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孔越 狄磊
摘? ? 要:現如今,我國城市建設在不斷加快,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施工建設對于質量的要求較高,為了更好優化后續市政道路通行效果,往往需要重點圍繞著瀝青路面施工技術進行嚴格把關,確保各個工序能夠得到規范運用。與此同時,針對各個常見質量影響因素同樣也需要嚴格把關,加大控制力度。本文就首先從瀝青混合料拌和技術、路面排水技術、攤鋪技術、碾壓技術以及路面養護技術等方面介紹了常用施工技術手段,然后又探討了質量控制要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1? 引言
從道路面貌的發展來說,由“白”到“黑”,是技術的不斷創新,也是建造水平提高的表現。經過“選拔”,瀝青路面脫穎而出,被廣泛應用到市政道路工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若想要提升瀝青路面的質量水平,要針對工藝存在的不足加以完善和優化,保障道路建設的質量。
2? 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施工質量控制必要性
市政道路工程具有系統性,瀝青路面施工是其整個施工流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其施工質量將對市政道路整體運行效果產生影響,直接關乎行車舒適性與安全性。對此,施工單位需要對工程施工情況全面了解,采用合適的施工技術,做好對施工質量的管理工作,為工程整體質量提供保障。
3? 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
3.1? 瀝青混合料拌和技術
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施工中首先應該切實做好材料的準備工作,確保瀝青混合料的質量性能較為可靠,進而才能夠促使其較好服務于后續瀝青路面施工建設。瀝青混合料拌和技術的應用需要首先關注于比例的控制,針對個來原材料的混合比例進行充分分析,借助于必要的試驗檢測手段,確定各類材料的最優配合比,以求瀝青混合料可以體現更強應用價值。瀝青混合料的拌和往往還需要重點關注于溫度的控制,這也是影響瀝青混合料性能的重要指標,應該盡量將其控制在200℃左右,避免在粘度以及其它性能方面產生干擾。
3.2? 瀝青路面施工作業流程優化
由于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施工作業流程具有復雜性,為了有效縮短路面施工工期,提高施工質量,應對施工作業流程進行有效優化,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出發:按照相關施工標準,與瀝青路面性能以及路基的穩定性相結合,有效提高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施工質量;根據瀝青路面平整度要求進行平鋪作業,同時在施工前,可通過某個路段試驗點選取的方式開展試驗,使平鋪質量得以有效保證;對市政道路瀝青路面壓實要求予以明確,不斷優化路面壓實施工流程,另外在路面壓實作業過程中,應保持作業速度勻速,防止路面出現大面積裂縫。
3.3? 瀝青混凝土攤鋪
在市政工程瀝青路面面層施工過程中,在攤鋪瀝青混凝土之前,需要對瀝青攤鋪機進行全面檢查,確保與起動要求相符合。底層需保持清潔狀態,涂抹乳化瀝青。與此同時,對瀝青混合料的攤鋪溫度進行檢查,一般在135℃以上,對于改性瀝青混合料來說,實際攤鋪溫度需在160℃以上。機動車道單幅寬度為11.5m,瀝青混合料攤鋪寬度為12m,一般采用一臺攤鋪機。在瀝青混凝土攤鋪過程中,要對鋪裝及的振動頻率和相應幅度進行合理調整,確保滿足施工需求,瀝青混合料鋪裝初始壓實度在85%以上,確保平整度和壓實度達到預期,從而全面提升市政工程瀝青路面面層施工質量。在道路鋪平之前,需要進行預熱,確保溫度在65℃以上,之后可保持機械設備正常運行,打開填塞振動開關。在經過試驗后,拋高系數的確定必須要以鋪層厚度和材料類型來確定,一般情況下下層在1.10~1.20,上層在1.05~1.15。待攤鋪壓實試驗后高程達標,采用人工方式進行適當修正,攤鋪機后一般不允許人工材料修復,特殊情況下可經過現場高管允許,采取本地修復措施,碾壓瀝青混合料之前切不可進行踐踏,以免影響壓實質量。