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教育成長占到了70%以上的分量。不管學校教育怎么努力,在這個孩子全面成長的過程中,最多也就只能占到30%左右,因為教育是點點滴滴言傳身教所帶來的結果。老師也會起到很多言傳身教的作用,但是家長不經意間的一句話、一個行為、一個眼神,對孩子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常常有人問我,做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的回答就是:做家庭教育,不能改變每個家長,但是至少有一些家長可能因為我們所說的某一句話或某一個示范,而有所啟發,從而在教育子女的時候,做得比之前更好一些。家長產生越多的正確想法和行為,他們的孩子就會受益越多。
在企業中,會管理的人有可能一句話都不用說,員工都會跟著你朝同一個目標而努力;而不會管理的人再怎么要求,下屬們還是有可能把企業弄得亂七八糟。對家長來說也一樣,智慧的家長不需要有過多的語言教導就能讓孩子在情感、知識、品德的正道上一直向前。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規矩非常重要。我們要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而且一定要遵守對錯之間的界限。有很多家長在心情大好的時候,孩子干什么都行;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明明沒做錯事,也會受到他們語言上或者行為上的攻擊。那這個孩子就不知道什么是對錯,也就失去了遵守規矩的意義。
我讀過一段關于規矩的話,讓我印象深刻:之所以讓孩子學會規矩和原則,是因為當這個孩子走向社會的時候,他一定會有共同遵循的規矩和原則。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學會遵守規矩和原則,他走進社會就會處處碰壁。處處碰壁所帶來的結果,要不就是情緒走上極端,要不就是最后自己對自己失去信心,而這兩個結果都會給孩子帶來終生的傷害。

現在我們的孩子為什么激勵不起來,就是因為他們被“喂”得太飽了,他們要什么有什么,而且都是父母主動貢獻。在教育的過程中,物質激勵當然重要,但是精神激勵和生命的豐富性激勵更為重要,因為這種激勵的過程又重新轉化為一次學習的過程,這種激勵既擴大了孩子的眼界,又擴大了孩子的知識面,有的時候激勵和規矩要放在一起進行。

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對家長提出的要求,那么應該怎樣做呢?
◆家長要有心平氣和的態度我們的孩子面對世界心平氣和的態度,是跟著父母學出來的,這種心平氣和是孩子有修養的體現。
◆幫助孩子養成整潔干凈勤快的習慣有的家長把孩子的一切都包辦了,這是把孩子“毀掉”的最好辦法。就算他學習成績好,但是沒面對過世界的風雨、沒有自己獨立背包闖世界的勇氣,怎么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呢?
◆擁有閱讀的習慣我去旅游時有一個習慣,就是行李箱里一定放兩本書,一上飛機就會把書打開,兒子與女兒看見我在讀書,也慢慢養成了這個習慣。所以家長要做出榜樣,做出示范。父親的角色對孩子影響非常大,尤其是正直、開朗、有擔當的個性養成。在孩子面前,父親體現出一種什么樣的風范,對孩子的影響是終身的。

教育,就是把孩子身上應該有的習慣養成,讓他到最后甚至不需要用任何決策性的反應,自然就會去做那件事情,這就是教育的最成功的地方。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中,對孩子們來說:
◆最重要的是德 德在前,也就意味著一個擁有德行的孩子,即使成績不那么好,一生依然不會有大問題。
◆智就要培養從小閱讀與講的習慣
閱讀的力量,講故事的力量,都是非常重要的。什么叫閱讀和講故事的力量?家長每天給孩子讀故事,讀到孩子睡著就算結束是不對的。當孩子有語言能力表達以后,要讓孩子把這個故事講給你聽,因為講故事的過程比讀故事的過程更加重要,它是在不斷開發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想象力和表達能力。緊接著是對話和討論??茖W研究表明,不斷和父母進行對話的孩子,其智商和情商水平要高于其他孩子。
◆所謂體,就是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 我們經常講“體”是體育,我覺得首先是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不僅僅是體育。孩子必須在一個有安全感的環境中成長,他的身心才會健康。
◆美的最高境界就是對生命和生活的熱愛 帶孩子旅行欣賞天地之美,帶孩子朗讀優秀的詩歌和散文,讓孩子從文字中理解美,哪怕什么都不懂,音樂、藝術、體育都不行,但只要有對生命的熱愛,種孩子也是能夠理解美的。
◆勞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習慣家長幫助孩子做家務的同時,也把孩子的成就感剝奪掉了。孩子動手哪怕系一根鞋帶,自己系得很漂亮,都會產生成就感。但是有不少家長在小學階段幫孩子系鞋帶、拿書包,其實無意之中把孩子成長的很多要素都剝奪了。

要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己動手,才能豐衣足食,凡是孩子自己應該動手的絕不代替。
然而,對于家長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給孩子時間、高質量的時間。給孩子的時間越多越好,你跟孩子在一起一句話不說,只要你的行為是正確的,就是好的。
俞敏洪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