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東 張成強
摘 ?要:目的 ?討論對氣陰兩虛型原發性干燥綜合征患者采取益氣養陰通絡方、硫酸羥氯喹聯合治療模式開展臨床治療的應用價值以及治療安全性。方法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紅星醫院接受診治的氣陰兩虛型原發性干燥綜合征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數表法劃分為兩組,每組34例。參照組予以硫酸羥氯喹開展臨床治療,觀察組應用益氣養陰通絡方、硫酸羥氯喹聯合治療模式。對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與中醫癥狀積分以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與參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性顯著提升(P<0.05);治療后兩組的中醫癥狀積分均呈現明顯的降低趨勢,且觀察組患者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對比,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益氣養陰通絡方、硫酸羥氯喹聯合療法在氣陰兩虛型原發性干燥綜合征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較為理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升臨床治療效率,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復進程。
關鍵詞:益氣養陰通絡方;硫酸羥氯喹;氣陰兩虛型原發性干燥綜合征
中圖分類號:R25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0)-11-0015-03
干燥綜合征不僅累及患者的外分泌腺體導致患者出現口、眼干燥等癥狀,同時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其他內臟器官造成不良影響,導致患者產生多系統受損癥狀[1]。干燥綜合征患者病情復雜,病程相對漫長,且難以治愈,極易反復發作,因此患者極易滋生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進而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活質量[2]。本次研究將著重討論益氣養陰通絡方、硫酸羥氯喹聯合療法在氣陰兩虛型原發性干燥綜合征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紅星醫院接受診治處理的氣陰兩虛型原發性干燥綜合征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數表法劃分為兩組。參照組病例共計3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齡22~63歲,平均年齡(47.33±3.19)歲;患病時長0.5~11.0年,平均患病時長(4.09±1.05)年。觀察組病例共計34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齡22~64歲,平均年齡(46.28±3.16)歲;患病時長0.5~11.0年,平均患病時長(4.12±1.13)年。醫院倫理委員會對本研究知情并已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入選患者均經相關診斷標準明確診斷為氣陰兩虛型原發性干燥綜合征;②對本研究知情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的精神類疾病的患者;②伴隨重要臟器器官功能障礙、腫瘤等情形的患者。
1.3 ?方法
參照組予以硫酸羥氯喹開展臨床治療,硫酸羥氯喹(生產廠家:上海中西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63)的給藥劑量為200mg/次,口服2次/d。共計治療2個月。
觀察組應用益氣養陰通絡方、硫酸羥氯喹聯合治療模式,硫酸羥氯喹的應用方式與參照組一致。益氣養陰通絡方組分:黃芪30g、金銀花15g、石斛15g、牛膝25g、遠志15g。用水煎制后取藥汁服用,1劑/d,分兩次服用,分別為早晚。共計治療2個月。
1.4 ?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治療結果[3]: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徹底消退,中醫癥狀積分的改善幅度不低于70%。有效:治療后,患者的相關臨床表征呈現明顯的好轉跡象,中醫癥狀積分的改善幅度在30%~70%區間內。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相關臨床表征并無明顯的改善跡象,中醫癥狀積分的改善幅度低于30%。治療有效性=(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記錄、對比兩組患者的中醫癥狀積分。中醫癥狀積分:口干、眼干、皮膚干、關節疼痛。評分分值越高,癥候越嚴重。③對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不良反應:頭痛、腹瀉、視物模糊。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統計分析軟件選用SPSS20.0,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數據的表現形式為(x±s);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數據的表現形式為[n(%)]。P<0.05認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診治有效性明顯超過參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中醫癥狀積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中醫癥狀積分對比,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中醫癥狀積分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與參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的中醫癥狀積分呈現明顯的降低趨勢(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干燥綜合征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外分泌腺淋巴細胞浸潤為主要表征,而且經常侵犯淚腺及唾液腺,同時會累積血管、神經、肝、肺、腎及皮膚等器官或系統[4]。臨床上通常應用免疫調節劑、糖皮質激素、人工唾液、人工淚液、免疫抑制劑、毒蕈堿膽堿能受體激動劑等藥物治療干燥綜合征,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難以徹底治愈。有研究指出[5],中藥能夠有效改善干燥綜合征患者的眼干、口干癥狀,對患者病情康復進程的加快具有重要意義。在中醫學觀點中,干燥綜合征歸屬于“燥證”“燥痹”范圍內,致病機制主要為津枯液涸、陰血虧虛,包括氣陰兩虛、燥毒熱盛、陰液虧虛、瘀血阻絡4種證型。益氣養陰通絡方中包括黃芪、金銀花、石斛、牛膝、遠志等多味藥材,其中黃芪具有益氣生津、補脾益肺的功效;金銀花具有消癰散結、清熱補肺的功效,同時能夠對病原微生物起到良好的拮抗作用,有利于調節口腔菌群失調;石斛可起到祛燥清熱、生津滋陰、益胃潤燥的治療效果;牛膝具有通經活血、強筋骨、平補肝腎的功效,有利于緩解患者的關節疼痛感;遠志可起到消散癰腫、安神助眠的治療效用。上述藥物協同作用,可達到化瘀散結、清熱益氣、養陰助眠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發現,與參照組相比較,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性顯著提升,觀察組患者的中醫癥狀積分低于參照組(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對比,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益氣養陰通絡方、硫酸羥氯喹聯合療法治療氣陰兩虛型原發性干燥綜合征具有較高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綜上所述,益氣養陰通絡方、硫酸羥氯喹聯合療法在氣陰兩虛型原發性干燥綜合征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較為理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升臨床治療效率,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復進程。
參考文獻
[1]孫紅艷,陳慕芝,呂安坤,等.原發性干燥綜合征中醫體質及證型分布特點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6,18(12):2148-2153.
[2]馬曉昀,朱丹,何琳萍,等.路氏潤燥湯治療干燥綜合征患者眼干癥狀臨床效果分析[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6,28(9):72-74,81.
[3]孫蓬遠,高明利.益氣養陰通絡方聯合硫酸羥氯喹治療氣陰兩虛型原發性干燥綜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J].中國醫藥,2019,14(7):1011-1014.
[4]齊麗麗,趙恒立,李曉玲,等.清燥生津飲治療陰虛津虧型原發性干燥綜合征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8,33(11):5253-5255.
[5]張華東,趙瑞英,李晶,等.路氏潤燥湯聯合針刺療法治療原發性干燥綜合征眼干癥狀106例增效研究[J].風濕病與關節炎,2016,5(6):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