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林日 青木 ●本報記者 張旺 李司坤 張晗 ●陳欣 柳玉鵬
在將數家中國媒體列為“外交使團”后,美國13日故伎重施,給位于華盛頓的孔子學院美國中心也貼上這個標簽。在宣布這一決定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聲稱孔子學院是“推廣北京全球宣傳和惡劣影響的實體”。“這是對中美合作項目正常運作的妖魔化、污名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4日說,中方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并保留做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利。繼暫停富布賴特交流項目后,美方再拿中美人文交流開刀,讓人擔憂美國在與中國“脫鉤”的歧途上越走越遠。14日,蓬佩奧繼續在中東歐四國兜售他的“反華反共陣線”。抹黑中國,施壓在5G建設上將中企排除在外,用俄羅斯《獨立報》的話來說,蓬佩奧所做的就是一路杜撰有關“中國威脅”的故事。但多數歐洲國家并不愿在中美之間選邊站。蓬佩奧14日訪問奧地利,當地媒體《維也納日報》用“分裂歐洲之旅”形容他此行。英國《泰晤士報》稱,美國在5G上對盟國的侵略性做法是一記警鐘。它的施壓不僅讓盟國不安,也削弱了對美國的信任。
美教育機構仍在申請新設孔院
“美中關系又出現一道新裂縫。”在蓬佩奧13日發出有關孔子學院的聲明后,BBC這樣評論道。路透社稱,在美國國務院網站的聲明中,蓬佩奧給孔子學院美國中心貼上標簽,并稱將其認定為中國“外交使團”的目的很簡單:確保美國學校在知情的情況下做出選擇,考慮是否允許這些中國共產黨支持的項目繼續實施。
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史達偉13日說,這樣做并不是要趕走孔子學院。《華爾街日報》點破這番說辭稱,這種壓力可能迫使相關大學重新考慮是否讓孔子學院繼續存在。該報評論說,把矛頭對準孔子學院是特朗普政府更大范圍行動的一部分,旨在根除其認為的中國政府和企業在美的“不當干預舉動”。有美官員甚至將美國的大學形容為“戰場”。
美國駐華大使館14日發文狡辯,稱孔子學院美國中心事實上充當了孔子學院網絡在華盛頓特區的總部,其不透明性以及其受國家指令的性質是這一認定背后的驅動原因。當天,孔子學院美國中心在聲明中表示,該中心不是美國孔子學院的總部,其辦公室與任何一家大
學校園都沒有聯系,也沒有以任何方式參與孔子學院的課程、就業或資金。聲明說,美國國務院的信函曾正確地承認孔子學院美國中心不是一個外交組織,其雇員也不是政府官員或代表。
據原孔子學院總部網站介紹,自2006年以來,美國共設立81所孔子學院和13個孔子課堂。《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孔子學院品牌現由民間公益組織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運營。該基金會秘書長趙靈山14日告訴記者,孔子學院是開展中文教學的非營利教育項目,與政治、外交無關。在美所有孔子學院都由美方機構自愿申請,孔院的教學課程和內容是中外方共同協商,由國外大學最終確定的。基金會接手孔子學院品牌至今不到兩個月,已接到不少國外機構希望新設孔院的申請,包括一些美國的教育機構。
彭博社評論稱,孔子學院通常避開歷史、政治和時事,但長期以來,其一直是美國對華鷹派的目標。佛羅里達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盧比奧曾敦促該州學校終止與孔子學院的協議。在被認定為“外交使團”后,孔子學院美國中心被要求定時向美國政府提交包含財務、人員、運營等信息的報告。
上個月,美國宣布暫停與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富布賴特交流項目。BBC評論說,在中美關系急轉直下之際,即使是以往被認為易于達成合作的教育領域,兩國亦在“脫鉤”。有人擔憂,美國學校目前普遍面臨外語培訓資金短缺,關閉孔子學院將讓美國年輕一代接觸漢語及中華文化的渠道進一步減少。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民間交流管道逐漸關閉將加深雙方誤解,而民眾層面誤解的加深一定會反映到政治層面上。美國政客以妖魔化、污名化的方式談論中國,現在美國民眾對中國的認知無疑已受到影響和扭曲。美國國務院這一政治色彩很濃的最新舉動將帶來惡性循環。
