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照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教育處理對策,在增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的同時,深化維護國家安全使命。
關鍵詞:總體國家安全觀;青年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教育對策
2020年4月15日是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我國國家安全總體穩定向好,但是我國正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并且處于“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復雜多變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應對安全與發展環境的考驗與挑戰也無處不在。近年來,許多資歷淺薄的大學生成為敵對分子拉攏、利用的對象,這顯示出我國大學生對國家安全觀知識的掌握不夠全面、自覺維護的意識淡薄以及維護國家安全的行為缺失,因此新時代高校必須要重視并加強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
一新時代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的現狀
(一)大學生對國家安全觀知識的掌握不夠全面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大學生對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知識的學習與掌握,關系著新時代國家的長期安全與穩定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與發展。新時代背景下的青年大學生對國家安全意識和理念淡薄,認知較為膚淺。部分大學生對國家安全的理解就僅僅只局限于傳統的國防安全和政治安全等傳統國家安全威脅,而忽視了來自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網絡空間等各個領域的非傳統的國家安全威脅。并且對于國家出臺和修訂的《國家安全法》《反間諜法》《網絡安全法》等一系列有關國家安全的法律法規,大多數大學生對這些法律和制度規范不夠了解。對于總體國家安全觀知識的欠缺意味著青年大學生無法正確意識到國家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利于國家與社會的穩定。
(二)大學生自覺維護國家安全觀的意識淡薄
“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治黨治國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重大原則。”[1]現今的大學生是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成長起來的一代,長期處于和平、穩定、安逸的社會環境中,缺乏憂患意識和危機認同,同時在高校教育方面缺乏國家安全觀教育正確的引導,以至于部分學生產生“國家安全于己無關”這種錯誤的觀念和想法。在經濟全球化飛速發展的當下,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的不可避免使得部分學生沉迷西方消極文化,加之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西方國家開始牽制中國發展,敵對勢力對中國進行長期敵視、西化和滲透,使得部分青年對安全觀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置于否定,對安全觀教育產生抵觸和排斥心理。[2]長此以往導致青年學生對國家、社會產生不滿情緒,更是對自覺維護國家安全觀的意識淡薄,這使得國家安全觀教育成果收效甚微。
(三)大學生維護國家安全的行為缺失
隨著高校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高校和社會的交流愈加頻繁,大學生的交流空間和領域也隨之擴大,導致各種校園安全問題也開始發生。最近幾年曝光的間諜案件中發現,涉世未深的在校大學生,特別是重點大學涉及政治、經濟、國防科工、前沿科技的大學生,由于對國家安全觀意識不強,在面臨危害國家安全的狀況時,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被受過專業訓練的境外間諜人員悄無聲息的利用。還有一些大學生在接觸境外間諜一段時間后,雖然對間諜身份產生懷疑,但是在被許以豐厚報酬的誘惑下還是繼續做出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行為。這些不僅影響了青年學生在社會上的形象,也嚴重觸犯了我國法律法規,破壞了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二新時代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教育對策
(一)發揮高校主體作用,促進國家安全教育
高校承擔著為國家培養人才的使命,是加強國家安全教育的主陣地,必須承擔起對青年學生的國家安全觀教育。首先,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中不斷豐富、更新總體國家安全觀內容,其中包括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并且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結合教材具體內容,有重點、多角度的貫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各門課程中。[2]其次,在思想政治理論學術講堂中加入國家安全教育內容。高校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舉辦關于國家安全的線上線下學術講座,邀請專家學者為高校師生開展以國家安全為主題的相關學術報告,講授國家安全知識,發揮科研育人功能。最后,在黨建和團建工作中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將國家安全教育融入高校黨建和團建工作中,不僅豐富了黨團工作的內容,還加強了青年學生對國家安全內涵的理論本質和精神特質的領悟,幫助大學生構建系統、完整的國家安全知識和理論體系,增強大學生的政治覺悟與思想水平。
(二)營造良好教育氛圍,促進國家安全教育
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能夠發揮其隱性教育功能,對大學生深入了解國家安全知識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首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增添國家安全知識內容。高校在“青馬工程”宣講團中增添關于國家安全內容的一系列內容,舉辦以國家安全為主題的演講辯論賽、知識競賽等校園活動,通過大學生親身參與的方式,激發學習國家安全理論的激情和興趣,從而增強國家安全理論功底。其次,在日常的學生生活中集中宣傳國家安全教育。日常的談心談話、學生班會等集中活動中,將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容用生活事例和案例來展示,特別是在“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生活動,加強集中宣傳教育,達到日常教育作用。最后,在社會環境中加強國家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社會文化環境的推動,國家安全教育要借助社會各界的力量,通過新聞、媒體宣傳關于國家安全的內容,促進維護國家安全意識在全社會的傳播和影響,讓廣大青年在健康向上的良好社會環境中積極承擔維護國家安全責任。
(三)充分利用實踐優勢,促進國家安全教育
實踐教育是高校深化國家安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環,讓青年學子走出課堂,在實踐中達到與理論的相互促進。首先,利用網絡優勢加深國家安全教育。高校可以構建網絡教學平臺,建立以國家安全教育為主要內容的微信公眾平臺,在推送理論內容和典型案例的同時,也可以利用它來實現和學生的互動,還可以在MOOCO上發布關于國家安全教育的網上精品課程,實現學生的線上教學、線下自學,在便捷的知識獲取途徑中加深對國家安全教育的認識。再次,利用實踐活動加深國家安全教育。組織學生開展參觀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國家安全建設相關展覽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國家安全與自身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進一步增強實踐活動的育人實效性。
結語:
青少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自身的國家安全意識高低,對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高校作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加強青年學生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為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保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詹妍.新時代高校總體國家安全觀精準教育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4):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