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往特雷比西亞之橋》這部作品講述了友誼、胃險、夢想與現實的諸多元素。主人公杰西和萊斯利因為賽跑比賽結緣,他們一起用想象力創造了一個名為特雷比西亞(Trebisia)的王國,并快樂的在一起玩耍。直到杰西意外死亡,萊斯利消沉一段時間后鼓起勇氣重新面對生活。筆者從作者經歷、創作來源、作品等方面入手論述了此部作品的夢想與現實主題,并討論了其現實意義。
關鍵詞:恤往特雷比西亞之橋》;夢想;現實
中圖分類號:I712.0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4-0050-02
一、《通往特雷比西亞之橋》概述
(一)作者、創作來源與作品影響
《通往特雷比西亞之橋》(Bridge to Terabithia)。系美國兒童小說家凱瑟琳·佩特森(Katherine Paterson)的源于真實生活的作品。凱瑟琳·佩特森幼年時期曾經客居中國,由于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日本大舉侵華,凱瑟琳全家被迫流離失所(逃離中國、輾轉美國、僑居日本),因此,戰爭留給凱瑟琳·佩特森以難以磨滅的心理創傷。凱瑟琳·佩特森是一個密切觀察社會生活的作家,她的很多故事情節都來源于她的生活經歷,她的很多作品都可以追根溯源到她生活中發生的真實事件,凱瑟琳·佩特森耳聞了兒子朋友的意外死亡,并且目睹了這一死亡給幼年時期的兒子造成的巨大影響。以自己在戰爭中流離失所的創傷心理陰翳和友情中意外死亡的天災之痛為藍本,作者創作出朽函往特雷比西亞之橋》。
1978年,《通往特雷比西亞之橋》榮膺紐伯瑞獎金獎,該作品并助力于作者獲得美國兒童文學國家圖書獎、國際林格倫紀念獎,1998年獲得國際安徒生兒童文學大獎,成為美國圖書館協會“二十世紀100本影響世界的童書”之一。
(二)故事梗概及意蘊
這部作品充滿了孩子們奇妙的想法,也充滿了友誼和家庭紐帶關系。作品中的男主人公男孩杰西家境貧窮,父母每天都在為維持家庭正常運轉而操心,因為家庭貧窮,杰西只能穿姐姐退下來的跑鞋去跑步。而且杰西變得有些孤僻,進而在學校經常被“問題學生”捉弄欺負,在校車上還經常被高年級的女生欺負。杰西天生具有非常豐富的想象力,他把自己想象到的事物都畫在他的畫本里,且畫技也頗受老師贊許。在家里,杰西渴望得到父親的關愛,卻經常被父親斥責,而犯錯的妹妹卻得到了父親的寬容和耐心,被父親帶著去培養她喜歡的紫色的花,本來無錯的杰西卻被懲罰整理垃圾。這些悖逆之事使杰西充滿了沮喪和煩惱。直到萊斯利出現在他的生命里,萊斯利就像一個熊熊燃燒的小太陽一樣,照亮了他灰暗的生活,使他重新變得開朗、活潑。和萊斯利在一起的每一天,杰西都是幸??鞓返摹?/p>
杰西與萊斯利在他們家附近的河的另一邊,用自己的想象力創造了一個名為特雷比西亞的王國,把通向對面的麻繩作為通向這一夢想王國的橋梁,他們兩人則是王國之王,此王國為杰西找到了身心棲居的處所并使他重拾本真的存在嚴在這個王國里,他們隨心所欲地奔跑、大笑、勇敢地戰斗,打敗了企圖摧毀王國的“怪物”和‘‘惡魔”。他們每天下午放學后在這里玩耍。萊斯利還帶著她家人的一些東西和杰西一起建造了一座樹屋城堡,然后每天都在這里玩得很開心。然而,世事總是不能盡如人意,當他仰慕的音樂老師邀請杰西去看展覽時,杰西因一時私心在經過萊斯利家時并沒有攜帶萊斯利一起,希望能和音樂老師一起度過美好的一天。而就在那個早晨,萊斯利獨自一人涉河前往他們的王國的時候,麻繩意外斷裂,萊斯利在蕩過去的過程中摔下來砸到了頭部導致死亡。意外失去了萊斯利,杰西異常痛苦,甚至自責,消沉了一段時間。但是萊斯利的精神仍然在影響著杰西,經過時間的無情過濾他重新振作了起來,獨自在那條河上修建了一座巨大的木橋。在他修建木橋期間,他的妹妹出現在他面前,她對杰西的擔心使杰西徹底走出了萊斯利死亡的陰影,最終,他修建出了這座橋,這座溝通現實與夢想的橋,它是每一個有夢的孩子通往夢想王國的仙境之橋。
二、作品的主題
(一)特雷比西亞與夢想
縱覽整部作品,很多人會回憶起自己的童年,也相信每個孩子在自己幼年時期都曾經擁有或者渴望擁有過自己的特雷比西亞,那是一處只有孩子們自己知道的秘密基地。在那里,沒有來自成年人的干預和打擾,沒有成人世界的喧囂,有的只是孩子們天真而豐富的想象力。
作為男主人公的小男孩杰西,童年早期性格內向,孤僻而壓抑,直到后來和萊斯利一起探秘那個奇妙美麗的特雷比西亞奇幻世界的時候,他才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在萊斯利的幫助下慢慢地打開了自己的心扉,感受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陽光和溫暖。正如萊斯利告訴杰西的那樣:Close your eyes,and keep yourmind wide open.(閉上眼并完全敞開你的心扉),結果就是將會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呈現在眼前。杰西慢慢地學會了理解和寬容,他與周圍人的關系也慢慢地開始融洽起來。
