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好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對于有效控制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和發展、降低事故影響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介紹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責任主體、相關文件和編制主要內容,分析了預案編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和建議,以期為相關工作提供指導。
關鍵詞: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中圖分類號:X5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11-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11.117
Discussion o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emergency plan for environmental emergencies in enterprises
Chen Yi
(Chengdu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Chengdu Sichuan 610000,China)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emergency plan for environmental emergencies for enterprise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emergencies and reduce the impact of accidents.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main body of responsibility,relevant documents and main contents of the preparation of the emergency plan for environmental emergencies,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plan,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Environmental emergency;Emergency plan
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涉及公共安全,其產生的影響往往引起社會公眾的高度關注,我國各類企事業單位數量龐大,近年來突發環境事件時有發生,事故風險防范和應急成為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實施,可使相關工作人員在突發環境事件發生之前便知曉事故的預防、處理方法與匯報流程,做到日常進行風險防控,事故時臨危不亂,對企業開展應急管理,減少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率,高效應對污染事故,減輕事故影響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1 責任主體和相關文件
企業是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的主體,負責預案相關的一切工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主要對企業環境應急預案備案進行指導和管理。生態環境部為了規范應急預案的編制,近年來相繼發布了《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技術指南》(試行)》《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試行)》《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試行)》《企業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評審工作指南(試行)》《企業突發環境事件風險分級方法》《環境應急資源調查指南(試行)》等文件和標準,各省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發布了本地區《環境應急預案備案企業名錄》,企業可以根據上述文件,判別自身是否需要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對照各個文件和標準的內容,編制符合自身需求和特點的應急預案。
2 應急預案的編制
除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外,企業還應編制風險評估報告和環境應急資源調查報告。
應急預案編制首先進行資料收集和現場調查,只有全面、準確地摸清現實情況,找出現狀存在的問題,才能制定出符合企業情況的,具備可操作性的風險防范措施和應急處理措施,降低事故的危害和影響。收集的資料包括企業基本情況、企業涉及的風險受體情況、風險物質、工藝流程、污染物產生和排放情況、現有風險防控和應急措施、應急資源、同類企業突發環境事件、企業內部和外部已制定的應急預案、近3年內環保處罰情況等。
風險評估要根據企業現狀,識別突發環境事件情景,對其源強和可能產生的后果進行分析,找出現有環境風險防控措施與應急措施的差距并提出整改措施,按照指南推薦的風險評估方法計算涉氣或涉水風險物質與其臨界量大小比值(Q)、結合生產工藝過程與環境風險控制水平(M)、風險受體敏感程度(E),綜合判定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等級。風險評估中注意附錄A中第八部分其他類物質與污染物的識別和3年內違法行為受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處罰而導致的風險等級的調整。
應急預案中,綜合應急預案是應對各類事故的綜合性文件,專項應急預案針對具體的事故類型、污染源或環境要素制定,現場處置預案是企業環境應急預案的重點,主要說明現場處置措施和處置程序。應急預案內容一般包括總則、企業及周邊環境概況、風險源分析、應急組織體系、職責及信息報告機制、預防與預警、事件報告、應急處置、后期處置、應急保障、監督管理、預案評審與發布等。預案編制中組織機構的建立、風險分析和應急處置等內容應符合企業實際情況。
3 存在的問題
3.1 預案編制水平參差不齊
