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紅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作為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的搖籃,職業院校的發展也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狀態。而教師作為職業院校重要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技能也直接影響到職業院校學生的就業質量和后續發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最近幾年來,受到一些主觀及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職業院校教師工作壓力較大,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職業發展。基于此,筆者就心理健康視角下職業院校教師發展路徑展開研究,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心理健康;職業院校;發展路徑
引言
近年來,職業院校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其個人發展的矛盾性日益凸顯,作為職業院校重要的引導者,教師心理健康不僅僅與自身的職業規劃以及未來發展有著密切聯系,還會直接影響到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后續的就業質量。基于心理健康的視角分析,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在無形之中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產生影響,再加之大部分職業院校的學生沒有良好的問題分析能力,這也對學生綜合性發展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因此,關心職業院校教師的心理健康已經逐漸成為當下職業院校重點所要考慮的問題。
1職校教師心理監看現狀及其影響
1.1職校教師心理健康現狀
截止到2019年,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已高達834萬人次,與之而來的則是就業競爭也越加激烈,社會考核制度也日益提升。其中,教師職業已經成為畢業生重點考慮的工作之一。因此,職業院校的教師不僅僅面臨著學校工作的考核,以及自身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壓力,還會受到來自上述畢業生的競爭壓力影響。在多重壓力影響下,職業院校大部分教師普遍呈現出焦慮、緊張及亞健康心理狀態。
1.2工作環境的影響
基于職業院校的特點,大多數職業院校教師都有著較為狹窄的生活圈子,且疏于人際交往,但是人際交往卻很繁重,一般情況下,一個職業院校的教師要面對大約為200個學生,而學生的家長數量也隨之增多。在此情況下,教師的日常時間都要忙于和家長交流,缺乏個人休息時間。此種情況則導致教師在工作中一旦遇到問題很難有時間、空間去抒發和表達,長此下去,會導致自身難以調節情緒,進而造成身心俱疲的狀況。
2職校教師心理健康的癥結
2.1年輕教師的“完美情結”
大多數剛剛投入教育事業的教師都有著未來要“桃李滿天下”的美好夢想,也有著要“改變學生”的理想和激情,希望憑著自己的努力來塑造“完美”的學生,在此情況下,教師的“完美情結”也隨之愈演愈烈,然而回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來看,由于職業院校的學生大多數都沒有完成九年義務教育,較一些高校而言,生源的質量較差,學生素質也有待提升。而基于職業教師的完美主義,則在教學實踐中會出現幾種常見情況。一方面教師“恨鐵不成鋼”,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課題紀律等等都有著極大的不滿,這導致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未能和學生構建良好的溝通,再加之其固有的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因此在和學生接觸時,多是呈現“高高在上”的狀態,這也會讓學生認為教師“不親民”,因此師生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重。另外一方面,基于教師的這種完美情節,忽略了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以及后續上升空間,因此,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所講內容嚴重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范圍,偏離了學生的知識體系,這造成學生聽不懂、學不會,極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這種學習挫敗感再傳染給教師,也極易影響教師的教學熱情,從而造成教學活動呈惡性循環發展。
2.2學生整體素質偏低,教育管理壓力大
第一,較普通高校而言,職業院校的生源素質及生源質量都較差,這導致在實際的課堂授課中紀律性較差,不利于教師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也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基于職業院校的生源問題,在職業院校提出相應的教學要求時,教師會產生焦慮、緊張的情緒,導致教師不能以良好的工作狀態投入到后續教學工作中。第三,在日復一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產生一定的職業倦怠問題,再加之職業教師自身工作環境受限,缺少必要的疏導和溝通,極易產生轉行、擇業的問題。第四,在沉重的教學任務下,職業院校的教師精力受到制約,大部分教師缺少必要的放松和休息時間,又疲于應對學生日常中所出新的打架、曠課等問題,在加之部分學生家長的干預,這極易造成教師身心俱疲的現象。第五,部分職業院校的教學管理還不夠完善、具體,且大部分教師的獎金、課時都和職業院校教學管理相掛鉤,基于職業院校相對嚴格的教學管理,這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定的心理壓力,長此下去,會造成教師逐漸呈現心理壓健康狀態。
3職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試解決方案
3.1應對年輕教師的“完美情結”
針對于具備“完美情結”的教師而言,其大部分都對自己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這導致在其實際工作中往往忽視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而盲目的制定教學計劃,因此也極易出現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效果不能達到自身預想狀況。基于此問題,相關職業院校的管理者要從多個角度來進行解決處理,首先,在一部分年輕教師實踐教學之前,要針對其進行開展必要的心理健康考評預測,以了解教師的抗挫折能力,然后心理教師結合測評的結果,來針對性的為教師進行疏導。其次,針對于所有職業院校的教師,要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測試,針對于教師所出現的具體問題要提出可行性解決對策,并對其為其開展相關心理教育。最后,相關中職院校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利用假期及休息日,定期為教師安排像爬山、郊游等戶外活動,在此過程中,能夠緩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壓力,而且能夠為教師之間互相交流和溝通創造良好的時間和空間,有利于及時疏導教師的內心壓力,進而有利于緩解教師的“完美情結”。
3.2生源質量及教育管理壓力
應對生源質量,學校本著培養應用型及技術型人才的理念盡量讓所有學生有書可讀,能夠學得一技之長。在學生進入校園學習之前進行基礎心理健康檢測,對特殊學生應提前關注,避免星火之勢。在觀察中對于已經自我放棄的學生,教師本著尊重人權的前提對勸誡過,依舊不知悔改的學生也不必過于強求。
除此之外,為有效減輕職校教師壓力,增加教師教學熱情,學校應該努力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完善管理體系,改善學校與老師之間的管理關系。關注教師的實際困難點,解決問題到精準到位。
參考文獻
1]孫鵬.中職教師心理健康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2):141-142.
[2]杜云飛.中職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5(06):245-246.
[3]雷昌浩,代治國,張富強.中職教師存在的心理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視界,2015(1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