奧地利和美國的聯合聲明沒提5G
《華盛頓郵報》14日報道稱,在美國國務院宣布對孔子學院的決定時,蓬佩奧正在中東歐開展他的“反對中國共產黨運動”。13日,他與斯洛文尼亞外長簽署了一份有關“5G網絡安全清潔”的聯合聲明,將“不被信任的通信供應商”排除在外。聲明沒有提到中國,但蓬佩奧宣稱,“潮流正在轉向反對中國共產黨及其控制我們自由的努力”。該報評論說,蓬佩奧不遺余力地施壓其他國家更直接地對抗中國,就像他在斯洛文尼亞的前一站捷克所做的那樣。而此時,美中之間的緊張關系已升級至幾十年的最高水平。
中國駐斯洛文尼亞使館發言人13日發表聲明說,斯方曾向中方明確表示,上述聲明不針對中方和中國企業,“我們希望斯方說到做到”。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4日批評美國在網絡竊密方面已是渾身污跡,但它的國務卿居然有顏面提出搞所謂的“清潔網絡”,荒謬又可笑。趙立堅說,美國一些人動用國家力量不擇手段地打壓中國企業的領先優勢,想要的恐怕不是“清潔網絡”,而是“美國網絡”。
在斯洛文尼亞停留幾個小時后,蓬佩奧趕往中東歐四國行程中的第三站奧地利。奧地利新聞社14日報道稱,蓬佩奧當天的行程安排非常緊張,5G仍是一個重點話題,他要求奧地利政府將華為排除在5G網絡供應商之外。到目前為止,奧地利認為不需要這樣做。奧地利ORF電視臺說,奧地利總理府表示,蓬佩奧訪奧的目的是擴大戰略伙伴關系。但兩國之間實際上有許多分歧,特別是在5G問題上。《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在美國和奧地利14日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沒有關于5G的內容。
“分裂歐洲之旅,”《維也納日報》評論說,美國正在管理“歐洲粉絲俱樂部”。通常,美國國務卿訪問歐洲時不會繞過北約、歐盟總部以及柏林或巴黎,但“特朗普公司”的粉絲俱樂部沒有歐洲豪門。德新社說,歐洲國家并不愿意參與到美國和中國的科技競賽中。美國也許認為一些小國容易站在自己一邊對抗中國,但斯洛文尼亞其實也擔心,如果與美國的接觸過于緊密,可能會失去在歐盟的聲譽,也可能損害斯洛文尼亞在中國的經濟利益。
蓬佩奧此行的最后一個目的地是波蘭。俄羅斯《報紙報》認為,蓬佩奧可能會在那里找到對他反華言論的支持。波蘭是為數不多要求中國就軍控與美俄磋商的北約國家之一。英國《泰晤士報》評論說,在冷戰結束30年后,歐洲再次成為世界霸權緊張爭奪的戰場。外界普遍認為,特朗普政府的好戰方法——挑出德國等“頑固”盟友進行懲罰,同時對波蘭等“模范學生”大加贊揚——基本將適得其反。
新冷戰將令世界陷入更糟糕境地
BBC稱,一個月以來,美國從政治、外交、經濟、科技等各方面對中國采取前所未有的系列打擊,在激起一次次驚詫后,相關新聞報道的密度甚至已經讓全球受眾見怪不怪。美國克里斯托弗紐波特大學政治學系學者孫太一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隔幾天就放出一個措施,是特朗普政府為了引領媒體關注周期所采取的一種策略,以轉移因應對疫情、經濟等不力對選情的影響。接下來,華盛頓的對華“脫鉤”措施仍會接踵而至。
在人文交流方面,李海東認為,美國還可能繼續政治化操作,對其他構成部分下手。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未來中美人文交流會雪上加霜,雙方在一些不敏感領域里的合作也將變得困難。
BBC稱,特朗普背后的目標一以貫之:疫情前,在貿易上打擊中國,以獲得巨額采購,幫助連任;疫情后,把反華作為主要議題,全力打擊中國,幫助連任。多數學者認為,未來幾個月中美關系還要繼續承受壓力。《經濟學人》智庫全球貿易首席分析師馬里昂說:“總統大選迫在眉睫,而美國最近針對中國科技公司的打擊將侵蝕北京的善意。”
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哈斯13日在該委員會網站撰文稱,觀察美中關系的人士越來越多地談到新冷戰,這將使兩國和世界都陷入更糟糕的境地。他警告新冷戰很危險且代價高昂,特別是它將阻礙一系列地區和全球問題上的必要合作。▲
