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珍

摘 ?要:目的 ?探討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在控制科室醫院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合肥市傳染病醫院落實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前后的4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落實優質護理管理模式與否分為兩組,每組200例, 2017年1月~2018年6月200例患者接受常規護理為對照組,2018年7月~2019年12月200例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管理模式為觀察組,對比分析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和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院內感染率和對照組相比較明顯較低(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和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為(P<0.05)。結論 ?在醫院感染控制期間應用優質的護理管理模式能夠有效預防院內感染,對提高醫院護理管理質量具有積極意義,值得在臨床應用。
關鍵詞:醫院感染;控制措施;護理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R197.32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0)-11-0091-02
醫院感染是目前臨床需要解決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如果在醫院管理中發生嚴重感染會損害患者機體健康,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殘疾、死亡現象,在增加患者經濟損失的同時對醫院信譽也具有一定的影響[1-2]。醫院中所涉及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充分融合無菌技術操作以及消毒隔離制度、抗菌藥物規范使用等相關內容,加強護理管理對控制醫院感染發生率具有積極意義[3]。此次研究實驗分析了醫院感染的優質護理管理模式,現將具體研究內容以及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合肥市傳染病醫院落實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前后400例患者,依照落實護理管理模式的時間劃分為兩組,每組200例,對照組(n=200)入院時間為2017年1月~2018年6月,僅采用常規護理,其中包含男性患者117例,女性83例,年齡38-50歲,均值為(42.63±3.17)歲;觀察組(n=200)于2018年7月~2019年12月落實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其中包含男性患者114例,女性86例,年齡37~49歲,均值為(42.27±3.04)歲。對比分析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可展開對照研究。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以及直系親屬于研究前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方案擬定后經醫療倫理組審核批準。
排除標準:合并發生感染性疾病者;護理期間不能主動配合者;對研究內容較為抗拒者;臨床研究資料不齊全。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管理模式,具體護理管理內容為依照醫院相關管理制度實施相關護理操作,加強護理人員自身的技能培訓,收集患者關于護理管理措施的反饋意見進行護理管理內容的調整。
觀察組患者則應用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創建感染預防機構:醫院感染控制期間設置獨立科室,有效探究和管理院內感染情況,落實專業工作職能,在實行醫院感染控制期間感染機構起到監督、指導作用,將醫院感染發生情況進行上報,監督患者管理工作。②加強護理人員培訓:通過培訓管理提高醫護人員的自身預防意識水平,向護理人員詳細講解感染控制的相關內容。此外調整績效制度,將考核成績與年終獎勵聯系在一起,調動工作積極性。③加強監督管理:在護理管理期間醫院需要合理劃分感染以及非感染,有效區分患者病情發展情況,對于出現感染相關癥狀的患者可以嘗試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加強消毒隔離,對醫療器械同樣實施相應消毒處理,對于醫院探視人員以及探視時間需要有效限制,此外告知患者家屬在探視時盡量避開護理操作時間。④加強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護理人員嚴格按照一次性醫療用品回收的相關規章制度進行銷毀,在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的同時需要減少環境污染。⑤管理制度的規范:護理工作期間需要嚴格依照醫院感染控制制度進行,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性。⑥醫療器械管理:對醫院中所應用的醫療器械需要進行及時的消毒管理,例如呼吸機、吸痰機以及濕化瓶等,對醫療器械以周為單位定期進行消毒、清洗,保證一次性管道的衛生,嚴格依照消毒、清洗制度進行器械管理。
1.4 ?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兩組患者在護理管理期間院內感染的發生情況,感染發生率=感染例數/總例數×100%。
依照護理質量考核評分標準進行患者護理管理質量的對比研究,所涉及內容包括工作質量、服務態度、護理安全、操作技能等,分值越高則表示護理質量也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計算和處理用軟件SPSS23.0統計,計數資料以[n(%)]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統計學意義顯著。
2 ?結果
2.1 ?護理質量對比
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和對照組相比較明顯較高(P<0.05)。見表1。
2.2 ?感染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感染發生率相較于對照組明顯較低(P<0.05)。見表2。3 ?討論
院內感染是醫院管理的重要內容,護理人員在護理管理中的工作內容主要在于控制、預防院內感染,護理工作操作以及消毒都是護理人員的具體工作內容[4-5]。由于醫院感染的質控工作比較復雜,在工作期間所涉及的醫療環節以及科室比較多,任何一個環節都會產生不良后果。據調查研究數據表示,由于護理工作失誤、操作管理不當所引起的醫院感染發生率已達到30%,因此在醫院中護理管理對預防感染發生具有積極影響,護理質量直接關系著醫院感染的防控效果,對有效落實消毒隔離技術起著積極作用[6]。
此次研究數據表示,觀察組感染發生率相較于對照組明顯較低(P<0.05);以對照組為參照,觀察組患者護理管理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如下:對照組在此次研究實驗中給予其常規護理管理,此類護理模式的關注內容主要為醫護人員的工作情況,在護理工作期間具有一項的局限性,導致護理工作展開時存在著被動狀態,缺乏醫院感染的防控意識,會增加醫院感染概率。觀察組在此次研究中落實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加強了對醫院感染管理知識的培訓,護理人員對于院內感染的管理知識有了明確認知,認識到了醫院感染管理深刻理解的重要性,有利于轉變傳統的護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和服務意識[7]。在工作期間嚴格按照操作標準落實無菌操作以及消毒隔離制度,定期評估護理質量,采用可持續改進的方式,從而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此外,完善上崗制度,以人力資源的充分優化為目標,進行護理人員獎勵機制、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協調,能夠保證護理人員同工同酬,有利于促進醫院感染預防、控制工作的順利展開。
綜上所述,在醫院感染控制中落實優質的護理管理模式,能夠促使護理人員更好服務于醫院感染管理,保證患者治療期間的安全性,進一步提高了護理質量,可在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袁艷玲,翁曉芳,王劍云,等.分區域細節管理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05):772-774.
[2]李娜.醫護一體化醫院感染防控措施在重癥監護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9,27(24):119-121.
[3]于愛玲,黃美香.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醫院內感染控制中的應用效果[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24):129-131.
[4]柯雅真,吳婷婷,朱曉蘭.護士績效考核模式在麻醉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32):182-186.
[5]楊俊娟.護理管理在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中的作用分析[J].甘肅科技,2019,35(21):149-150.
[6]張冬梅.精細化護理管理對醫院感染率降低的影響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31):79-80+82.
[7]王達莉,王中梅,陳艷林,等.團隊制管理在醫院感染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5):2321-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