瀝青混凝土攤鋪過程中,攤鋪速度一般由生產能力、輸送能力、壓實設備等進行確定,一般在3m/min左右,確保鋪裝機器能夠均勻鋪開,以免對攤鋪質量造成影響。在傳播過程中,螺旋材料的提供必須要保證慢速化與均勻化,以螺旋葉片高度的1/3作為瀝青混合料高度。在施工過程中,桁架滑移平衡和瀝青攤鋪版切不可存在瀝青料散落的情況,實際鋪裝過程中安排專門人員負責現場清理工作,在貨物裝運完成后,卸貨的多余庫存將被放棄。基于天氣條件以及現場實際情況出發,瀝青混凝土攤鋪要避免下雨天氣,必要情況下需采取有效的措施,不可繼續卸料,以帆布蓋好料車,及時清理料斗,對于已經攤鋪的瀝青混凝體材料,需加快碾壓成型,也可將其鏟除,向瀝青廠發出通知暫停送料。
3.4? 瀝青路面施工壓實環節技術要點
在完成瀝青路面瀝青混合料的攤鋪之后,便要對攤鋪后的混合料進行壓實處理。該環節同樣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瀝青路面的整體結構。為了確保將瀝青混合料碾壓形成理想的路面,應該基于瀝青路面施工的具體要求選擇能夠滿足施工技術要求的、性能較好的碾壓機具。通常來說瀝青路面的壓實施工整體可以分為初壓、復壓以及終壓三個步驟。初壓通常采用靜壓方式,在這種壓實方式下,瀝青混合材料的溫度控制在140℃左右往往能夠取得更為理想的壓實效果,這就需要施工人員在初壓之前需要對瀝青混合料的溫度進行合理控制,確保其處于理想的溫度水平。復壓來通常采用柔壓方式,由于這種壓實方式較為輕柔,因而往往需要進行多次反復壓實,通常壓實次數為5次左右,并且需要在壓實過程中不斷進行平整,特別是對于不適合開展柔壓的區域進行及時處理,進而保障復壓效果。終壓是壓實環節結束后的最后一個步驟,通常應用振動壓實方式反復壓實2~3遍。
3.5? 路面接縫處理
(1)考慮到梯隊作業的基本特點,可采取熱接縫的方式,在碾壓過程中預留20cm~30cm寬,該處不采取任何操作,作為高程基準面為后續攤鋪作業提供幫助。完成剩余部分的攤鋪后,需隨即騎縫碾壓,以達到消除縫跡的效果。(2)關于半幅施工作業,此時熱接縫的方式不具可行性,以人工順直刨縫為宜。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全面清理邊緣處,并撒上適量黏層瀝青。正式攤鋪作業時,在已結束面層上的重疊寬度需達到5cm~10cm。選擇合適的碾壓工藝,首先在結束壓實作業的路面上行走,在該處碾壓新鋪層10cm~15cm,在此基礎上再針對新鋪部分展開壓實作業,以達到有效處理接縫的效果。(3)針對橫接縫的處理,此環節作業應使用3m直尺檢查端部,分析該處平整度情況,將多余部分切除,隨后在端部涂上適量的瀝青,再進入到正式攤鋪環節。完成接縫處的攤鋪作業后,應再次檢驗平整度,針對不滿足設計要求之處實行人工處理的方式。關于橫向接縫的碾壓作業,基于雙輪雙振壓路機進行橫壓,此環節應調節好壓路機位置,在已經結束壓實作業的混合料層上進行施工,向新鋪層伸入的寬度需要達到15cm。每結束一次碾壓作業,都需要向新鋪混合料移動,單次距離約15cm,基于此方式持續施工作業,完成整個新鋪層的壓實處理后,進行縱向碾壓。(4)關于縱向冷接縫的處理,應注重上、下層縫的錯開距離,通常需達到15cm。
4? 結語
加強瀝青路面施工質量控制,應對施工技術應用進行全面分析,通過原材料控制、施工作業流程優化、路面養護等有效措施,使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施工質量控制效果有效提高,另外在施工管理中加強先進的管理理念的運用,制定合理的獎懲制度,使施工人員工作積極性提高,使路面施工質量控制效果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韋啟偉.淺議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與施工質量控制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9(13):252~253.
[2] 陳永興.淺議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與施工質量控制研究[J].價值工程,2018(33):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