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亮 王淑彬 黃國勤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這一原則是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主要組成部分。建設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有系統性、協調性、整體性三大特點;另外也應遵循生態學原理、環境科學原理和系統工程學原理;江西省目前建設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還存在各管理部門溝通不暢、礦山開采不當、水生態破壞、面源污染等問題,當然江西省建設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也有一定的優勢所在,比如:中央支持、自然環境優越、植被覆蓋率高、基礎設施建設良好、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大,基于此,筆者建議江西省建設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應采取以下措施:山—規范管理、科學施策;水—技術創新、節水控污;林—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田—種養結合、綠色農業;湖—綜合治理、退田還湖;草—退耕還草、生物防治;人—協同發力、轉變意識,以期為江西省建設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江西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建設;優勢建議
Abstract:Since the 18 Partys Congres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ut forward that” mountains, rivers, fields, lakes and grass is a life community”. this principle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There are thre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park: systematicness, coordination and integrity; In addition, the principles of ecology,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system engineering should also be followed.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park, such as po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mproper mining, water ecological damage 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course, there are some advantag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park, such as: central support, superior natural environment, high vegetation coverage, goo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the government based on the strong policy support,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follow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park in Jiangxi Province: mountain standard management and scientific policy implementation; water technology innovation, water conserv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forest land conversion to forest and afforestation; combination of field planting and breeding, green agriculture; lak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land conversion to lake; grass conversion to grass and biological control; human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park of the integration of landscape, forest, land, lake and grass in Jiangxi Province.
Key words:Jiangxi Province;Integration of mountains, rivers, fields, lakes and grass;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park;Suggestions on advantages
國家公園(National Park)是指國家為了保護一個或多個典型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為生態旅游、科學研究和環境教育提供場所,而劃定的需要特別保護、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區域[1],國家公園以構建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和適度開發旅游業為基本方略,通過小范圍開發、實現大范圍的保護,既排除與保護目標相抵觸的開發利用方式,達到了保護生態系統完整性的目的[2],又為公眾提供了旅游[3-5]、科研[6-7]、教育[8]、娛樂[9-10]的機會和場所,是一種能夠合理處理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利用關系的管理模式[11]。
在生態環境保護與自然資源利用矛盾尖銳地區,通過保護與發展相結合的模式,既可以促進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生物多樣性,也可以推動地方旅游業和社會經濟發展[12]。因此,發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歷史意義和國際意義[13]。
江西省建設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的主要意義有:一是保護現有的自然及景觀資源;二是研究現存的資源環境狀況,對恢復生態體系提供理論依據;三是大力發展旅游業、拉動國民經濟收入。目的:一是保護現有的自然資源環境;二是保護稀有動植物物種及遺傳基因;三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四是為學術交流及科普教育提供平臺。
1 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的特征
1.1 系統性
習總書記強調“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這話說明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闡釋了各要素之間唇齒相依的關系[14]。所以在建設國家公園當中要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從山上到山下、地上到地下、江河到湖海、森林到農田等發展中一定要用系統性思維全局考慮問題。
1.2 協調性
建設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各要素間必須協調發展,各因子間具有彼此關聯、相互依托和制約的特點,起到蓄積水源、防風固沙、提高物種多樣性、美化生活環境等作用。
1.3 整體性
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是由各個要素構成的統一有機整體,具有多重功能、是一個復雜的生命共同體。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只管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系統性破壞[15]。因此,要做到統籌規劃、頂層設計和總體布局,各要素間應優化格局、配置,提升整體的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
