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摘要:文化演藝與旅游的結合與發展給游客們提供休閑娛樂的精神文化產品,幫助旅游者能夠更好的度過愜意的假日時光,忘記工作的煩惱和城市的喧囂。其次,一個旅游景區發展旅游演出,吸引更多的游客是其主要目的,更主要的是通過延長旅客在去景區的逗留時間,帶動餐飲、住宿、交通等多方面消費,從而提高地方旅游的商業利益。
關鍵詞:城市旅游;文化演藝;旅游演藝
中圖分類號:F592.7;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4-0196-01
一、旅游演藝的定位與意義
在我國演藝市場中,旅游演藝”是一種特有的存在。與傳統演出相比,旅游演藝有其特殊的特點。所謂的旅游演藝,并不是指簡單的文藝表演,而是當地文化和旅游業進行有機的融合,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文娛演出,形式和內容充分展現出其地域性和特殊性。而探究國內對“旅游演藝”的研究,則可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末。那時對旅游演藝的定義,最早使用的較普遍名稱是“主題公園文娛表演”。隨著近年來旅游演藝的發展,其在旅游業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這一現象體現在其名稱上,就是“旅游”與“演藝”的結合更為緊密,于是“旅游表演”“旅游演出”等名稱陸續出現,直到“旅游演藝”成為領域內約定俗稱的叫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內各地的旅游演藝從它主要針對的“娛樂性”和“商業性”,漸漸轉向了“藝術性”和“文化性”。各地或有著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或有著厚重壯麗的自然資源:旅游演藝演藝相比早期的娛樂功能,逐漸背上了銘記歷史、傳承文化的使命。隨著文化和旅游的日益緊密,寶貴的自然與文化通過‘旅游演藝”的形式傳承甚至傳播,并推動游客對當地的人文歷史底蘊有著更深的探索和了解。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致力推動旅游演藝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這也使更多的國內外游客深入了解我國獨具東方韻味的文化演藝,繼而推進國家旅游事業的發展。
二、旅游演藝的形式與手段
(一)觀賞體驗的娛樂感
旅游景區文化演藝的基礎目標在于吸引更多游客,從而帶動餐飲、住宿、交通等多方面消費,進而推動地方的旅游經濟發展。因此旅游演藝面臨的首要任務,就是通過豐富有趣的“內容”吸引各地游客,為觀眾們提供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產品。而產品本身也帶著休閑娛樂的功能屬性,以便游客們度過愜意的假期時光并獲得愉悅的觀賞體驗。隨著我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旅游演藝的發展也已趨近成熟。通過從業者不斷的創新探索,在傳統演出的基礎上,利用多元化的演出形式來進行升級完善,逐漸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又富有獨特意義的主題和風格。
(二)情境互動的參與感
隨著國內游客文化品位的提升,他們對旅游演藝活動的需求也日益增長。旅游演藝的形式再也不局限于傳統的舞臺空間,而是針對游客對“親身體驗”和“互動參與”的需求,衍生出了打破地域空間限制、更具有互動趣味的表現手段。而傳統的紅色旅游演藝、風景(實景)旅游演藝、地方民俗特色旅游演藝等,是現當下旅游演藝的熱門主題。在旅游資源上,還應該引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特色的風土人情和文化資源,來為它們有針對性地定制內容和表演形式,以來對抗同等產品的競爭壓力①。
(三)科技手段的視聽感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如AI等高科技技術也被廣泛地應用到旅游演藝中,在為演出增添一抹亮色的同時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享受。近年來,多地旅游演藝中加入了燈光秀、激光秀、無人機秀等手段,通過運用人工智能的先進技術,給游客帶來了全新的體驗。新元素的加入,極大地豐富了旅游演藝的形式,在提升演出水準的同時,還拓展了旅游演藝市場,也為各地帶來了更大的經濟效益。
三、旅游演藝的困境與建議
(一)對地域的依附性