●本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林日 青木 ●本報記者 張旺 李司坤 張晗 ●陳欣 柳玉鵬
在將數家中國媒體列為“外交使團”后,美國13日故伎重施,給位于華盛頓的孔子學院美國中心也貼上這個標簽。在宣布這一決定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聲稱孔子學院是“推廣北京全球宣傳和惡劣影響的實體”。“這是對中美合作項目正常運作的妖魔化、污名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4日說,中方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并保留做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利。繼暫停富布賴特交流項目后,美方再拿中美人文交流開刀,讓人擔憂美國在與中國“脫鉤”的歧途上越走越遠。14日,蓬佩奧繼續在中東歐四國兜售他的“反華反共陣線”。抹黑中國,施壓在5G建設上將中企排除在外,用俄羅斯《獨立報》的話來說,蓬佩奧所做的就是一路杜撰有關“中國威脅”的故事。但多數歐洲國家并不愿在中美之間選邊站。蓬佩奧14日訪問奧地利,當地媒體《維也納日報》用“分裂歐洲之旅”形容他此行。英國《泰晤士報》稱,美國在5G上對盟國的侵略性做法是一記警鐘。它的施壓不僅讓盟國不安,也削弱了對美國的信任。
美教育機構仍在申請新設孔院
“美中關系又出現一道新裂縫。”在蓬佩奧13日發出有關孔子學院的聲明后,BBC這樣評論道。路透社稱,在美國國務院網站的聲明中,蓬佩奧給孔子學院美國中心貼上標簽,并稱將其認定為中國“外交使團”的目的很簡單:確保美國學校在知情的情況下做出選擇,考慮是否允許這些中國共產黨支持的項目繼續實施。
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史達偉13日說,這樣做并不是要趕走孔子學院。《華爾街日報》點破這番說辭稱,這種壓力可能迫使相關大學重新考慮是否讓孔子學院繼續存在。該報評論說,把矛頭對準孔子學院是特朗普政府更大范圍行動的一部分,旨在根除其認為的中國政府和企業在美的“不當干預舉動”。有美官員甚至將美國的大學形容為“戰場”。
美國駐華大使館14日發文狡辯,稱孔子學院美國中心事實上充當了孔子學院網絡在華盛頓特區的總部,其不透明性以及其受國家指令的性質是這一認定背后的驅動原因。當天,孔子學院美國中心在聲明中表示,該中心不是美國孔子學院的總部,其辦公室與任何一家大
學校園都沒有聯系,也沒有以任何方式參與孔子學院的課程、就業或資金。聲明說,美國國務院的信函曾正確地承認孔子學院美國中心不是一個外交組織,其雇員也不是政府官員或代表。
據原孔子學院總部網站介紹,自2006年以來,美國共設立81所孔子學院和13個孔子課堂。《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孔子學院品牌現由民間公益組織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運營。該基金會秘書長趙靈山14日告訴記者,孔子學院是開展中文教學的非營利教育項目,與政治、外交無關。在美所有孔子學院都由美方機構自愿申請,孔院的教學課程和內容是中外方共同協商,由國外大學最終確定的。基金會接手孔子學院品牌至今不到兩個月,已接到不少國外機構希望新設孔院的申請,包括一些美國的教育機構。
彭博社評論稱,孔子學院通常避開歷史、政治和時事,但長期以來,其一直是美國對華鷹派的目標。佛羅里達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盧比奧曾敦促該州學校終止與孔子學院的協議。在被認定為“外交使團”后,孔子學院美國中心被要求定時向美國政府提交包含財務、人員、運營等信息的報告。
上個月,美國宣布暫停與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富布賴特交流項目。BBC評論說,在中美關系急轉直下之際,即使是以往被認為易于達成合作的教育領域,兩國亦在“脫鉤”。有人擔憂,美國學校目前普遍面臨外語培訓資金短缺,關閉孔子學院將讓美國年輕一代接觸漢語及中華文化的渠道進一步減少。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民間交流管道逐漸關閉將加深雙方誤解,而民眾層面誤解的加深一定會反映到政治層面上。美國政客以妖魔化、污名化的方式談論中國,現在美國民眾對中國的認知無疑已受到影響和扭曲。美國國務院這一政治色彩很濃的最新舉動將帶來惡性循環。