如今社會,在眾多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成人只是過于關注兒童的物質需求,而兒童自身的精神需求卻被忽視了。當今年代出生的孩子,收到的來自父母的關注度大都很高,他們從小就開始接受舞蹈、繪畫等啟發式教育,上各種輔導班,某門課考砸了,又是一個抓成績的輔導班,改天這門課考得很好,又是另一個鞏固提高的的輔導班,父母們以“愛我們”、“期待我們更好”、“父母是永遠不會害自己的孩子的”這些名義塑造孩子。如今的孩子,物質、教育方面都不缺,但凡有一丁點娛樂的時間,也都很容易被電子產品占據了,但是,他們所缺失的,卻恰恰是他們這個年齡段本該擁有的自由玩樂的時間和空間,還有對大自然的接觸和探索。只有在心理安全和意志自由的情況下,孩子們才能最大限度地釋放他們的創造力。毫無疑問,孩子們在他們自己所屬的理想化的秘密領域是最放松和自由的,這也是孩子們衍生創造力的最好十壤。每個孩子都需要有自己的特雷比西亞,這對于孩子們快樂的童年是必要的。在這個小小的夢想世界里,孩子們可以找到并更好地了解自己,掌握自己的勇氣和信心,收獲充分的幸福。
(二)成長與現實
自然法則使然,美好的東西總是轉瞬即逝,生活好像勢必要給我們留下一些無法抗拒的遺憾。杰西和萊斯利在彼此相遇前都是作為較孤僻的幼童個體存在,而當他們因緣際會而互相認識,并共同創建了特雷比西亞這個夢幻王國后,因為‘特雷比西亞有著不同于成人世界的光華②”,他們都變得越來越開朗、越來越自信,并且在現實世界中也逐步成為了一個樂觀開朗的人,與家人和同學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融洽,沖突越來越少。就在一切都往美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悲劇卻驟然降臨,在一天早晨,通往夢幻王國特雷比西亞的必經之路上的那條繩索,在萊斯借助它過河的時候斷了,致使她意外死亡。好朋友的去世對于杰西這個從來沒有經歷過死亡的孩子來說畢竟太殘酷了,兒童教育中“向死而生”課程的缺失,這致使他整個人都精神崩潰了,他陷入了深深的內疚和自責中,他認為萊斯利的死是他間接造成的,是因為他的自私而造成的,這樣的原因讓杰西幼小的心靈無法承受,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和極度的悲傷之中。
最后,在老師、父母親和姐妹們的鼓勵和安慰下,杰西終于走出了悲傷,鼓起勇氣重新面對現實,并與妹妹再次踏上特雷比西亞,為特雷比西亞建造了一座完美的“仙境之橋”。
三、結語
在成長的路途中,杰西原本的現實生活是酸澀的,萊斯利的到來使他品嘗到了夢想生活的甜蜜和美好,繼而萊斯利的離世又使他體會到了來自生活的殘酷和悲傷,甚至將來,還有很多很多的人生滋味等著杰西去品嘗和體會。在我們的人生成長道路上,每一個階段都會有特定的人來陪伴我們走過,帶給我們勇氣、快樂和信心,但是這一段人生之路走完之后,他們終將離去。一個方面,夢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并非不可跨越③”,另一方面,夢想與現實的生活是我們自己的,成長也是我們自己的,沒有人能陪伴我們走過自己的全部人生,我們最終必須獨立面對自己的生活.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可能會困惑,也許我們會猶豫不決、會失敗、會遭遇重大挫折,但是需要我們向著旭日東升,堅定不移地走在成長的現實道路上,實現夢想是成長的最佳答案。
指導老師:王宏昌
注釋:
①英文著作Bridge to Terabithla在我國亦翻譯為C函往特拉比西亞之橋》、《通向特拉比西亞的橋》、《仙境之橋》等等;如上不同翻譯均指該原著作品,筆者在本文中統一使用幻函往特雷比西亞之橋》.
②閆函.尋找“處所”的現代兒童——蜀恿往特雷比西亞的橋》的生態處所理論解析[J].昆明學院學報,2018(01):14 18.
③陳旭霞,李霞,張蕾.從《通向特拉比西亞的橋》中杰斯的成長看愛的呼喚[J].特立學刊,2017(04):99-102.
④凱瑟琳·佩特森[美].通向特拉比西亞的橋[J].課堂內外:創新作文,2011(06):66-73.
作者簡介:林烜亦(1999-),女,嘉興學院南湖學院,大學本科;
指導老師:王宏昌(1979-),男,嘉興學院南湖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