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忠信花燈是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是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項目,是傳統元宵賞燈習俗中的一種獨具特色的民間造型藝術,它不僅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忠信花燈能傳承至今,與當地的傳統吊燈習俗是分不開的。忠信花燈作為吊燈習俗的專用品,依托吊燈習俗而存在和發展;吊燈習俗則以花燈為象征物,并借助花燈而傳承和延續。隨著市場化和城鎮化的發展,忠信花燈的保護、傳承和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亟需我們結合新時代特征,創新發展戰略,促進忠信花燈融入現代生活,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近幾年來,忠信花燈的傳承發展有了新的進展,通過人才培養、技藝傳承、品牌建設等舉措實現了忠信花燈的有效保護與傳承發展。
關鍵詞:忠信花燈;創新發展;品牌戰略
連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忠信花燈”于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后,得到了國家、省、市文化部門的進一步關心指導和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通過保護與傳承同步運行,創新與發展同步推進,硬件與軟件同步建設,逐步建立完善了可持續發展的保護傳承體系,以人才培養、技藝傳承、品牌建設等舉措實現忠信花燈的有效保護與傳承發展。
一、努力打造科學實用的保護傳承基地
縣文化主管部門充分利用民間潛在的力量和資源,打造科學實用的保護傳承基地。經過多年的努力,我縣已初步形成了“一館、兩基地、兩傳習所”的規模。一館是2015年6月在忠信鎮文化站建成使用的忠信花燈博物館,該展館通過實物、圖片、文字和多媒體等形式,從不同角度介紹忠信花燈制作的原材料、工具設備、工藝流程,花燈的品種及結構等,讓觀眾能全面了解忠信花燈和吊燈習俗。目前,忠信花燈博物館已經成為一個交流、展示、推廣忠信花燈的嶄新平臺。兩基地是忠信鎮上坣村上寮屋傳承基地和司前村吊燈習俗體驗傳承基地。這兩個基地主要職能是對忠信花燈進行有效保護傳承,引導、鼓勵和支持忠信花燈傳承人開展制作傳承活動。兩傳習所是指在忠信鎮文化站設立的和在上寮屋祠堂設立的忠信花燈傳習所,它們是群眾、游客、學生等群體進行體驗制作忠信花燈的重要陣地。依托“一館、兩基地、兩傳習所”,有效促進了忠信花燈的傳承實踐,提升了公眾的關注熱情和參與感。
二、多措并舉擴大傳承人群、提升傳承能力
傳承人群是忠信花燈存續發展的關鍵。為此,我縣多措并舉,擴大傳承人群、提升傳承能力。一是成立以“忠信花燈”傳承人組成的花燈協會組織,該協會于2009年9月在連平縣忠信鎮文化站掛牌正式成立,現有會員40人;二是定期舉辦傳承人及學徒培訓班和技藝交流會,幫助傳承人群提高傳承能力,增強傳承后勁;三是組織代表性傳承人進村入戶指導民間藝人制作花燈,培養花燈制作人才;四是舉辦忠信花燈工藝大賽,提高傳承人群的技藝水平,促進我縣傳統工藝振興發展。目前,我縣忠信花燈制作藝人已達200多人,并逐步走向年輕化,形成合理梯隊。
三、開展進校園活動,推動傳播與傳承
近年來,我縣大力開展忠信花燈進校園活動,以此吸引更多青少年學生參與到忠信花燈的傳承和保護中來。通過召開忠信花燈教學研討會,提升忠信花燈課程,形成面向中小學生的示范精品課程,在各個中小學校開設。同時,在各個層次學校中設立忠信花燈示范教學基地,形成長效機制,如忠信中學示范教學基地、油溪鎮中心小學示范教學基地。截止目前,已累計在忠信中學、油溪鎮中心小學、大湖中學、河源市深河中學等20多所學校開設有興趣班,參與到興趣班的學生達1萬多人。進校園活動受到傳承人和青少年的普遍歡迎,日漸顯現提高傳承能力、擴大傳播范圍的多重效應,也為學生參與忠信花燈的保護與傳承搭建了平臺。
四、實施品牌建設戰略,形成全面傳承與發展新格局
1998年之后,連平縣委、縣政府為保護和傳承忠信花燈這個民間藝術,提出了忠信花燈品牌建設戰略,以政府扶持,企業贊助為主的方式,定下每三年舉辦一屆的“連平·忠信花燈節”,至今已連續舉辦了十屆“廣東·連平忠信花燈節”。2018年,按照市委宣傳部的指示,我縣進一步對“忠信花燈節”打造提升,從而形成一年一度的以政府指導、民間自發組織的“河源忠信花燈民俗文化節”。“兩大品牌活動”使忠信花燈文化活動成為忠信地域和全縣人民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生活,成為連平縣、河源市仍至廣東省的特色民間文化活動品牌。據不完全統計,從1999年至今舉辦的十屆忠信花燈節和近兩年舉辦的兩屆河源忠信花燈民俗文化節,累計參與活動表演人員達11萬人次,前來參觀的觀眾、游客、嘉賓達200多萬人數,帶動了連平旅游業發展、增加了連平消費收入,也對進一步擦亮忠信花燈文化品牌,提升連平地域知名度和美譽度產生了明顯效果。
五、創新發展模式,探索推動產業化發展道路
為推動忠信花燈產業化發展,我縣積極創新發展模式,采取與企業共建的方式成立連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發中心,著手開展非遺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目前,研發中心已經成功研發出忠信花燈獎杯,并已運用到體育賽事中。同時,我縣加大力度推進文化創新創意發展,舉辦以忠信花燈為設計元素的文創產品設計大賽,推動忠信花燈以文創、產業的方式實現經濟效益轉化,擴大忠信花燈影響力。
六、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我縣按照“忠信花燈興旅游,做優做強特色產業”的總體思路全力推進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狠抓文化引領,著力做好文化品牌、文化陣地、群眾文化素質等工作,充分發揮文化育人的功能,以文化興盛助推鄉村振興。我縣通過舉辦忠信花燈節等系列品牌活動,深入挖掘和傳播“忠誠信義”的客家精神、家訓文化,以優秀傳統文化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同時帶動旅游業發展、增加傳承人群的經濟收入。忠信花燈保護傳承基地的建設,可以促進傳承人的就業,通過使他們在傳承忠信花燈的同時,又能獲得穩定的收入保障。
參考文獻:
[1]楊媛媛.忠信花燈的功能轉化與文化產業化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3):35.
[2]羅文冠. 忠信花燈的文化價值及其傳承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謝鑫輝(1986.03-),男,漢族,廣東河源人,本科,連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研究方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