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凡 宗星晨 劉貞汝 袁歆宇 程佳瑜
摘要: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既是美國反正統文化運動、民權運動的高潮,又是鮑勃·迪倫創作生涯的黃金時期,其中包括大量優秀的“杭議歌曲”,內容緊扣六七十年代黑人民權和反戰等時代主題。文章自建小型語料庫,對迪倫這一時期創作的歌曲進行歌詞詞頻統計,提取并分析出現頻率較高的實義意象,從作品意象、音樂形式、作品主題等角度研究美國反正統文化運動對迪倫創作的啟迪與影響,同時探尋迪倫作品對當時以及后來不同時代青年群體的深刻影響。
關鍵詞:鮑勃·迪倫;語料庫;美國反正統文化運動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4-0114-02
一、語料庫的創建與應用
本次用于研究的語料涵蓋了鮑勃·迪倫在美國反正統文化運動期間創作的218首歌曲,時間跨度達17年,充分保證了語料的連續性和歷時性。
語料庫的制作主要立足于語料采集和語料加工。通過網絡資源的查詢,將所選歌曲的所有歌詞電子化,再進行文本清潔去噪,手工刪除多余的空格、空行和亂碼,建成語料庫①。利用網站WriteWords,對歌詞進行詞頻統計,用于研究高頻率出現的意象。
二、美國反正統文化運動對鮑勃·迪倫歌曲的影響
(一)對歌曲內容的影響
1.反戰思想
鮑勃·迪倫是活躍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動蕩十年的民謠詩人,創作并發行了許多著名的“抗議歌曲”,行吟四方,其中《大雨將至》奠定了其作為美國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民歌復興運動”的旗手地位。《大雨將至》可以作為范例,來探討鮑勃·迪倫的音樂作品中所傳遞的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社會的苦悶與墮落以及他如何運用搖滾樂這一文化媒介來抒發其心中的反戰思想。
“我看見初生的嬰兒,被惡狼團團圍住
還有空無一人的,鉆石修成的路
我看見黑色的樹枝,鮮血從上面滴落
我看見擠滿了人的屋子里,人們手里的鐵錘在流血
我看見白色的梯子,水覆蓋在上面
我看見無數人在怒吼,卻聽不見他們的聲音
我看見鋼槍和利劍,握在少年的手里”
恐懼、絕望、壓迫感是整首歌的主基調。臺灣作家張鐵志將這首歌形容為‘黑暗啟示錄”②。以歌曲第二節為例,歌詞中充滿了形形色色的意象,如“被惡狼包圍的嬰孩”、“鉆石修筑的荒路”、“滴落鮮血的枝椏”、手握鋼槍利刃的少年”等?!洞笥陮⒅痢访枥L的世界里,惡意在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吞噬新生的善意;象征救贖的鉆石大道無人問津,人們深陷惡的泥沼;人們被剝奪反抗的聲音,少年被送往戰場,雙手沾滿鮮血。
這與現實世界的戰場別無二致,正是籠罩在年輕人心中的夢魔——成批的年輕士兵被送往戰場,成為冷戰的犧牲品。字里行間透露出對戰爭的恐懼與絕望恰恰準確地把握了那一時代年輕人的心境,傳唱出他們內心的所憂所懼,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通過‘我看見”引導一個個包含絕望意象的長句,將戰爭帶來的壓迫感與恐懼感體現的淋漓盡致。歌詞將籠罩在當時年輕一代對戰爭的恐懼具象化,同時通過排比重復傳遞力量感和壓迫感,從情感和感官兩個層面,喚起了年輕人的強烈共鳴。
2.顏色意象與反種族歧視精神
意象,即寓主觀情感于客觀事物之中。在建立的語料庫中,顏色意象是出現頻率較多的實義意象。
1975年的《颶風》(Hurricane)可以用于研究鮑勃·迪倫與美國反正統文化和當時社會關聯的交互軌跡。
這首歌是鮑勃·迪倫專門為黑人拳擊手Rubin Carter打造的,是鮑勃·迪倫七十年代經典的“反抗歌曲”。歌詞中“white”和“black”兩個顏色意象指代黑人和白人且被賦予了情感色彩。
以第三段為例:
這就像上次或者上次的上次一樣
在帕特森,事情就是這樣的
如果你是黑人,那你最好不要隨便上街
除非你想引火上身
從歌詞中不難發現,這樣不公而莫須有的事情經常發生在黑人身上,如此偏見與迫害,黑人無法受到保護,這樣的社會壓迫著黑人的自由與民權。
接下來的歌詞中“你可是白人”、把這案子算到他頭上,他可不是什么‘紳士吉姆”和“法官把魯本的證人當作貧民窟的酒鬼”等諷刺了警察和法官明目張膽地誣陷,無視法律,肆意妄為,與歌曲主人公魯本堅韌謙虛的美好品質形成強烈對比。這首歌栩栩如生的描述和對魯本的辯解讓公眾了解到事情的始末,為魯本的翻案提供民意支持,是為黑人人權發聲的經典作品。
(二)對歌曲形式的影響
鮑勃·迪倫的音樂可以以1965年為節點分為兩個階段:民謠和搖滾。而他音樂風格和形式的變化與美國反正統文化運動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1965年,前迪倫是民謠復興領軍人物。民謠具有反映人民生活的特點,覆蓋政治訴求與抗議和愛情等主題。在當時美國反正統文化運動的背景下,迪倫與時代高度契合,創作出反映社會訴求的抗議民謠,比如具有反戰精神的《暴雨將至》和以種族歧視時事為底本的件津鎮》。其民謠打破文學性和通俗性的界限。歌詞字斟句酌,以詩為歌,創作出自己的詩意民謠。通過自己的藝術創作使聽眾由底層人民擴展到美國反正統文化運動的中流砥柱——中產階級青年,鼓舞他們的反抗運動。
搖滾受黑人爵士、節奏布魯斯以及叮砰巷音樂影響形成,是黑人和白人共同形成的音樂形式,在當時宣揚種族隔離的社會,這種音樂形式一開始就具有反叛精神,為主流文化所不容。搖滾歌詞直抒胸臆,甚至邏輯荒謬語言粗俗,節奏強烈,沒有模式束縛,通過聲嘶力竭和爆發力表達自己價值和態度,給反叛的青年強烈的感官刺激和精神力量侄,因而成為反對虛偽主流文化運動的載體和媒介。
