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銀燦 史鈺

案例:小林的父母在他上初中時替親戚家代養了一個小孩,這個孩子的到來讓父母明顯減少了對小林的關注。從那之后,他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父母對其成績下降的原因卻是一無所知。在小林步入社會后,因一次工作失利,便把自己長時間關在屋子里,突然變得自閉起來。我聽聞此事后,便“強行”去見了小林一面,他與我聊到了父母代養小孩這件事。記得他當時一臉毫無生氣地對我說:“你知道嗎?那個時候我跟他們(父母)說話,他們聽不見,完全不理我。那我就想著干脆變壞吧,還能讓他們多注意我一點。”
可想而知,那時父母轉身的忽略對小林造成了多大的影響,甚至扭曲了他的思想,讓他變得“邪惡”起來。很多家長或許會覺得自己每天工作回家已經很累了,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一時顧及不了孩子的感受是正常的,孩子理應理解。但完全的視而不見會讓人有多難受,只有親身體驗了才能知道。
家庭教育指導師楊桂林曾在家庭教育大會上做過這樣一個案例演示:請兩名家長上臺,分別扮演孩子和家長,孩子試圖與家長說話,家長置之不理徑直走開,孩子仍不死心,跟在家長后面呼喊,可家長卻始終不回頭。演示完畢后,楊桂林老師請扮演孩子的家長談了談自己的感受,那個家長有些哽咽地說:“感覺心里很難受,想哭,會產生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么惹父母不高興了,還是他們不愛我了等等否定自己的想法。”
“背對”孩子會使其喪失自信。自信是在他人的不斷肯定下逐漸形成的,自己信任與尊敬的人的肯定對自信的形成效果更佳。家長在孩子的眼里正是這樣一個存在,所以孩子是非常需要家長的肯定與贊賞的。如若家長總是“背對”孩子,忽視其內心世界,那么孩子便會不由自主地懷疑否定自己,失去自信,甚至形成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對人的負面影響是眾所周知的,它會嚴重阻礙人的前進,使之不敢邁出腳步或是使之變得極端的爭強好勝,從而遭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背對”孩子會使其變得叛逆。孩子出現叛逆行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與家長缺乏溝通與交流,而家長“背對”孩子這一行為就相當于直接拒絕了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機會,反復的“背對”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在內心不斷滋長,家長與孩子的心也會愈行愈遠。而當孩子叛逆起來,便會故意與家長對著干,內心也會逐漸封閉起來,這時即便家長主動與之交流,孩子也會選擇拒絕。
“背對”孩子會使其缺乏安全感。孩子安全感的形成十分依賴于家長的關心與愛護,一旦孩子感受不到家長的關愛,其內心就會變得焦躁不安起來,這便是安全感缺失的表現。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社會交往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說:不敢表達自己的訴求;以極端的方式去占有;與他人交往中出現患得患失的心理等等。
“背對”孩子的危害我們已經清楚地了解了,那該以什么方式去避免其發生呢?不妨試試“擁抱”孩子吧!簡而言之,“擁抱”孩子就是學會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感受到對他的愛。對于孩子的交流訴求,作為家長是不應該拒絕的,更別說直接視而不見了。與孩子溝通交流,有利于了解其內心世界,從而與孩子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會使孩子感受到愛的環繞。即便是在太過繁忙或勞累時,說一句“爸爸/媽媽今天太忙/累了,我們明天再談好嗎?爸爸/媽媽愛你哦!”都遠遠勝過完全的視而不見吧!就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語,無須花上多少時間與精力,但它不僅能讓孩子理解父母,更能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何樂而不為呢?
唐銀燦史鈺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學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