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遠
摘要:隨著二十世紀時期哲學語言中符號學的興起。在藝術史與視覺文化的研究中,圖像符號和隱喻性思維正逐步被揭示,本文意在研究圖像符號與藝術家隱喻思維之間的關系。從當代藝術出發,剖析藝術家用圖像符號與隱喻思維的緊密結合下創造出視覺隱喻,以及視覺隱喻在當代藝術中的體現,使藝術家通過特殊媒介與自我進行對話,更好地理解自我與世界的關系。利用不同圖像符號的呈現方式所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讓觀眾體會到圖像符號重新排列組合的神秘并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關鍵詞:隱喻性;當代藝術;視覺隱喻;圖像符號
引言:
在當代藝術領域,在觀念主義的影響下,藝術家們畫面中圖像不同的排列、組合的呈現,最終發展成自身的象征意義,擁有了更多的自我思想。代表藝術家思想的圖像符號在觀眾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藝術作品被研究者們將看做為展示視覺隱喻的一種形式。對此,我們需要了解本質,探析圖像符號與藝術家隱喻思維的關系。
一、圖像符號與隱喻
符號的釋義是一種象征、一種標記,當“象征”一詞被用在具有區別性含義的事物時,在藝術中往往會被看成一種純符號。通過外在的“表現形式”來呈現其具有的特殊意義同時也需要借助特殊意義來實現自身的價值。符號的本身具有復雜性與廣泛性的特點,不同依據下的符號分類也是不一樣的。在皮爾斯關于符號理論研究中,他把抽象程度由低到高依據符號形體和符號對象之間的關系分為了指示符號、圖像符號和象征符號。強調它們之間的“像似”關系,由“像”到“象”分成三個層次。人類可以通過圖像進行潛意識的認知思考等一系列互動。這種互動是人類進行自我表達的另一種思維方式。不同的圖像符號呈現方式會使整個畫面擁有不同的視覺感受。有些藝術家希望呈現給觀眾的是一個虛擬的世界,畫面中那些具有特殊含義的圖像符號正是代表著著藝術家的內心世界。觀眾在與作品互動的同時也需要結合自身的知識與生活經歷來解讀藝術作品。而有些藝術家畫面中的圖像符號是比較直觀的,非常通俗易懂,這也節約了人們閱讀與思考的時間,因為作品所呈現出的畫面是與觀眾非常接近的,表達的含義是觀眾容易接受理解的并且也能在很短的時間里面獲得觀眾的共鳴。當今社會中充滿了這些流行符號,比如波普藝術,波普藝術采用圖像挪用、圖像印刷、圖像拼接等不同形式呈現在畫面中。當今繪畫中也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圖像符號作為自己的創作方式,這一現象在超現實主義畫派得到了充分體現,他們用一些具象或抽象的圖像符號作為隱喻來體現潛意識的自我境界。
二、隱喻思維的探索
(一)隱喻與視覺隱喻
我們知道隱喻在語言學中只是一個修辭的概念,而隱喻的本質是比較和互動,通過相似性來比較從而進行互動建立了新的聯系并產生了新的語義。為了區別于文字中的隱喻表達,學界又將其稱為 “視覺隱喻”。視覺隱喻的實質和隱喻是大致相同的,以同義域里中的一個詞語替代另一個詞語。是一種替代的過程。在當代的藝術創造中,藝術家的情感是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情感注入的純粹理性藝術創作是不存在。如果隱喻的認知觀依賴于概念的融合,而概念是藝術家自身情感的互動,那我們觀察視覺隱喻的重點就應該放在藝術創作上。受多方面藝術因素以及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影響,視覺隱喻的概念也與隱喻的語境有關,視覺隱喻將象征意義置于藝術對象之中,而不是像隱喻一樣將意義概括為詞匯,成為一種修辭概念。舉個簡單例子來說明——“蓮花”花朵顏色粉白,是圣潔的代表。《愛蓮說》中寫道:“即使出了泥也不會被污染,一點也不妖艷。”象征著高潔、清廉,它可以作為良好品格或神圣東西的隱喻。所以,“蓮花”在古代詩歌中常常被用來贊揚品性或形容女子的標志,畫面中的“蓮花”也會被賦予特殊意義。但是,就“蓮花”一詞本身來說并沒有什么固定的含義,只是屬性歸為花類的一種。
(二)超現實主義與圖像符號中的“隱喻性”
在超現實主義流派中出現了許多有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他們的繪畫風格大多都是寫實的手法,以局部的具象打造真實的事件,奇特的場景以及交錯的時空讓整個畫面充滿了奇幻性,這一風格特點也經常會引起大眾的討論和大眾的注意力,觀眾在無形中能與之進行互動。馬格利特作為超現實主義畫派代表畫家之一,他的繪畫有著非常的強的隱喻性并且充滿了神秘色彩,他利用自身特殊的圖像符號在畫面中呈現出了不同的隱喻性。他的作品《戴圓頂禮帽的男人》中,身穿著西裝,帶著圓頂禮帽的一個男人總是會出現在他的不同作品中,或是背面或是正面,同時也會加一些其他元素讓畫面變得更加豐富。這就是瑪格利特的圖像符號風格,通過這些符號風格我們能夠很快就辨認出這些作品是出自馬格利特之手。這些圖像符號帶有一些哲學的隱喻,并能體現出畫面的詩意性。利用特殊的圖像符號和奇特的排列方式組合在一起。打造出既超越現實又超越夢境的視覺幻象,這是馬格利特的繪畫特點。而他所觀察到的這些事物正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忽略的,比如他把白云、水杯、柱子、水果等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運用到畫面中創作成一系列的圖像符號,這些事物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永遠不可能聯系到一起的東西。當觀眾在欣賞畫面的時候就被這種神秘的力量引入到一種難以描述的奇妙境界。馬格利特曾說過他的作品不需要理解,因為他自身也不知道作品想傳達的究竟是什么意思。馬格利特也許想要達到的效果是給觀眾一種隱喻的感覺,并且暗含著神秘色彩和淡淡的哲學詩意,讓觀眾與之互動將其引入另一個潛意識世界。
結語:
當代藝術作品中的對象的對象是一個“空”,其含義既是開放不確定的也是含糊不清的,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也指的是存在的藝術家規定方面。藝術家通過畫面中的視覺隱喻反映出自己的生活。通過藝術創作追求隱喻生活,展現自我精神世界,以更好地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系。在讀圖時代來臨的今天,圖像符號已成為繪畫創作的一種趨勢,讓藝術家更加的個性化,從而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審美水平。研究不同圖像符號的呈現方式以及藝術家在畫面中的巧妙運用,能夠學習到特殊的繪畫技巧,從而了解藝術家的思想領悟藝術的真諦。對于以后的創作繪畫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徐一維譯.《英.E.H.貢布里希.木馬沉思錄》[M],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1年版, 第 30頁.
[2]肖偉勝.《視覺文化與圖像意識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3]王炳社.《隱喻藝術思維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4]陳宏可.閱讀圖像——從符號學的視角看繪畫的真實性[J].藝術百家.201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