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
摘要:青少年心理健康在當前社會環境中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越來越多的涉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案例讓人們開始關注到家庭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對孩子健全的人格發展所具有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心理健康;思想道德;教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其中,家庭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父母親作為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任導師,應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探索合適的教育方法,引導其正確的人生價值,將其培養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一、典型案例折射出的家庭教育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面對孩子產生的各種教育問題屢見不鮮。但是近期弒母案在全國各地的多次出現讓大家將目光投向了家庭教育?,F以“吳謝宇弒母案”為例,分析造成這樣的人倫慘案主要原因如下。
(一)缺失父教
正如心理學家佛洛依德所描述的那樣,父親是兒童眼中的的保護者和自己未來理想化的形象,兒童認同作用會使兒童將父親作為榜樣進行模仿,父教的缺失會使孩子變得軟弱、不自信、不勇敢。該案中吳謝宇的父親早早離世,對他來說父親的角色是模糊和缺失的,在他童年時,沒有來自父親的教育和引導使得他對母親格外依賴,并因此將他對父親的情感寄托在母親身上。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當中,他的精神和人格發展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這就是為什么雖然他對母親有強烈的情感依賴但還是殺害了她。這種看上去很矛盾的地方其實是有內在因素的趨勢。母親強勢的性格和強大的控制欲讓他產生了戀母情節(俄狄浦斯情結)[]。在古代希臘的神話故事中,俄狄浦斯自幼失去父親,讓他對母親有了強烈的渴望。而在吳謝宇被捕后警方給出的調查發現,他在重慶逃亡時從事的工作大都是和年長的女性在接觸,這種藏于潛意識的戀母情節在這個案例中是典型的人格扭曲的表現,這也決定了他對母親伸出的殺害之手,直接決定了人生的走向。
(二)自我認同早閉
在著名學者研究青少年的自我認同發展和父母親養育方法間的關系發現,獨斷專制的父母對子女的言行會有嚴格的控制,壓抑他們表達自我的欲望,因而造成青少年的自我認同早閉。這樣的教育方法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子女形成叛逆性格,這種極端化的教育方法讓父母處于絕對權威性的地位,言行不容置疑。在教育的過程當中,這樣的父母往往會制定頗為苛刻的標準來要求子女,極力干涉子女做出的選擇,剝奪子女的自主選擇權。當子女沒有達到他們定下的目標時,便會用各種懲罰方法,例如辱罵或毆打。這樣極端的家庭教育環境讓子女和父母處在不對等的位置,子女需無條件服從父母的各項命令,不能發揮自己的獨立作用,缺乏幸福感,往往會陷入沉默和消極的情緒中。雖然子女不會也不敢反抗父母的教育方式,但這樣的情況會催生出孩子的叛逆情緒,他們會借助一些叛逆的行為表明自己的存在感,有的甚至會運用極端的做法與父母進行暴力對抗。本案例中的謝天琴是一名中學教師,她對吳謝宇的要求相當嚴格,她將自己的全部期望都寄托在兒子身上,力求兒子變成她心目中完美的優秀人才。吳謝宇表現的也令人十分欣慰,從小到大成績都名列前茅,最終考上了北京大學--這所全國學子都深深向往的高等學府。雖然學業有成,但由于他長期的生活在母親對他的控制下,他十分的壓抑,被抓獲后的他供述稱,他與親戚朋友借的140萬大多消費在嫖娼和買彩票這些事情上,甚至還會去一些高檔會所,一晚上的花費就需幾萬元,而這些錢他半年就花光了。在逃亡期間,他還和一位妓女成為男女朋友,但戀情無疾而終,之后他又去做了男模以謀求生計。
(三)反社會人格
反社會人格是一種犯罪型人格障礙,其特征為情緒的爆發性,行為的沖動型,對社會對他人冷酷、仇視、缺乏同情心、缺乏羞愧悔改之心和不負責任。[]這樣的人格形成原因復雜,與基因遺傳、家庭氛圍和社會環境等因素都息息相關。但在此案例中,吳謝宇的反社會人格應該與母親對他的長期控制有關。從他殺害了母親后,采用一系列手段來包裹尸體、偽造母親去向等手段可以看出,他對此并無半分羞愧,反而利用各種高智商的方法掩蓋手刃至親的犯罪行為,由此可見他的心理及其扭曲,內心殘忍冷酷。
二、如何增進家庭教育對子女的正面影響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而在子女步入校園后,家庭依然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合作者,不同于學校的理論知識教育,家庭的教育更多的表現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子女的一言一行。家長是否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將會影響子女能否形成正面的個性品質、道德情感和意識形態等。因此,一個家庭的思想道德素質會產生極大地影響力。家長要培養青少年做一個有著基本做人的道德和高尚情操的人。每個青少年既是家庭的未來,更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明天。只有每個家庭教育都有著對國家、民族、家庭高度負責的態度來做好每個階段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整個社會才會形成關心青少年思想教育、促進青少年茁壯成長的良好氛圍。
