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淑敏
摘要:黨員人才“雙培養”即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公立醫院黨員人才“雙培養”機制能夠積極吸納非黨員業務骨干向黨組織靠攏,充分發揮和調動非黨員業務骨干人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創造性,是黨員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一項重要舉措。
關鍵詞:公立醫院;黨管人才;業務骨干;雙培養
為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在公立醫院中推行“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的黨員人才“雙培養”機制是黨員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一項重要舉措。
一、黨員人才“雙培養”機制的意義和目的
黨員人才“雙培養”即“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公立醫院黨員人才“雙培養”機制,以3-5年為培養周期,目標是培養出一批“政治思想素質高、專業技術能力強、又紅又專”的黨員業務骨干。按照“黨建引領、建功立業”的總體要求,將政治引領和政治納新作為基層黨組織工作的重點,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積極吸納非黨員業務骨干向黨組織靠攏。
公立醫院黨員人才“雙培養”機制把人才培養與提高黨員隊伍素質、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有機結合,積極吸納非黨員業務骨干向黨組織靠攏,充分發揮和調動非黨員業務骨干人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創造性,不僅能夠增強公立醫院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而且對公立醫院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為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人才隊伍、政治組織保障。
二、黨員人才“雙培養”機制的適用范圍和培養主體
公立醫院作為以救治病患為目的的醫療機構,重業務輕黨建的問題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是自《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頒發以來,圍繞業務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想已經越來越得到各級公立醫院黨組織的重視,并逐步探索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方法。其中,針對公立醫院入黨積極分子少、職工入黨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黨員人才“雙培養”機制便可作為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黨員人才“雙培養”機制中,基層黨組織書記、委員是“雙培養”的主體,培養的對象為在職在崗的非黨員業務骨干。一般建議每名黨組織書記、委員聯系服務1-2名非黨員業務骨干。
三、黨員人才“雙培養”機制的培養內容和方式
黨員示范引領、骨干見賢思齊。抓好“黨建引領”工程,如通過打造符合支部特色的黨員活動室,讓黨員活動有場地、學習有氛圍,改進基層黨組織活動方式,加大醫院“智慧黨建”力度,營造醫院濃厚的黨建氛圍;通過開展道德講堂活動,以身邊人講身邊事的形式,宣傳學習一批充滿時代感、飽含正能量的先進黨員人物事跡,充分展現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等方式,不斷提升醫院基層黨組織的影響力、吸引力,從而激發非黨員業務骨干向黨組織先進黨員看齊意識和入黨激情。
2、圍繞業務提升、關注個人發展。圍繞非黨員業務骨干專業技術能力提升這個關鍵點,積極幫助解決他們工作中的困難,讓其體會到黨組織的重視和愛護;圍繞個人價值實現這個核心,以感情聯系為紐帶,關心非黨員業務骨干生活冷暖,盡可能幫助解決其生活上的困難,讓他們在充分發揮專業領域技術的同時,有時間參與到黨的生活當中,讓其體會到黨組織的關注和溫暖。通過業務上的提升引導非黨員業務骨干個人價值同社會使命感有機結合,讓他們能在“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體體會到“同頻共振”。
3、緊扣組織目標、加強政治培養。為增強發展黨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基層黨組織書記、委員要深入非黨員業務骨干隊伍中開展調查摸底,了解掌握非黨員業務骨干的思想素質、業務能力以及政治覺悟,對一些表現出入黨傾向的非黨員業務骨干進行積極爭取和重點培養,對那些還沒有提出入黨申請,但思想素質好、工作表現突出的非黨員業務骨干,通過活動邀請、征求意見、培訓考察等方式,積極創造條件讓他們了解黨的光輝歷史,增強入黨榮譽感,讓他們自覺向黨組織靠攏,自覺承載和履行黨的崇高使命。
四、黨員人才“雙培養”機制的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聯系非黨員業務骨干工作納入黨的建設和人才工作重要內容,加強統一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完善制度體系,嚴格工作考核,扎實推進聯系非黨員業務骨干工作。
2、切實履行職責。基層黨組織書記、委員要結合工作實際做好聯系非黨員業務骨干工作。要認真落實聯系工作的直接責任,及時收集整理、報告業務骨干工作、思想動態和意見建議,進一步做好聯系服務工作。要堅持“四個一”標準,即每月至少與結對子的非黨員業務骨干聯系一次,每年至少當面聽取一次非黨員業務骨干的意見建議,當他們取得重大成果、重大榮譽、發生重大變故、重大思想波動、重大困難等重大事項時至少要在一個月內知曉并向黨組織報告,非黨員業務骨干提出的困難和要求要在一周內給予回復。
3、建立動態調整機制。黨組織書記、委員聯系服務非黨員業務骨干的結對名單,要在基層黨組織部門備案,結對名單要按照人才隊伍變動情況實時進行調整。對符合條件的非黨員業務骨干,要及時納入;因非黨員業務骨干工作崗位調離或違法違紀等原因不再適宜作為培養聯系對象的,要及時調出;因雙方或一方工作調整等原因,造成結對關系無法存續的,要及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