2]黃履媛.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優勢[J].文學教育,2017,(11):60.
[3]郗朝陽.多媒體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