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奔走山西各地尋訪和繪畫古建筑20多年了,2017年出版了《尋訪山西古廟》上冊,也就是晉東南和晉南篇,這本書為山西南部地區的鄉野古跡做了個較全面的記錄,是對多年來走過的路和畫過的古建筑進行的一次梳理,算是個階段性總結。
轉眼又是3年多,我的《尋訪山西古廟》下冊即晉中、晉北篇也出版問世了,至此《尋訪山西古廟》這套書終于完整了,而又以下冊的內容格外豐富厚重。
說豐富,因其所涵蓋的范圍廣闊,在地理上,山西中部和北部地區實際上占有山西省的近三分之二面積,在如此廣闊的地區所保存的古建筑無論從絕對數量還是種類來講都是極其豐富的,文物與藝術價值也是無可估量的。
說厚重,在晉中和晉北大地上保存著上起唐、遼、五代、北宋和金,下至元、明、清及民國1200多年間的所有時代的代表性古建筑,在今天的中國大地上所保存的這些時代的古建筑中,具有代表性和標志性的實例都保存在上述地區,而且還有許多古建筑是國內其他省份所沒有的珍稀孤例。
這般厚重的歷史和文化我也竭盡所能地囊括進了《尋訪山西古廟——晉中、晉北篇》之內。
這本書里有中國現存最大最古老的樓閣式木塔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有被梁思成先生譽為“第一國寶”的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在東大殿神壇上的一列唐代的佛像以及角落里的女弟子“寧公遇”,被我從左至右一口氣全畫了下來。這幅畫被做成了近1米長的折頁,附贈于《尋訪山西古廟》下冊里。
書中還有中國現存最大的宋代殿堂太原晉祠的圣母殿,晉北的明代巨剎天鎮慈云寺。
哎呀。總之這一地區著名的和大場面的古建筑我基本上都跑到和畫到了。當然,我的綽號叫“破廟專業戶”,在這本書里,晉中和晉北地區不為人知的破廟我自然也是絕不會放過的:
汾陽東陽城的三結義廟
文水穆家寨的凈心寺
介休韓屯的關帝廟
介休石屯的環翠樓
壽陽胡家堙的興福寺
盂縣太行山深處的藏山祠
平定縣太行山深處的馬齒巖寺……
記錄鄉野古建筑的現狀和變遷,把歷史的瞬間用畫筆定格,是一代人的傳承責任。
頂烈日,斗酷暑,風雨無阻,身背重裝徒步于荒山野嶺,書中的每一幅畫和每一段文字都浸透著辛勞的汗水和眾多不可預料的困難以及我深厚的熱愛與倔強的堅持。
最近被媒體廣泛關注的被破壞性修繕的忻州金、元時代古橋——鐵梁橋,也早已收錄入書中。
書中記述了大量瀕危的古建筑和我尋訪過程中的曲折和故事,也談到了許多自己發自內心的感受,為山西古建筑做一次自發的記錄,實際上也等于把我自己的人生和中國古建筑文化聯系在了一起。是我這個曾經的熱血青年這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事情,把《尋訪山西古廟》做成上、下冊的一套書,也是我最值得自豪的成果。
實際上這近10年來,我已經為山西的古建筑出版了好多本書,《尋訪山西古廟——晉中、晉北篇》是第6本了。
好了,言歸正傳,來看看新鮮出爐的《尋訪山西古廟——晉中、晉北篇》吧!
封面仍然是馮驥才先生題寫的書名,配了一幅我最喜歡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山西應縣木塔;封底也加了一幅破廟,彰顯我尋訪鄉野瀕危古建筑的特色。我在那幀破廟下寫道:
總有人問我為什么喜歡愛去看破廟畫破廟,那么多修繕得很漂亮的古建筑我卻不急著去畫一畫,我之所以會把畫破廟放在優先位置,是因為再不去畫就有可能看不到了,一次錯過很可能就是永遠失去,它們等了我幾百年,已經無法再等下去了,時不我待呀!
《尋訪山西古廟——晉中、晉北篇》22多萬字,270多幅畫作,共分8個章節,涵蓋了實際上的山西呂梁、晉中、晉北和燕北等幾個地區,部分目錄:
三晉西陲薈瓊樓,踏遍山鄉走呂梁;晶瑩環翠留余暉,靈石介休訪遺跡;誰到并州不斷腸,太清榆陽尋舊跡;遼金巨剎今猶在,云朔烈烈塞上風……清華大學出版社還制作了4種我畫作的明信片,每本書都會隨機贈送兩種,加上近1米長的佛光寺佛像折頁,值得您的期待。
這樣《尋訪山西古廟——晉東南、晉南篇》《尋訪山西古廟——晉中、晉北篇》就要雙劍合璧了。
編輯/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