2 建設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原理
2.1 生態學原理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環境相互關系、作用機理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科學,其研究的對象是生態系統[13]。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物質循環通常在無外力干擾作用下總是保持相對穩定狀態,如果人類不合理使用自然資源,勢必會超過生態系統承載力,就會導致生態失衡。因此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中,各個因素間相互關聯并制約,如果破壞某一個因子這種穩定的系統也將不復存在。
2.2 環境科學原理
環境科學主要在研究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各個方面的影響,揭示環境演化趨勢及規律,并探究人與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方式與途徑[16]。在一方面,環境科學探究如何在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保持人與環境之間和諧共處,另一方面,環境科學研究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機理與機制,尤其是人類生產生活中排放的污染物如何在微生物體內轉移、固定和分解等。因此,環境科學原理是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建設的基礎,探究在山水林田湖草建設中各個因子的演化規律及其相互關系,探究人類活動對山水林田湖草各因子間的影響、規律,最終實現人類與各個因子間和諧共處、和諧發展。
2.3 系統工程學原理
許多互相關聯、相互制約的總系統運用互聯網技術,對子系統中各組成部分進行剖析、預測和評價,花費最少代價且完成系統工作任務。該系統具有復雜性、全局性、協調性、廣泛性特點,系統工程學對所研究系統的框架、特點功能、及個體間進行全局性的把控,協調子系統間的相互關系,分析并解決子系統中存在的矛盾,目前系統工程學原理與技術已應用到企業、農業、工業等領域,已成為一種研究復雜體系行之有效的技術與方法。因此,在建設山水林田湖草中,必須統籌規劃、全局考慮,否則很容易顧此失彼、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最終將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
3 江西建設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的優勢
江西省是3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江西目前已建立10項國家公園(如表1),為建設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起到了示范作用[17]。江西省建設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具有諸多優勢:一是中央支持。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曾囑托江西“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江西樣板”[18]。2016年8月,李克強總理指出贛州是我國南方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生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19]。二是自然環境優越。江西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光熱水資源豐沛、無霜期長、土質肥沃,有益于農業發展。三是森林植被覆蓋率高。在2018年中,江西森林覆蓋率保持在63.1%,位居全國各省(區、市)第二[20];四是基礎設施建設良好。江西省林業自然保護區183處(其中國家級16處,省級33處),森林公園181處(其中國家級49處,省級120處),濕地公園93處(其中國家級39處,省級54處);劃定濕地保護面積91.01萬hm2,占國土面積的5.45% [21]。五是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大。近年來江西省及地、市有關部門已出臺多項政策和措施支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這對建設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非常有利。
4 建設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目前存在的問題
4.1 各管理部門溝通不暢
管理部門之間協調溝通不足,在項目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存在各自為戰的狀況,與建設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的理念存在較大差距[22]。
4.2 礦山開采不合理
贛州是我國重要有色金屬、稀土金屬生產地,礦產業也是贛州市支柱產業之一[23]。近幾年,隨著礦產品價格不斷升高,在巨大利益驅動下違法違規行為不斷發生[24],一部分小礦企業為獲得“金山銀山”卻失去了“綠水青山”,造成礦區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導致山體破壞、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揚塵污染和次生地質災害的發生。
4.3 水生態破壞嚴重
近年來非法、過度捕撈螺螄,水污染等問題亟待解決,與此同時鄱陽湖水質逐年下降,使得湖底水生動植物的生活環境受到威脅,直接影響到鄱陽湖候鳥的生存境況。
4.4 面源污染嚴重
農業方面用過的農藥瓶隨地丟棄、化肥過度使用、塑料薄膜過度使用,隨后污染源隨降水和地表徑流沖刷,通過坡地、地下滲漏等方式進入河、海、湖泊等引起水體污染;在生活中家禽家畜排泄物不能及時得到處理、生活垃圾等隨意堆放,隨降水流入溝渠進一步流入湖泊;在工業生產中,部分企業工業廢水未達到排放標準直接流入江河影響水質、水產安全。
5 江西建設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的建議
5.1 山—規范管理、科學施策
建設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底線不動搖。對國家公園內可進出范圍區域進行嚴格管理,確保自然生態系統的原始性、完整性。將現有的山脈進行造冊登記,聘用專業的護林員進行專業化管理;對于山體坑洼處,可采用表土回填的方法進行處理;提高植樹造林廣度,同時在山體表層種植草本植物、灌木植物,不僅有利于凈化空氣的作用,而且還有利于提高植被覆蓋率、降低地表徑流速度;根據地勢特點科學設置防滑樁、緩沖臺可防止山體滑坡、防止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發生。
5.2 水—技術創新、節水控污
水乃生命之源。建設國家公園必須節約用水,將耗水、污染嚴重的企業有序關?;蜇熈钫?,要求在一定期限內必須建造成符合國家標準、綠色環保的企業;禁止過度開采地下水用于灌溉等,推廣節水農業、保水技術等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做到地上用水和地下采水相協調,農作物上可采用適時灌水,降低農業、工業用水量。嚴查江、河排污口、江河兩岸、上中下游、杜絕一切污染源流入河海湖泊,加強河道整治力度、保證水體安全,也可在河道內鋪設黏土層、卵石層,一來防止水體下滲,就二來由于卵石表層裹有天然生物質膜,可改善水體水質,在江河淺灘區適當種植可凈化水體的水生植物,可提高水體微生物多樣性,也可起到河道凈水的作用;水利等相關部門完善對水體安全的保護措施,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法律;提高居民節約用水觀念、革新污染水治理體系系統、提高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監管力度,確保水質安全、健康良性發展。
5.3 林—退耕還林、植樹造林
加大現有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增加森林樹種豐富度、加大破壞森林資源執法強度;改善林分結構,建成防護林綠色屏障,優先種植先鋒樹種,為草本、灌木、喬木的生長提供有利條件;采取退耕還林、封山育林、植樹造林等舉措,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使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給子孫后代留下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美好生活環境。