三、鮑勃,迪倫的影響
(一)對美國反正統文化運動的作用
1.推動作用
鮑勃·迪倫記述對世界的感受、對人生的探尋,時而譴責戰爭帶來的苦難并大聲呼吁和平,如《Talkin' World War ⅢBlues)(1963),時而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發聲,抗議不公的種族歧視,如(Oxford Town)(1963),時而預言時代變革,如(TheTimes They Are a Changi in》(1964)。這些宣揚蔑視強權,追求和平與社會變革等主題與當時青年人的普遍心理相呼應,契合時代需求,因此對反正統文化運動起到了推被助瀾的作用。且他特立獨行的個人魅力在嬉皮士群體看來極具領導力,于是青年自然地把鮑勃·迪倫奉為旗手乃至精神領袖。
2.規約作用
鮑勃·迪倫早期的“抗議歌曲”及其精神引領了這種反主流文化的熱潮,但他卻有一些特質不完全符合這種瘋狂無拘束的文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以自身的行為和音樂風格規約抑制了反主流思潮。比如反正統文化運動中嬉皮士想通過追求絕對的自由、聽從內心本能不加遏制的方式,包括性解放、吸毒和拋棄一切去流浪等等來探尋生命的真諦、生活的意義。但鮑勃·迪倫在(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A類作品里向年輕人昭示新時代的到來,殷切引領他們滿懷建設未來的熱情,投入到屬于自己的新時代的建設中去。這種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識與反正統文化推崇的顛覆一切主流價值觀是相悖的。再者,從六十年代末起,他想要擺脫“時代代言人瑪之一標簽,為自己而歌,他的創作風格開始發生轉變,對反正統文化運動進行冷靜反思④,而美國的青年一代從七十年代開始也逐步回歸主流社會⑤。
(二)對后代青年的影響
鮑勃·迪倫對后代搖滾音樂者有較大影響。美國八十到九十年代著名搖滾詩人布魯斯·斯普林斯廷(Bruce Springsteen)曾說,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鮑勃·迪倫的歌曲帶給他的觸動是震撼的,讓他意識到了自己的渺小和無知,搖滾樂也可以用來解放人們的思想。此外,迪倫的音樂對中國搖滾音樂人也不無影響。他們學習迪倫用詩意的語言表達社會命題,讓搖滾成為更加深刻的藝術形式。
鮑勃·迪倫的影響不僅僅局限于音樂界。蘋果公司的兩位創始人斯蒂芬·沃茲尼亞克(Stephen Wozniak)和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都曾為迪倫的音樂癡迷。沃茲曾說,“迪倫的話可以觸動我們心中的創造性思維。”此外,喬布斯曾在產品發布會上誦讀過迪倫的《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有意為之來打造自己反主流文化的形象,塑造追求不同的理念⑥。不僅如此,迪倫的影響也跨越了國界。如在《Blowin' in the wind》(1963)和《Like a Rolling stone》(1965)里面提出的一系列“永不過時的終極問題”也鼓舞了很多中國歌迷在迷惘中自立,在失意時堅強,勇敢找尋自己的路。
四、結語
鮑勃·迪倫的詞曲中詮釋了自己對于戰爭與和平、種族歧視等一系列社會文化現象的態度,種種意象之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寓意。以鮑勃·迪倫的歌曲為代表的搖滾樂不僅是一種簡單的大眾音樂形式,更是引導人們探索、了解美國反正統文化運動的關鍵。因此,鮑勃·迪倫不僅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影響深刻的搖滾音樂人,更是借其語言、用其歌曲傳遞出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社會中的墮落與苦悶,對當時的美國人民在思想上、認知上產生了深遠影響。他用自己的歌曲喚醒當時陷入迷惘之中的美國青年,釋放出內心對于自由、和平與民主的渴望,在動蕩的六七十年代發出了強有力的吶喊。
★基金項目:論鮑勃迪倫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音樂作品——美國反正統文化運動的時代代言科技創新基金(SRF),項目編號:2019400。
指導教師:史潤霞
注釋:
①李廣偉,岳峰.啦寺經》漢英平行歷時語料庫研制與應用[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2).
②張鐵志.時代的噪音:從迪倫到u2的抵抗之聲[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③陸修遠.鮑勃·迪倫搖滾藝術價值探源[M].杭州:浙江師范大學,2010.
④鄺明艷,無所歸依的出走——美國20世紀60年代搖滾詩人鮑勃·迪倫的“死亡”哀歌[J].名作欣賞,2013(20).
⑤滕繼萌.鮑勃·迪倫:一位搖滾藝術家、詩人的生平[J].外國文學,1996(02).
⑥(美)沃爾特·艾薩克森[M].史蒂夫·喬布斯傳.管延圻(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吳夢凡(1998-),女,浙江舟山人,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