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麒
摘要:證券虛假陳述案件是占比最大的證券糾紛案件,在審理時通常存在是否構成證券虛假陳述行為的爭議焦點。本文以方正科技公司證券虛假陳述案為例,通過證券虛假陳述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內在重大性認定標準進行分析,以此得出證券虛假陳述行為的認定標準。
關鍵詞:證券虛假陳述;重大性;投資決策;方正科技公司
一、基本案情介紹
2017年5月5日,方正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正科技公司”) 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作出的[2017]43號《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書確認了以下與方正科技公司證券虛假陳述案有關的事實:自2003年起,方正科技公司及其經銷商的實際控制人均為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根據相關規定,方正科技公司與其經銷商之間應當被認定存在關聯關系,至方正科技公司出具2015年半年報之時止,方正科技公司在各年年報中均未披露,其與上述經銷商之間的關聯交易,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義務。在處罰決定書公布后,眾多方正科技證券投資者以投資權益受損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方正科技公司對其損失進行賠償。至2019年3月為止,上海金融法院受理有關方正科技公司投資者提起的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訴訟案件共計915起,索賠金額高達人民幣1.5億元。面對規模如此龐大的證券群體性糾紛案件,上海市金融法院選取本案即盧某等四位投資者訴方正科技公司證券虛假陳述案為證券糾紛示范性案例,于2019年3月21日,進行公開開庭審理。
本案中,原告訴稱:原告基于2017年5月5日中國證監會作出的[2017]43號《行政處罰決定書》中所認定的方正科技公司未披露關聯交易的行為要求被告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原告在被告方正科技公司虛假陳述實施日以后、揭露日之前購買方正科技股票,因被告信息披露違法行為而遭受投資損失。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請求被告賠償原告投資損失及其印花稅、傭金和利息損失,并承擔訴訟費用。被告辯稱:方正科技公司未披露關聯交易信息僅是因為不知悉控股股東兼實際控制人與經銷商之間的控制關系造成的,不存在主觀上惡意造假,該行為不會對方正科技公司的投資者造成投資影響,不屬于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虛假陳述行為,故應當駁回原告投資者全部訴訟請求。
2019年5月24日,上海金融法院作出判決,認定被告未披露與其同屬同一實際控制人的經銷商的行為構成證券虛假陳述侵權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方正科技公司對一審判決結果不服,提起上訴。二審上海高院經審理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判決結果。
二、證券虛假陳述行為的概念
在方正科技公司證券虛假陳述案中,最為關鍵的爭議焦點之一就是方正科技公司未按照相關規定要求披露關聯交易的行為是否構成證券虛假陳述行為。關于證券虛假陳述行為的認定是判斷投資者主張投資損失可否得到支持的前提和基礎,故在證券虛假陳述糾紛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地位。根據《虛假陳述司法解釋》中關于證券市場虛假陳述概念的闡明:“證券市場虛假陳述是指信息披露義務人違反證券法律規定,在證券發行或者交易過程中,對重大事件作出違背事實真相的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在披露信息時發生重大遺漏、不正當披露信息的行為。”
三、證券虛假陳述行為的認定標準
(一)證券虛假陳述行為的外在表現形式
根據《虛假陳述司法解釋》第十七條第三、四、五、六款的規定,證券虛假陳述行為可根據外在表現形式的不同分為四種類型,即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重大遺漏和不正當披露。具體而言,上述四種表現形式分別為信息披露義務人所披露的信息不實;信息內容真偽含糊不清,致使投資者產生誤判;未將應當披露的事項予以完整披露;披露時間或方式不當。本案中,根據證監會作出的[2017]43號《行政處罰決定書》,方正科技公司存在將應當披露的信息未予披露的虛假陳述的行為,符合第三類重大遺漏型虛假陳述的表現形式。
(二)證券虛假陳述行為的內在認定標準
根據《虛假陳述司法解釋》第十七條第一款對證券虛假陳述行為的界定,在判斷是否構成證券虛假陳述行為時,不應當僅根據其行為外在表現形式判斷,更重要的是,還應當審查未披露的信息是否具有重大性。信息披露制度一方面可以使證券市場監管部門更有效的對證券市場的主體進行監管,另一方面也保障了證券投資者的知情權,從而是證券市場更為秩序化、透明化。基于此目的,在實務中判斷未披露信息是否為重大信息時,一般從影響投資者決策標準和影響證券價格標準兩個方面來判斷,即如果未披露的信息會影響投資者做投資決策或對證券價格有影響,那么該信息為重大信息。
本案中,法院從未披露關聯交易的規模、性質兩個角度進一步審查方正科技公司未披露關聯交易的行為是否對投資者決策和證券價格產生影響,從而判定未披露信息是否具有重大性。第一,以關聯交易規模的角度出發,方正科技公司在2005年至2015年期間,與經銷商發生的關聯交易總額高達人民幣四百多億元。根據《公司信息披露準則》第四十六條:“公司應披露報告期內與某一關聯方累計關聯交易總額高于3000萬元的關聯交易事項”。該規定對重大關聯交易的構成量化了明確標準。對于證券投資者而言,若知曉公司大比例業績來源于關聯交易所產生的收入,不排除一般投資者會對投資價值產生懷疑,從而影響其投資決策。第二,以未披露關聯交易的交易性質角度出發,方正科技公司未披露的交易為公司主營業務,主營業務相對比于其他非主營業務而言,其信息對于證券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影響性更大,方正科技公司未披露主營業務相關的關聯交易實質上是剝奪了投資者對方正科技公司經營業績分析判斷的機會。綜上,一審法院認定方正科技公司信息披露違規行為具有重大性,構成證券虛假陳述侵權行為。
參考文獻:
[1]夏麗華,鮑剛.證券公司虛假陳述案件的裁判思路[J].人民司法(案例),2018(17):4-9.
[2] 龔連娣. 證券虛假陳述糾紛中信息重大性的認定. 人民司法案例, 2014, (12): 52-56.
[3] 陳勇. 論證券信息披露制度中的“重大性”標準. 時代金融, 2015, (4): 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