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敏
摘 要 我國歷史發展悠久,歷史文化資源源遠流長,很多歷史文化資源都在一點一點地發掘中重現于世,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也是迫在眉睫的問題。伴隨著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被應用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中,獲得了極大的發展。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的現狀,探討科學技術應用于歷史文化資源中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并為新技術在歷史文化資源中的應用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 歷史文化資源;必要性;應用
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不但歷史悠久,歷史文化資源也源遠流長。直到現在,一些被保存下來的具有悠久歷史的歷史文化資源,依然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文化魅力而受到全世界的矚目。我國的歷史文化資源包括古建筑、古文物、文物建筑以及一些古文字、古書等,它們都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璀璨的明珠。對于這些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挖掘,能夠為我們現代人在研究過去的歷史文化藝術、技藝及民俗等方面做出突出的貢獻,為現代的研究指明方向。對于這些歷史文化資源,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去貢獻自己的力量。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可以利用現有的一些新技術。對他們進行保護和挖掘以及修復,使他們的能夠繼續發光發熱。
1 歷史文化資源的內涵
1.1 歷史文化資源的含義
對于歷史文化資源這個概念來說,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我國學者鄭東升認為,所謂的歷史文化資源是指歷史文物古跡歷史遺存等。而趙康等人則認為,歷史文化資源是以文化形態存在的社會資源,它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記錄,是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積淀,是社會文明的結晶。本文綜合各類學者的觀點,認為歷史文化資源是指人類文明活動過程中遺存的各種文明印記,是人們在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通過實踐所創造出來的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1]。
1.2 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的重要意義
歷史文化資源是城市的靈魂,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城市特色風貌是城市外在形象和精神內質的有機統一,是自然地理環境、經濟社會因素、居民生產生活方式等長期積淀形成的城市文化特征,決定著城市的品位。歷史文化資源作為城市變遷的見證和不可再生的資源,對城市特色、地域文化、人文風尚有著重要的作用,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意義重大[2]。
2 新技術應用于歷史文化資源保護中的必要性
第一,我國的歷史文化資源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時間的磨煉,很多歷史文化資源都處于瀕臨滅絕的地步,需要專業人員開展搶救性發掘和保護,在技術條件較落后時期,很多歷史文化資源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損害,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一定的損失。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在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中用到了一系列新的科學技術,能夠有效避免因為技術條件落后而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損失,也能夠更有效率的開展保護工作,尤其對那些歷史文化資源搶就性保護尤為重要[3]。
第二,新技術的應用,能夠為資源普查、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摸清資源家底,充實保護對象、完善保護體系,同時更能夠全方位的研究它自身的價值魅力,挖掘和利用好歷史文化資源,促進文旅融合。
第三,新技術應用于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工作中,不僅能夠大大提高保護工作的正常進行,也能夠促進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工作中,專業人員所面臨的問題不是一成不變,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產生新情況、新問題,這就需要科學技術也能夠不斷前進發展,對新問題、新情況也能夠有所針對性的解決,新技術應用于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共同發展。
第四,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歷史文化資源豐厚,在千年百年的風霜雨露的侵蝕下,有很多都無緣再現世間,然而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可以將那些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歷史文化資源重現人的眼前,了解其曾經壯麗輝煌的一面。也可以通過新技術,將已經發掘保護的歷史文化資源擺在人們眼前,讓人們足不出戶也能夠體驗我國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陶冶情操[4]。
3 新技術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中的運用
3.1 新技術的優勢
在過去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中,專家學者大部分都是利用原先舊有的技術和條件進行挖掘和保護工作,隨著古建筑、古文物、古遺址等歷經千年風霜,舊有的技術條件不能夠很好的對歷史文化資源進行保護。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技術應用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中的優勢逐漸體現出來。首先,新技術可以大大節約成本,提高效率,解放過去過于依賴人工測量、建模的考察方法;其次,新技術能夠有效提高對歷史文化的保護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損傷;最后,新技術除了在保護方面作用突出,還能夠使歷史文化資源重現生命活力,使世人重新領略歷史文化資源的魅力[5]。
3.2 新技術的應用
對于中國的古代建筑來說,過去人們想對它進行方方面面的測量,從而依照測出的數值畫出屬于它的三維建模。但是傳統的方法由于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有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夠完成這一系列的測繪工作,而且由于受到天氣人力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所得數據的準確性有很大的偏差。這種傳統的方法對于那些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古建筑以及那些更高大的建筑群來說是很難完成的。現在所發明的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它不受現場環境的影響,能夠有效地避免因為現場環境復雜所產生的問題,它與GPS技術如果相結合的話,能夠更好地為人們提供三維標點云數據,對于那些只存在于原先相關記錄中的古建筑,這一項新的技術還可以進行修復,使古建筑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比如秦時的阿房宮,在秦漢末年被項羽一場大火付之一炬。現在只能夠尋找到原先那些高大的夯土基臺,如果只是依靠傳統的人力物力的話,是根本沒有辦法去測量它的邊界,沒有辦法進行復原修復的,利用現在留下的這些夯土基臺,專業的人員使用這些新技術進行三維建模,把這個早就不復存在的阿房宮重新展現在世人眼前,讓世人感受它的輝煌壯麗[6]。
4 結束語
新技術應用在歷史文化資源保護領域當中目的是通過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為我國的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提供科學,高效的技術保障。新技術的應用能夠極大地解放人力、物力,更能夠有效地提高我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效率,對于一些文物來說,也能夠通過這些新技術,也能夠建立起一種文物保護的共享機制,減少信息采集的重復勞動,既能夠避免對文物的再次傷害,也能夠提高效率,使公眾也能夠參與到文物的保護和欣賞當中。除了GPS、三維激光掃描技術,還可以將VR技術應用到那些文化遺產資源管理通過對那些歷史文化遺址的分析和三維建模,可以讓人們真實地感受到那些古代遺址的輝煌壯麗。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國家對這些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力度也在不斷加大,這些新的科學技術應用在歷史文化資源中也將擁有的發展空間,新技術應用到歷史文化資源保護中能夠解決傳統保護方法的缺陷,達到更好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銳.數字博物館資源虛擬化與數據集成方法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0.
[2] 田小剛.基于中間組織理論的企業間成本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9.
[3] 彭冬梅.面向剪紙藝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技術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8.
[4] 鮑克思(Box, P.),胡明星,董衛.地理信息系統與文化資源管理:遺產管理者手冊[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86.
[5] 胡明星,董衛.基于GIS的鎮江西津渡歷史街區保護管理信息系統[J].規劃師,2002,18(2):71-73.
[6] 陳道超,劉樹人.GIS支持下的上海考古信息系統的研發[J].測繪與空間地,2004,27(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