5.4 田—種養結合、綠色農業
創建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要在農田管理上求創新達到綠色農業的目的,開發綠色生態農業,比如“稻田養鴨、稻田養魚、稻田養鱉”可起到經濟發展與生態效益雙豐收;發展資源節約型農業,比如秸稈還田、多用農家肥少施化肥、慎用農藥、應用綠色防治病害蟲技術,運用滴灌、微灌、噴灌、管灌、滲灌代替原來的大水漫灌;推廣作物間、混、套作種植模式等,可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減少病蟲草害發生率、提高經濟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樹立“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理念,加快建成一批高產穩產、田地平整肥沃、灌溉方便、道路暢通的高標準農田;農業高校、科研院所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培養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同時對規模小、種植分散的田地進行集約化管理,方便農業機械化。
5.5 湖—綜合治理、退田還湖
建設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公園,就要重點整治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整治工業污染,杜絕一切污染水源流入鄱陽湖;由于鄱陽湖眾山環抱、地勢低洼,在汛期極易造成泥沙淤積而發生洪澇災害。因此,要根據地勢的不同而種植不同的樹種、合理設置緩沖帶,謹防水土流失;退田還湖、加強生態保護,提高鄱陽湖生態環境治理強度,認真貫徹落實江西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實施方案;優化產業結構、進行“一、二、三產業”融合,保護好贛江人民的“母親湖”。
5.6 草—退耕還草、生物防治
草被植物在生態系統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致密的草本植物能夠起到防風固沙、降低水土流失速率、降低土地荒漠化進程,也可作為先鋒植物為灌木、喬木生長提供條件; 比如紫花苜蓿、沙棘等。水生態中不能沒有草,水草具有凈化水質的功能、美化景觀的作用;藥用草本植物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例如青蒿;贛州礦區可適當種植早熟禾、蒼耳等草本植物,有益于吸收礦區的重金屬,對于礦區生態修復也有極大的好處。提倡退耕還草、退牧育草、飛播育草措施,同時加強草地鼠害防治、蟲害防治,可引入天敵,生物防治。發揮草本植物在改善人類居住環境、建造城市園林綠地、生態修復及水土保持、自然生態系統維護的功能和作用,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做出偉大貢獻[25]。
5.7 人—協同發力、轉變意識
以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的回信為源動力,建設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需要各單位、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同力配合,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建立績效考核辦法,在各市、各單位評比中將生態環境建設作為考核機制,將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國家公園建設與各部門負責人業績相掛鉤,做到獎罰分明;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做到開發利用程度小于當地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否則將打破生態系統穩定性。人類要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加大宣傳保護力度,同時轉變觀念將“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真正地將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植于心,踐于行。
參考文獻
[1]唐芳林,孫鴻雁.我國建立國家公園的探討[J].林業建設,2009(03):8-13.
[2]岳旭,張小鵬.廬山申報國家氣象公園的可行性分析[J].氣象與減災研究,2018,41(1):77-80.
[3]榮芷穎,胡芬.神農架國家森林公園生態旅游利益相關者協作關系研究[J].武漢商學院學報,201933(03):12-16.
[4]雒劍波.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旅游環境容量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2019(10):39-42.
[5]國家公園體制助推生態旅游發展[J].中國生態文明,2018(06):55.
[6]崔曉偉,孫鴻雁,李云,等.國家公園科研體系構建探討[J].林業建設,2019(05):1-5.
[7]馬煒,唐小平,蔣亞芳,等.國家公園科研監測構成、特點及管理[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8(02):25-31.
[8]孔志紅,王琨,陳驍強.美國大煙霧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體系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42):64-66.
[9]李暢.基于地域文化的風景園林設計研究——以武夷山國家旅游度假區娛樂公園規劃為例[J].綠色環保建材,2017(12):61.
[10]鄧毅明,束景丹,李維鵬,等.公園的體育文化傳播功能辨析——以美國公園和娛樂協會及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52(01):7-12.
[11]劉克勇,鄧澤林.建立基于公共服務的國家公園體制[J].農村財政與財務,2014(05):14-17.
[12]唐芳林.中國國家公園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0.
[13]黃國勤.樹立正確生態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7,10(06):128-132.
[14]田貴良.權屬改革引領下新時代水資源現代治理體系[J].環境保護,201846(06):53-58.
[15]杜玉先.用制度保護好生態環境[N].滄州日報,2013-11-23(003).
[16]余新曉,賈國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帶動水土保持新發展[J].中國水土保持,2019(01):5-8.
[17]江西省國家級濕地公園名錄[EB/OL].https://www.maigoo.com/goomai/197318.html,2013-08-30.
[18]王蘇華,曹雄輝.守住一湖清水做好生態文章——《江西省湖泊保護條例》介紹[J].時代主人,2018(05):36-38.
[19]吳運連,謝國華.贛州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的實踐與創新[J].環境保護,201846(13):80-83.
[20]郭麗玲.經營措施對不同低效或受災林林木生長及林分碳密度的短期影響[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8.
[21]“綠色生態”成為江西代名詞[EB/OL].http://tt.m.jxnews.com.cn/line/70-57924,2018-09-28.
[22]吳良燦,朱逸,陳日東.江西贛州: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財政,2018(12):55-57.
[23]周紀成.贛州市礦產資源情況及開發利用建議[J].江西有色金屬,2003(01):4-8+31.
[24]朱青,鄭鵬,花明.贛州市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困境與對策[J].老區建設,2013(20):14-16.
[25]楊小云,譚國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生態文明的理論與實踐[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47(06):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