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
摘要:群眾性合唱是集體的歌唱藝術,是學習音樂知識技能和培養審美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人們在享受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精神生活的豐富也成了人們追求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群眾性合唱對增強集體榮譽感、提升凝聚力、加強團結協作精神,提高音樂素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群眾性;合唱;實踐經驗
中圖分類號:J61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4-0096-01
一、前言
群眾性合唱已成為人民群眾享受文化、享受生活最重要的文化活動形式之一,熱愛生活和音樂的廣大人民群眾,逐漸地把自己融在合唱之中,真正的追求和諧統一,追求生活的高品質,塑造完美的藝術形象,我們的群眾性合唱就會越唱越好。
二、群眾性合唱對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1.合唱反映了我國群眾文化由較低層次向較高層次發展的趨勢,合唱這種藝術形式在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具有其他藝術形式難以替代的作用,合唱藝術的發展既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又是促進群眾文化建設的需要,合唱藝術的普及對廣大群眾保持身心健康、提高音樂修養、增強團隊精神和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群眾性合唱是城市文化的新標志。現如今各階層大眾參與歌唱的熱情非常高漲,他們以“歌詠瑪之一最質樸的藝術形式,抒發出自己對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這種奮發向上的歌聲,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展示出新時代市民的精神風貌。現成為新型的休閑娛樂方式,成為市民提升生活情趣、調整心態的重要精神追求,成為城市文化的一個標志。
三、群眾性合唱的特點
群眾性合唱具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臨時性:社會各單位部門通常都是為了舉辦某項活動而臨時集中排練;二是廣泛性:群眾性合唱活動,形式多樣、參與性強、有廣泛而深厚的群眾基礎;三是差異性:參與者的水平參差不齊,其中有接受過音樂專業訓練的,有非專業,也有從沒有接觸過演唱的。
四、群眾性合唱輔導的具體實踐
(一)群眾性合唱的訓練內容
1.呼吸訓練。氣息是歌唱的動力,掌握正確的呼吸,才能獲得理想的聲音。歌唱的呼吸是有意識的,需要主動去控制相關肌肉。呼吸時要保持如下狀態:(1)口鼻同時吸氣,兩肋、胸腔和腹部向外擴張,但不要發出聲響,始終需要保持吸氣的感覺和狀態;(2)抬高軟腭,找半打哈欠的感覺;(3)笑肌自然向上提起;(4)作呼吸練習,開始時應慢吸慢呼,用有控制的、向外吹氣的方法練習,以足夠的氣息支持高音或長音,讓合唱隊員體會深吸、保持、慢呼等各個環節的作用。
2.發聲訓練。練習發聲的目的,主要是調整發聲器官肌肉的積極與放松,使合唱隊的聲音和諧、統一。發聲練習的第一步就要強調正確的呼吸、良好的起聲狀態和正確的共鳴尋找。并且長期訓練,同時注意不可過度使用嗓子,勞逸結合。
3.共鳴訓練。在一定范圍的空間,一切聲響受空氣震蕩,都可發生共鳴,人體的頭腔、鼻腔、胸腔、口腔都有大小不同的空間,在歌唱中要隨時利用它們,使之發生共鳴。頭腔是高音的主要共鳴器官;鼻腔是中音的主要共鳴器官;胸腔是低音的主要共鳴器官。發聲是先經過喉頭(聲帶啟動),再達到口腔,然后再上升到鼻腔、頭腔,經過共鳴體再傳送出來,使聲音得到美化,使歌聲的感染力和表現力更強。哼鳴是訓練聲音集中和獲得高位置共鳴的最好方法。在做這個練習時,下巴徹底放松,嘴巴呈現微閉狀態,聲音集中在兩眉之間,合唱者在平時的練習中要感覺有明顯的頭聲感覺。隨著練習程度的不斷加深,可做多聲部的哼唱練習,慢慢地培養出頭聲感覺,做到聲區統一、聲音自如。
(二)教群眾性合唱歌曲的方法
1.分合練習。首先根據選曲的難易程度,在教唱男女混聲二部、四部合唱時,也應采取聲部分開教唱,待單聲部基本熟練之后,再進行統一的集中訓練。此后應多進行合練以加強合唱隊員聽覺的培養與訓練。
2.教唱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技巧。對于群眾性合唱來講,雖然不能像專業合唱那樣對各個聲部及演唱技巧等,有嚴格的規定和較高的要求,但也要唱得整齊清晰,聲音協調,節奏和力度統一,不跑調,演唱富于情感。要達到這些要求,需注意以下幾個技巧:(1)整齊。合唱隊員要善于同時用相同的力度演唱,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在演唱較慢或較長的音時,合唱隊員可輪流換氣,這樣能保證在長時間內合唱的力度、速度等不會變,保持歌曲的連貫性。要做到力度齊,一定要看指揮的動作。(2)吐字。合唱作品是通過歌唱來表現的。練習吐字首先要訓練發聲器官,特別應該注意合唱隊員的口和唇。元音是歌唱的基礎,應該相對拖長。輔音要唱的得快、迅速、字尾收音要準確。在準確唱出輔音的條件下唱出元音,這樣對提高合唱隊聲樂技巧的水平非常有益。(3)協調配合。在排練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集體主義精神,團結協作、互幫互助。因為合唱是集體歌唱活動,個人的演唱必須服從整體的要求,每個人應用心帶著感情去盡情抒發,以聲感人,以情動人,以境激情,以情帶聲,以情求美。
參考文獻:
[1]秋里.合唱指揮與合唱訓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郭靖.淺析合唱藝術在社會文化建設中的獨特作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