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樂迪

社恐患者看過來!如何與陌生人成為朋友,建立舒適的社交圈子,機智地化解尷尬,處理親密關系中的矛盾……?老司機在此與你分享TA的獨家故事。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時刻:想要學會兒習,看會兒書,或者安安靜靜地追一部劇,但是要么閨蜜找自己談心,要么朋友找自己幫忙,還有無窮無盡的社團活動和學生會任務……一不小心,就沒有時間留給自己了。
這樣的困境,以及常常與之并發的每隔五分鐘就要看一眼微信的焦慮,在無窮無盡的等待中被殺死的時間,為志不同道不合的人額外付出的時間,常常會讓我們發出“社交好累好復雜我想一個人靜靜”的呼喊。舉個例子,室友約我逛街我不好拒絕,老師交代任務我不敢推脫,有人搭話我不能不理……于是,迎接我的除了他們(社交禮節性)的夸贊,還有我沒有做成自己想做的事的遺憾、拖欠的作業和失去的睡眠……
心理學上有很多與此有關的名詞,“個人邊界模糊”“討好型人格”……仿佛這是一種個人心理的缺陷,需要我們硬起骨頭拿出脾氣干脆利落地說“不”才能治好。可事實上,我們這些人,只是想努力變得受歡迎啊!我們好說話,不就是因為我們沒有那樣強硬的脾氣嗎?
所以經過了一系列的心里糾結和實踐,我終于發現了一種“曲線救國”的方式——
當室友約我出去嗨時,我:“哎呀親愛的我的作業還沒寫完……我要是不交作業XX老師怕是會讓我提頭來見……”
同學求幫忙時,我:“這個我也不太擅長喔……我現在也在忙著做XX怕是匆匆忙忙做的話會給你幫倒忙,要不你找XX吧?”
當有些人就是想跟你閑聊時:“(擺出一張無助可憐臉)還沒寫完作業的人選擇退出群聊。”
當你沒什么正經理由但就是不想跟TA玩兒時:“(同樣的真誠臉)哎呀你讓我看一會兒書(電視劇)吧,我都想看這個好久了……”“不行不行我太困了,現在神志不清醒除了睡覺什么都做不了……”
實在遇上了那些聽不懂你話里有話也看不懂你的神色的人,假裝聽不見或者偷偷躲掉吧!在這個問題上,我覺得逃避可恥,但有用。
你發現了嗎?這些聽起來語氣很軟像在懇求一樣的話,都是以“我”為中心的,我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很多時候我們為了受歡迎總是以他人優先遷就著別人,把自己的時間精力感情完全奉獻出去,可是卻忽略了自己也有被照顧的需求。而用一種示弱的口吻訴說自己的需求,好像往往更容易被接受,也是溫柔地給自己爭取了一些空間。“我想要……”并不是一件破環別人對你的印象的事情,恰恰相反,說出自己的需要更能讓人了解你的喜好和原則,學會尊重你的個性,守護你的個人生活。
所以說啊,像棉花糖一樣會照顧別人的心情的我們其實都是人間寶藏,完全可以繼續這樣可可愛愛下去,只不過不能軟過了頭,生活很苦,記得也要給自己留一些甜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