部分企業未意識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的重要性,又由于對預案編制的相關文件、標準不了解,缺乏必要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知識,自身沒有能力按照指南要求編制預案,因此將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委托給第三方機構,在預案編制過程中企業又沒有參與進去,加之不同機構的技術水平和質量意識的差異,預案編制時沒有考慮不同企業規模、生產模式、外環境及潛在風險上存在的差異,編制出的預案與企業實際情況結合不緊密,在事故時能夠起到的指導作用有限。部分修訂預案在結構上照搬照抄原有預案,未跟上新文件、新標準的變化,如未使用最新的風險分級方法,未對照應急預案評審表內容檢查預案中的遺漏項等。
3.2 風險識別和風險分析不全面
風險識別的目的在于防患于未然,是預案編制的重要環節,只有準確地識別出企業潛在的環境風險和進行正確的風險分析,才可能制定出針對性強的風險防范措施和應急處置措施,提高預案適用性。
在環境風險識別過程中,需要收集同類企業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實際編制中對火災、泄漏等事件信息收集較多,而忽略掉其他事件情景的收集,對事故采取的措施和影響等描述一帶而過;突發環境事件情景較多,一般火災爆炸及其次生污染、治理設施運行不正常、違法排污、防控措施失靈等均能識別,但自然災害、極端天氣或不利氣象條件下的風險通常被忽略;風險物質識別過程中,由于對風險物質的理化特性掌握不足,對其他物質及污染物中的危害水環境物質、健康危險急性毒性物質不能準確把握,從而未對上述物質風險進行識別;事故情況下的風險物質源強、后果分析淺嘗輒止,深度不夠,污染物排放量通常直接引用環評數據,不能準確分析事故影響范圍。
3.3 應急組織機構設置未考慮企業特點
建立科學、合理的應急組織機構,有助于提升企業的應急管理效能,提高企業預防和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在事故時做到處置有序。應急組織機構的設置應當與企業規模和生產經營特點相適應,大型企業組織架構層次和分組可細致些,小型企業在滿足應急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可將多個職責合并,減少分組數量。有些預案中企業規模小、人數不多,仍照搬大型企業的組織架構,設置多個應急小組,各小組成員交叉,職責不明晰,事故時無法快速應對。
3.4 應急處置措施籠統,缺乏可操作性
應急處置措施是應急預案的重點內容,應急處置措施應在摸清企業現狀情況下,結合企業已有的風險防控設施制定。部分預案現狀使用環評內容但未對實際情況進行核實,應急物資分布情況不明,沒有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分級響應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應急處置卡覆蓋事件不全,處置措施粗略,缺乏細節,沒有與各崗位人員職責相聯系,處置步驟不明確,事故廢水量核算不準確,缺乏事故廢水進入事故池的收集方式分析,事故廢水處置措施較為籠統,事故時難以有效執行。
3.5 預案相互銜接不夠,應急演練重形式輕效果
企業突發環境事件影響如一旦超過企業范圍和企業應對能力,則必須尋求外部救援,因此,要求企業和當地政府的相關應急預案在縱向上進行有機銜接,實踐中企業應急預案普遍在職責、內容和程序上缺乏與當地政府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發生事故時無法形成有效的聯動。應急演練的目的在于發現預案中存在的問題,實際應急預案中雖然規定了演練頻次,但往往未按照預定的時間進行演練,演練方案比較簡單且長期沒有變化,演練記錄千篇一律,重形式輕效果,使得演練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4 對策和建議
(1)建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強化企業應急預案編制工作主體責任意識,提升企業應急準備的責任心和緊迫感,企業相關工作人員應加強對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學習,并深度參與到預案的編制工作中去,加強與第三方服務機構的溝通,提高預案編制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同時建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采取預案抽查、參加評審會、組織座談會等形式強化對第三方服務機構的監管,評估其工作質量,規范其服務行為。
(2)預案的編制前期工作中應做好現場調查,注意信息收集的準確性,對企業現狀、周邊風險受體、資源儲備等情況進行核實,確保調查情況與企業現狀一致,強化風險評估,為預案編制打好基礎;預案編制應立足于企業實際,注重內容的全面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可以評審表為指導,對照評審表要求對預案內容進行細化,合理分級,應急組織機構可結合企業正常生產管理的職責和任務來設置,制定具體、詳細的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措施,編制簡明、實用的應急處置卡,明確各環節、各崗位人員在事故中的處置措施,突出預案的實用性和可行性。
5 結束語
企業應重視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樹立主體責任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落實員工培訓和應急演練,對預案的可操作性進行評估總結,針對存在的問題,對預案進行完善并持續改進,以提高企業對突發環境事件的預防和應對能力,體現預案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馬強,吳凱勛.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的思考和建議[J].科學管理,2017(8):285.
[2] 趙柳依.企業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編制與實施[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9(7):109-110.
[3]李宇婷,馬姜明,菅瑞,等.2008~2017年廣西突發環境事件統計分析[J].環境與發展,2019,31(07):209-211.
[4]賈倩,曹國志,於方,等.突發環境事件風險管理費用效益分析及案例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8,30(12):239-240.
收稿日期:2020-09-11
作者簡介:陳怡(1977-),女,漢族,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