奧地利和美國的聯合聲明沒提5G
《華盛頓郵報》14日報道稱,在美國國務院宣布對孔子學院的決定時,蓬佩奧正在中東歐開展他的“反對中國共產黨運動”。13日,他與斯洛文尼亞外長簽署了一份有關“5G網絡安全清潔”的聯合聲明,將“不被信任的通信供應商”排除在外。聲明沒有提到中國,但蓬佩奧宣稱,“潮流正在轉向反對中國共產黨及其控制我們自由的努力”。該報評論說,蓬佩奧不遺余力地施壓其他國家更直接地對抗中國,就像他在斯洛文尼亞的前一站捷克所做的那樣。而此時,美中之間的緊張關系已升級至幾十年的最高水平。
中國駐斯洛文尼亞使館發言人13日發表聲明說,斯方曾向中方明確表示,上述聲明不針對中方和中國企業,“我們希望斯方說到做到”。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4日批評美國在網絡竊密方面已是渾身污跡,但它的國務卿居然有顏面提出搞所謂的“清潔網絡”,荒謬又可笑。趙立堅說,美國一些人動用國家力量不擇手段地打壓中國企業的領先優勢,想要的恐怕不是“清潔網絡”,而是“美國網絡”。
在斯洛文尼亞停留幾個小時后,蓬佩奧趕往中東歐四國行程中的第三站奧地利。奧地利新聞社14日報道稱,蓬佩奧當天的行程安排非常緊張,5G仍是一個重點話題,他要求奧地利政府將華為排除在5G網絡供應商之外。到目前為止,奧地利認為不需要這樣做。奧地利ORF電視臺說,奧地利總理府表示,蓬佩奧訪奧的目的是擴大戰略伙伴關系。但兩國之間實際上有許多分歧,特別是在5G問題上。《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在美國和奧地利14日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沒有關于5G的內容。
“分裂歐洲之旅,”《維也納日報》評論說,美國正在管理“歐洲粉絲俱樂部”。通常,美國國務卿訪問歐洲時不會繞過北約、歐盟總部以及柏林或巴黎,但“特朗普公司”的粉絲俱樂部沒有歐洲豪門。德新社說,歐洲國家并不愿意參與到美國和中國的科技競賽中。美國也許認為一些小國容易站在自己一邊對抗中國,但斯洛文尼亞其實也擔心,如果與美國的接觸過于緊密,可能會失去在歐盟的聲譽,也可能損害斯洛文尼亞在中國的經濟利益。
蓬佩奧此行的最后一個目的地是波蘭。俄羅斯《報紙報》認為,蓬佩奧可能會在那里找到對他反華言論的支持。波蘭是為數不多要求中國就軍控與美俄磋商的北約國家之一。英國《泰晤士報》評論說,在冷戰結束30年后,歐洲再次成為世界霸權緊張爭奪的戰場。外界普遍認為,特朗普政府的好戰方法——挑出德國等“頑固”盟友進行懲罰,同時對波蘭等“模范學生”大加贊揚——基本將適得其反。
新冷戰將令世界陷入更糟糕境地
BBC稱,一個月以來,美國從政治、外交、經濟、科技等各方面對中國采取前所未有的系列打擊,在激起一次次驚詫后,相關新聞報道的密度甚至已經讓全球受眾見怪不怪。美國克里斯托弗紐波特大學政治學系學者孫太一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隔幾天就放出一個措施,是特朗普政府為了引領媒體關注周期所采取的一種策略,以轉移因應對疫情、經濟等不力對選情的影響。接下來,華盛頓的對華“脫鉤”措施仍會接踵而至。
在人文交流方面,李海東認為,美國還可能繼續政治化操作,對其他構成部分下手。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未來中美人文交流會雪上加霜,雙方在一些不敏感領域里的合作也將變得困難。
BBC稱,特朗普背后的目標一以貫之:疫情前,在貿易上打擊中國,以獲得巨額采購,幫助連任;疫情后,把反華作為主要議題,全力打擊中國,幫助連任。多數學者認為,未來幾個月中美關系還要繼續承受壓力。《經濟學人》智庫全球貿易首席分析師馬里昂說:“總統大選迫在眉睫,而美國最近針對中國科技公司的打擊將侵蝕北京的善意。”
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哈斯13日在該委員會網站撰文稱,觀察美中關系的人士越來越多地談到新冷戰,這將使兩國和世界都陷入更糟糕的境地。他警告新冷戰很危險且代價高昂,特別是它將阻礙一系列地區和全球問題上的必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