(一)注意子女的心理問題
在家庭之中,代際間價值觀方面有巨大的差別,這種差異產生的隔閡導致家庭中父母與子女得不到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傳統的中國式家庭將成績作為衡量子女是否優秀的重要內容,往往會忽視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個個體,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是同等重要的。許多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可能都來源于生活中的一點小事,由于家人的不重視,沒有很好地處理這些小事,導致子女產生心理問題。因此,家長要時刻關注子女的情緒變化,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經常和子女談心聊天。心理健康不僅對心理有重要作用,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有很大幫助,在考試中正常甚至超常發揮的學生一般是心理比較健康的,他們不會有太大的心理負擔,對自己有強烈的信心。因此,關注心理健康對學習來說不是浪費時間,反而具有促進作用。一個身心都健康發展的青少年,會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周圍的事物,遇到困難也會想辦法化解。在不斷的付出和延伸自我的過程中,增強自我認同感。在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時,不會將完美作為束縛自己的枷鎖,盡力而為便無遺憾。所以總的來說,心理健康的人,會為自己制定的目標奮力拼搏,但又能正確看待客觀現實,為自己設置一定的行為準則。同時,心理健康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過程,它需要一個人在面對挫折、痛苦時做出積極有效的調整并保持良好的運行。這也就要求父母在孩子的成長當中要持續不斷的關注他們的心理,心理問題,適時引導,及時調整。
(二)不要過度壓抑子女
很多家長都信奉這個原則,那就是“三天一頓打,孩子上北大”[]。能不能上北大不知道,孩子肯定是不太舒服的。這對于那些性格比較細膩的孩子,難免會在心中有所芥蒂。如果父母太過于嚴苛,對子女進行全方位壓制,把自己的理想套在孩子身上,讓孩子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那這樣只會適合其反。從本案吳謝宇的親身經歷可以看出,他的母親對他寄予了全部的希望,替他規劃好了整個人生,不會聽取兒子自己對事情的看法,拒絕兒子提出的一些要求,種種行為導致了吳謝宇人格的變化,過度的壓抑讓他后來選擇追求妓女這種和母親差別甚遠的女性,畢竟被母親壓抑了這么多年,都不知道還有這種女人。也許他就想這些,女生越是不讓他做的事情他越要做,這可能就是物極必反吧。
(三)家長應注重自身個性心理品質
一個合格的家長不僅僅是為子女提供優渥的物質條件,更應該具有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高尚的品德;不屈的氣節;剛強的意志品格;堅定的理想信念;開闊的胸襟等品質,這都會對子女的心理形成產生重要影響。作為父母,要樂于向子女傳遞內心的情感,通過言傳身教感染子女的個性情感。父母的性格特征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子女,善良開朗、豪爽活潑、踏實認真、樂于助人、謙虛自信的家長,往往會受到子女的敬佩,會成為子女的楷模。
三、結語
古往今來,任何的犯罪都應該受到懲罰,但在處罰的過程中,也要關注其犯罪動機。以此案為例,如果吳謝宇的母親能夠多關心他的內心世界,及時疏導他的悲觀情緒,也許如此人倫慘劇就不會發生。面對眾多中國式教育的家庭,在今后的教育中,應當意識到學習成績只是青少年個體發展中的一部分,只有將目光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當中,保持身心健康發展才能培養出陽光快樂積極向上的新時代青年。
注釋:
①楊治良.簡明心理學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08 :186.
②湯世明.解讀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中國社區醫師 》, 2002.
③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0%A7%E7%99%BE%E4%BD%91/5746159"狼爸"蕭百佑遭專家猛批 是否在倡導"奴性教育"?
參考文獻:
[1] 呂舒.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價值觀形成與發展的影響研究[D].天津商業大學.2016.
[2] 董忱.從北大學子到弒母惡魔——吳謝宇的成長拼圖[J].齊魯周刊.2019(19).
[3].齊芳.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對策研究[D].中北大學.2010.
[4].董揚眉.中國家庭教育體系的建構研究[D].西安工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