顧名思義,旅游演藝需要緊密依托于特定城市或旅游勝地,通過歌舞、音樂、戲曲或舞臺劇的形式,繼而為旅游景區錦上添花。而這種形式,也自然為旅游演藝貼上了“依附囑性的標簽。經過調查顯示,我國絕大多數旅游演藝都具有強烈的地域文化特點。無論是實景旅游演出、主題公園旅游演出,還是較為普遍的劇場表演型的旅游演出,歸根究底,這些旅游演出都是基于本土文化資源的基礎上來進行開發的。如果該地域的文化底蘊不夠豐厚、對游客不具備強有力的吸引,那么旅游演藝的發展也將面臨步履維艱的局面。比如近期常出現在大家視線里的“不倒翁姐姐”,雖然長相甜美、身姿曼妙,但如果她不是由大唐不夜城的華麗渲染、不是通過模仿楊貴妃來引領觀眾探索唐朝的雍容,自然也不會給更多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二)高昂的資金運轉
由于旅游演藝自身的特點,標志它從創作到運營的資金成本相對高昂。現場表演動輒需要上百名甚至上千名演員,在人員薪資方面的開銷相當龐大。此外一些“劇場式”的演藝項目還需要大量精美的道具和設備,再加上要與時俱進常更常新、根據時間變化調整表演內容,導致設備設施的更新頻率和折舊損耗都比較大。據了解在1995年,錦繡中華打造一個《中華百藝》盛會的預算就已達到600萬;而時至今日,《印象》系列的投資額已經高達3億元。因此如果沒有大規模的投資,旅游演藝的發展及運作可謂是空談。
(三)專業人才的匱乏
與在銀幕后表演不同,旅游演藝需要在聚光燈下與觀眾直接面對面地表演交流,因此這對表演藝人的業務素質要求很高。中國澳門著名大型水上匯演《水舞間》給觀眾們留下深刻印象,多位資深的演藝人使出渾身解術,通過淋漓盡致的表演為觀眾奉獻了一場視聽盛宴。正如同常言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旅游演藝可謂是檢驗演員人才專業功底的放大鏡。
此外,旅游演藝需要不停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劇本或臺本也需要根據時間、事件、政策的發展而進行調整。優秀的編劇人才不僅需要勾勒出精彩的故事情節,更要根據發展來不斷地修改調整。同時它對編導的要求也很高,要求編導不僅需要對市場靈敏的嗅覺,還需要了解游客們的心理需求。同時要求編導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從而讓角色表演根據當地的文化特色發揮得更為淋漓盡致。游戲的演藝人才在國內實屬鳳毛麟角②。
四、旅游演藝的發展與前景
(一)經濟收益的提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游客文化素質的提升,國人在“旅游業”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報團游到自由行、從過路游到住宿游,五花八門琳瑯滿目的旅游形式,都是國內旅游發展的寫照。而旅游演藝也正是在此契機下,得以熠熠生輝、發展壯大。近些年,我國的旅游演藝正處于快速的發展階段,據文化和旅游部的數據統計:自2013年起到2017年,我國的旅游演藝節目從187臺上漲到268臺,同比增長率了43%;演藝場次增成61%;觀眾增長145%;票房收入增長128%。當然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相信未來這一數據還會持續攀升。
(二)文化輸出與傳播
旅游演藝是我國旅游業的一種創新,更是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能夠兼具旅游演藝文化與旅游的雙重魅力。
最近文化和旅游部就推進旅游演藝文化的發展、促使旅游演藝文化與旅游更好的融合,提出《關于促進旅游演藝發展的指導意見》,其樹立的主要目標是:在2025年之前,旅游演藝市場能夠繁榮有序,發展市場更為優化,形成一批運營規范、信譽良好、競爭力強的旅游演藝品牌③。
五、結語
綜上所述,為達到推動旅游產業在國內繼續發展的目標,就要將發展旅游演藝與旅游文化相融合。充分挖掘各地旅游資源的文化底蘊,全力發展當地各級、各類的國有及民營藝術院團的中堅力量,建立及完善文化和旅游培新基地等。目前,我國已有約230臺旅游演出項目,每年的演出場次高達七千多場,票房收入近30多億。隨著很多海內外游客的慕名前來,旅游演藝也逐漸成為我國一扇“文化自信”的閃耀窗口。
注釋:
①楊凌云.論地域文化的直觀再現與旅游品質的提升[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6.
②權輝.旅游演藝中的文化和旅游融合芻議[J].藝術評論,2018(12).
③詹詩.旅游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樣式研究[D].貴陽:貴州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