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紅
摘要:拓來呢后來怎么了?》是寫給兒童的繪本故事,它聽起來象孩子急切的催促,令人遐想無邊,后來怎么了?作者吉竹伸介是日本畫家,其作品富于想象,且滿含人文關懷。作者在本書中講述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故事:關于死亡,卻不恐怖,還充滿希望。想知道這故事如何打破人們對死亡的冰冷印象么?請隨我來。
關鍵詞:《后來呢后來怎么了?》;賞析;思想
中圖分類號:I10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4-0278-01
一、走進故事里
(一)有內在聯結的封面與封底
本書封面、封底展開時:前后畫面獨立,因有內在聯結,并不顯分散。封面上部是環狀圖,其中主圖是孫子在偷看爺爺寫筆記,爺孫倆的動作、表情充滿趣味與對比,令人不由對爺爺的筆記本心生好奇。封面下部是4幅爺孫一起的日常畫面,平淡真實,極易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封底最引入的是《爺爺大電影海報2》——海報1本就是個期待實現的愿望,而海報2的出現與書中內容形成了隱秘關聯。
(二)遙相呼應的前、后環襯
前環襯以12幅爺爺寫筆記的情景圖表現他的真實情緒:歡笑、哭泣、憤怒、無聊……,這些感同身受的情緒會令讀者在心理上更親近主人公;仔細看,還會發現爺爺是個左撇子,難怪他的奇思妙想那么多。
后環襯上是12幅孫子的生活情景圖,生動活潑的小男孩形象通過這些場景躍然紙上,看到這些精彩畫面,小朋友會歡呼:他和我好像!
(三)故事的開端:扉頁
好繪本細節貫穿每幅畫面,扉頁畫面極簡:房中一張床,床墊下露出筆記本一角。作者構思巧妙,用顏色的變化突出了細節,這一角藍色是引子,引出了后來的故事。
(四)不一樣的故事
爺爺去世了,家人整理房間時發現了他留下的筆記本,封面寫著“死后會怎么樣”,好稀奇的筆記本!寫了什么?讀者一定會迫不及待地翻頁,想弄個明白。
在本子里爺爺列了“后來的計劃”、“去天堂的裝備”、做了“下輩子變成什么的計劃”、他‘希望有這樣的神靈“、也幻想“天堂是這樣的地方”、還明確“做壞事的家伙一定會下地獄”,有對家人的祈求‘請把我的墓建成這樣”、請幫我做這樣的紀念品”、他還希望有“守護家人的方法”……爺爺的記述讓小男孩興奮、期待,但他也想到:或許爺爺很孤獨,非常害怕去世,才寫下這本筆記,他寫下那么多開心的事,是為了讓自己不害怕死!至此,故事里的歡樂戛然而止,畫面變成了憂郁的藍調。
這并不是個悲傷的故事,它有力量、可令人心情翻轉:小男孩很快從傷感中振作起來,理智分析爺爺對待死亡的態度。在與爸爸的交流中,他倆認可:人總有一天會死,但我們不知道這一天什么時候來臨提前想想自己死后想變成什么,希望大家幫忙做些什么,和別人聊一聊這些想法,或者記在筆記本上,是件好事。故事結束時,小男孩明白了珍惜當下的重要。
二、獨特的美術語言
(一)簡潔的風格與造型
作者喜歡用簡筆畫表現畫面,畫面中人與物的許多細節被去掉了,效果并不單薄——線條經過錘煉加工,反而讓人覺得畫面清爽、純粹,似乎生活本就該如此簡單。人、物造型簡潔,作者深味“少即是多”,在造型上做減法,以表情、動作精準地傳情達意。線條雖少,卻讓人覺得那寥寥數筆滿含趣味。
(二)構圖變化帶來節奏感
書中想象豐富,內容眾多,需一一展陳,在構圖上多用散點構圖。特殊頁面,構圖加以變化,如:表現爺爺俱怕死亡的頁面時,采用焦點透視,為突出爺爺的孤獨,以主體形象著色、背景留白的手法做色彩對比,全書畫面統一中有變化,畫面間存在了節奏感。
(三)淡雅色彩蘊細節
本書色彩素雅恬淡,故事溫和,述說死亡卻少有傷感。書中多有以色彩表現的細節,如扉頁里的紅蘋果,那紅是書中亮色——在爺爺的愿望清單里,希望變成蘋果守護家人,紅蘋果是希望與愛的象征;全書唯一的藍調跨頁圖里,只有爺爺形象是白色,以色差突出爺爺的孤獨無助,畫面效果震撼。
三、帶來的思考
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繪本閱讀因簡單、易操作,是易為家長接受的親子活動??衫L本怎么讀才能觸發孩子幼小、美好的心靈?很多家長是茫然的。松居直先生似可答疑:父母,可以把繪本中呈現的最美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東西,然后用聲音表述出來,表述得越喜悅、越快樂、越美,讀繪本時的體驗就越能長久地留在孩子的生命里,經久地向其述說,這才是為孩子讀繪本的真諦。
死亡是個沉重的話題,如何正確看待它,無疑對我們的生活意義重大。本書作者曾說過:一個寬容的世界,一個豐富的世界,就是不管什么話題都能用一種“高級的幽默”詼諧、輕松地去談論。他以《后來呢后來怎么了?》踐行,用奇思妙想打開了我們對死亡的認知邊界。在這個故事中,畫與話交相輝映,樂觀、幽默的力量滿溢出來。借助這有利媒介,通過親子共讀,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正視死亡:既然那是我們每個人的必然歸宿,何必懼怕?何不敞開自己的心扉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珍惜當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