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目前原油開采來看,砂巖儲層中的孔隙結構對砂巖儲層的含油性產生了重要影響,了解孔隙結構的特點,掌握孔隙結構的變化情況以及孔隙結構的基本規律,對提高砂巖儲層的原油開采和分析砂巖儲層的原油儲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應當根據砂巖儲層的特點,認真分析孔隙結構,對砂巖儲層含油性的控制作用,通過孔隙結構的分析,制定有效的石油勘探策略,調整石油開采方式,使砂巖儲層的油藏資源能夠得到有效開采,并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關鍵詞:孔隙結構? 砂巖儲層? 含有性? 控制作用
中圖分類號:P618.13?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6(b)-0093-02
從原油的蘊藏情況來看,砂巖儲層是重要的儲層類型,在砂巖儲層中孔隙結構對砂巖儲層的含油性產生的直接影響,了解孔隙結構特點并掌握孔隙結構的類型,根據孔隙結構分析孔隙結構對砂巖儲層含有性的控制作用,對提高砂巖儲層的原油儲量分析效果和滿足砂巖儲層的原油開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們應當對孔隙結構的類型和特點進行全面分析,為砂巖儲層的原油開采提供有力支持,掌握孔隙結構的變化規律,對分析砂巖儲層含油性的重要影響。
1? 儲層孔隙和喉道的類型
1.1 碎屑巖儲層孔隙和喉道的類型
從目前儲層孔隙和喉道的類型來看,根據巖層類型不同,孔隙和喉道的類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別。其中碎屑巖儲層孔隙和喉道的類型主要表現為孔隙的大小不同,孔隙主要分為超毛細管孔隙、毛細管孔隙和微毛細管孔隙。除此之外,還分為利尖孔隙、溶蝕孔隙、微孔隙和裂縫孔隙。從孔隙的形成原因來看,孔隙主要與巖層的分布以及巖層的地層變化和巖層類的油層分布有直接的關系[1]。孔隙喉道的分布情況主要為一個喉道連通兩個孔隙,一個孔隙可以連通多個喉道,在孔隙與喉道分布過程中二者相互交叉,成了地層中的油層生成空間,為油藏的生成提供了可能。
1.2 碳酸鹽儲層孔隙和喉道的類型
對于碳酸鹽儲層的孔隙和喉道具體表現類型,按照成因劃分,碳酸鹽儲層的孔隙主要分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其中原生孔隙包含利尖孔隙、內孔隙、生物格架孔隙等[2]。次生孔隙主要包括孔隙裂縫和溶洞,在喉道的分布中,喉道與孔隙相互交錯形成互相聯通和滲透的地質特點,增加了地層中的孔隙數量,提高了原油的蘊藏量,其中喉道的成因按照分類可以分為尖細型、精尖細型、孔隙縮小型、管狀和接力縫型,了解碳酸鹽儲層孔隙和喉道的類型,對石油地質勘探和原油開采具有重要影響。碳酸鹽儲層孔隙和喉道的類型與碎屑巖儲層孔隙和喉道的類型略有不同。
2? 孔隙結構與儲層含油性的關系
2.1 大孔徑孔隙中含油
從孔隙結構類型來看,孔隙結構與儲層的含油性有直接關系,大孔徑的孔隙往往蘊藏的油氣資源量較多,為油氣資源的生成提供了條件支持,使油氣資源在生產中能夠有足夠的空間。通過對孔隙的分析以及對現有的地質資料的分析,大孔徑的孔隙往往在含油數量和油氣資源的蘊藏量方面超過了小孔徑的孔隙,同時大口徑中蘊藏油氣資源的概率相對較大,小口徑的孔隙中含水的概率較大。通過對孔隙孔徑的判斷和掌握,能夠把握孔徑的原油蘊藏數量,能夠判斷孔徑與原油生成之間的關系[3]。因此,對于大口徑的孔隙而言,生成油氣資源的概率較大。
2.2 小孔徑孔隙中含水
從小孔徑的孔隙來看,小孔徑孔隙中的含水量較大。由于小孔徑孔細,尺寸小,蘊藏油氣資源的條件不足,往往會成為地下水的主要通道,在地下水的蘊藏量方面較為豐富。通過對小孔徑孔系的分析以及對小孔徑孔隙結構類型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小孔徑孔隙中含水比例高,含水數量大,油氣蘊藏量相對較少,影響了地下油氣資源的形成。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孔隙的孔徑是決定儲層油氣資源蘊藏量的關鍵,通過對孔隙尺寸的分析,我們可以對地下儲層油氣資源的數量進行初步判斷,如果儲層中孔徑的數量較大,則儲層中的原油蘊藏量相對較大。
3? 孔隙結構對儲層含油性的影響
3.1 孔隙是儲層含油的主要原因
基于對孔隙結構的了解,孔隙結構對儲層含油性有著直接影響,孔隙既是決定儲層含油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影響儲層含油量的重要因素。孔隙的尺寸越大,儲層中的原因蘊藏量越多。孔隙儲層尺寸越小,儲藏內含油的數量越少,甚至只含水[4]。通過對孔隙結構和孔隙直徑的分析,能夠判斷儲層中的含油比例和含油數量,對提高儲層原油的分析效果和儲層的開采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孔隙可以看作是儲層含油的主要原因,對整個儲層的含油量產生了重要影響,正確分析孔隙的結構,并掌握孔隙結構特點,對提高儲層分析準確性具有重要意義。
3.2 孔隙結構類型決定了儲層含油量
孔隙的結構類型對儲層含油量具有重要影響,孔隙結構特點和孔隙結構的分布以及孔隙結構類型的具體特點來看,孔隙結構決定了儲層的含油量,對儲層的原油含量和原油開采難度產生了重要影響,根據孔隙結構特點以及孔隙結構的類型,我們應當正確分析孔隙結構對儲層含油量的影響,根據孔隙結構分析儲層中含油的數量,并制定有效的原油開采措施,使原油開采能夠根據儲層的特點和儲層的孔隙結構類型提高原油開采的效率,滿足原油開采需要,解決原油開采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4? 結語
通過對孔隙結構的分析,孔隙結構對儲層中原油的蘊藏量有直接影響,孔隙對儲層中的原油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掌握孔隙結構特點并運用科學方法實現對孔隙結構和尺寸的分析,能夠提高孔隙結構的分析質量,為儲層原油開采提供有力支持,保證儲層原油開采能夠在開采難度方面得到降低,能夠提高原油開采效率,解決原油開采中存在的方法不對應和開采工藝實效性不強的問題。因此,做好孔隙結構的分析,對提高砂巖儲層原油分析和開采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姚涇利,曾濺輝,羅安湘,等.致密儲層源儲結構對儲層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以鄂爾多斯盆地合水地區長6~長8段為例[J].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2019,41(3):267-280.
[2] 潘磊,肖賢明,周秦.可溶有機質對表征頁巖儲層特性的影響[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5(9):67-68.
[3] 朱俊章,施洋,熊萬林,等.開平凹陷古近系稠油和砂巖儲層瀝青質成因分析[J].中國海上油氣,2020,32(2):34-43.
[4] 王勇,宋國奇,劉惠民,等.濟陽坳陷細粒沉積巖形成環境及沉積構造[J].東北石油大學學報,2015(3):78-79.
①作者簡介:胡文婷(1985,4—),女,漢族,黑龍江尚志人,碩士,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地質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