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性能就是直接給顯卡或者電腦的3D游戲處理能力進行量化測試,并不針對某款游戲,不過可以很好地對比顯卡或電腦的總體游戲能力。
·3DMark
網址:https:∥benchmarks.ul.com/zh-hans/3dmark
3DMark是用一些類似游戲的3D場景來測試電腦的處理速度,給出得分(圖1)。它有免費版與收費版之分,免費版可以測試的項目少一些,也不能與其他用戶的成績在線對比,但對一般玩家來說已經足夠了。
如果細看每個測試,就會發現它們都寫明了其針對的分辨率、電腦性能,比如TimeSpy就是面向最新的DirectX 12畫面、2K分辨率的測試。一般來說,在相對應的測試中得分超過3000,就說明在這一畫質下可以流暢運行大部分游戲了。

·VRMark
網址:https:∥benchmarks.ul.com/zh-hans/vrmark
能讓玩家更加身臨其境的VR肯定讓很多玩家特別感興趣,其性能需求比一般3D游戲要高得多。VRMark就是測試電腦VR能力的軟件,它也有免費版可用,不過只能使用一個場景進行測試,而付費版提供了3個場景。
它的測試結果除了得分之外,還包括對比與評估,告訴用戶此電腦是否適合玩VR游戲,與入門、中端、高端VR游戲平臺相比處于什么水平(圖2)。此外Steam平臺也有SteamVR測試,測試方法和成績表達方式都很類似。

·Unigine系列
網址:https:∥benchmark.unigine.com/

Unigine推出的一系列測試工具都是基于其Unigine引擎打造,這一引擎可以用于游戲、VR開發。目前主流的Unigine測試工具有三款,分別為天堂(Heaven)、山谷(Valley)和疊加(Superposition)。這三個測試工具的場景各有特色,針對不同的游戲場景,目前我們常用的主要是山谷和疊加兩個測試。其中天堂代表著較老的游戲技術,以城鎮和飛行等場景為主;山谷測試則是主流游戲場景,場景為群山環繞、森林覆蓋的山谷;疊加測試偏向室內場景(圖3),代表著面向未來的游戲技術,可以用來測試VR技術。

這些測試可以自定義畫質,而且最終得分可以存儲為網頁格式,設置情況和得分情況都記錄得比成績畫面更詳細,便于進行具體對比。
直接用實際游戲或者實際游戲的3D技術來進行測試,可以了解這些游戲在自己的電腦上到底跑得流暢不流暢,也是目前常用的3D游戲性能測試方式。
·自帶測試
有些游戲自帶測試功能,其中《古墓麗影:暗影》、《奇點灰燼》、《刺客信條:奧德賽》、《彩虹六號:圍攻》、《文明6》等游戲為一類。它們內置測試程序,會自行計算幀速甚至進行配置分析(圖4)。
這些游戲的測試功能通常在主菜單或畫面設置菜單中,在改變游戲畫質、分辨率后可以快速進入測試。
·Demo播放功能


有一些游戲自帶Demo或者可以回放游戲過程,這些也都是即時演算的畫面,通常也會顯示運行幀速(圖6),所以同樣可以用來進行測試。不過其中有些游戲不提供計算幀速、分析配置的功能,更不能給出最終得分,所以只能了解此電腦在這款游戲中的表現,不能與其他電腦對比。要想獲得平均幀速等信息與其他電腦對比,就要靠一些游戲測試工具了。
·獨立測試程序
《最終幻想15》(圖5)、《生化危機6》、《怪物獵人世界》、《坦克世界》等游戲提供了獨立于游戲的測試程序,大家可以直接下載這些免費的測試程序,在安裝游戲之前就了解自己的電腦是否能流暢運行這些游戲。
比較有趣的是,這些游戲大都已經有些過時,近期的游戲很少再提供這種測試程序。這可能與目前游戲的銷售方式有關,畢竟大多數游戲已經是從網上平臺直接購買電子版,而且還提供了很方便的退貨功能,所以大家無需在購買、安裝游戲前就確定自己的電腦是否適合玩這些游戲。

目前常用的游戲測試工具有微星Afterburner、Fraps等,安裝這些軟件后進行適當的設置,然后在游戲中用特定快捷鍵激活統計功能,在游戲Demo播放完畢后再停止統計,就可以獲得游戲的平均幀速等信息。這些工具本身也帶有幀速顯示功能,即使是沒有Demo回放功能的游戲,我們也可以直接打一會兒游戲來了解運行的實時幀速(圖7)或進行幀速統計。兩款工具的基本功能相似,其中Fraps易于使用,但不支持新的DirectX 12游戲;而微星Afterburner的“主業”其實是輔助超頻,因此使用和設置略顯繁瑣,大家可以根據情況選擇。
此外我們還常用FurMark來測試顯卡的性能,特別是散熱性能;用CINEBENCH R15來測試電腦的專業3D性能;用GPU-Z來了解顯卡配置、風扇轉速、溫度等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