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張育芬 李志勇 (廣東海洋大學管理學院)
會展產業是拉動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與重要引擎,在國家對外開放交流、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就業內涵式增長等方面的地位與作用日益顯著。近年,商務部發布的《中國展覽業發展統計分析報告2017》顯示:2017 年全國展覽業營業收入達872 億元人民幣,中國展覽經濟開啟了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篇章,而會展中高端專業人才匱乏。中國高等院校是會展高素質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廣東海洋大學作為開設會展專業方向多年的高校,常年存在會展專業方向畢業生培養質量不高、就業競爭力不強的現實問題,而課程教學質量是關鍵性的影響因素。值此背景,作為會展專業方向課程的專任教師,以會展策劃與管理該門專業方向的核心課程開展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會展策劃與管理課程教學新模式,提高學生學習效果與課程教學質量,進而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與應用能力,為會展行業輸送更高質量的專業人才。作為對會展行業發展現實問題的呼應,學術界從會展策劃與管理類課程教學視角開展了豐富的教學改革研究,主要聚焦于項目與活動驅動教學[1]、工作情景模擬教學[2]、實踐教學模式與體系[3]等方面,而缺乏運用OBE-PBL 綜合教學理念系統研究會展策劃與管理類課程教學模式,同時該類課程研究成果中少見廣東海洋大學的教學改革案例。通過廣東海洋大學《會展策劃與管理》課程教學新模式探索,能夠提升該類課程的教學質量,豐富會展類課程教學改革案例庫,以此為廣東海洋大學乃至全國其他高校該類會展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借鑒與參考。
“會展策劃與管理”(Exhibi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是廣東海洋大學管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會展方向的一門專業限選課程,課程學時數為48 學時,學習主體為旅游管理大四年級學生。該課程主要以展覽項目開發和管理為主要教授內容,旨在使得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實務實操技能,培養其運用會展與旅游管理理論知識分析、解決會展及旅游行業基本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創新能力以及綜合分析能力,為其畢業后從事會展業、廣告業、旅游企事業單位等策劃、設計、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筆者經過教授會展策劃與管理課程,通過自主觀察與學生反饋進行了教學深度反思,發現專業課程教學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1)課堂氛圍欠活躍。學生對會展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不高。從教學主體角度而言,教師是主要的歸因。筆者作為青年教師,課程教學經驗尚淺,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內容組織與安排等教學設計方面有待改善。從學生個體方面而言,學生對會展行業認知度低,學習積極性不高。(2)實踐性教學環節缺乏。會展專業方向只開設了理論課程,缺乏實踐性教學環節。學院專業層面尚未建設會展類實操實訓室,也未與行業會展公司建立校企合作的實習基地,導致學生的實操實踐綜合應用能力較低。(3)會展師資力量薄弱。會展策劃與管理是廣東海洋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直接相關的唯一會展類課程,海洋類高校性質與辦學定位決定了會展類課程在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方案中的地位。旅游管理系會展方向教師較少,外來師資引進力度不足,造成會展課程整體師資力量薄弱。綜合而言,第二個問題“實踐性教學環節缺乏”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因素。會展策劃與管理是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程,單純的理論性教學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需要借助會展實訓實踐平臺與機會讓學生參與到具體會展活動中,以便于更好地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與質量,提升學生專業綜合應用能力。
建構主義學派強調學習主體的中心地位,鼓勵學習主體積極參與到真實具體的項目或任務情境中,充分溝通與合作,深入全面思考與分析,提升學習主體對知識的深刻理解[4]。而基于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正屬于建構主義學派的一種方法[5],PBL 教學模式通常是一種讓學生以團隊方式參與自由任務的方法,鼓勵學生不斷搜尋信息,自我評價,通過訓練學生可以獲得團隊協作、人際關系處理、問題與溝通解決等方面的能力和技能[6]。而指導教師也由過去被動授課,轉變為激發學生積極性,輔導和提供資源,幫助學生構建他們自己的知識[7]。而成果/ 能力導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教學理念于20 世紀80 年代美國學者Spady 首先提出,他認為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目標是通過教育過程所取得的學習成果,該理念是以預期學習的成果產出為中心來組織、實施和評價教育的結構模式[8]。OBE 與PBL 教學理念具有統一性,OBE 教學理念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學習能力,PBL 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學習情境,都是以學生主體及其學習獲得為教學導向,因此可據此形成以差異化項目情境(情境P1,P2,….Pn)為學習背景與材料、學生學習能力獲得為主體目標導向的0BE-PBL 綜合教學理念,學生學習能力獲得具體可通過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形式及內容、學習匯報與評價等五大維度及過程實現。
基于廣東海洋大學會展策劃與管理課程課堂氛圍欠活躍、實踐性教學環節缺乏等教學問題,以0BE-PBL 綜合教學理念為指導,構建“五位一體”的會展策劃與管理課程綜合教學模式。該模式始終圍繞學生主體參與、學生學習獲得為目標導向,依次設置“海洋文化特色會展工作室建設(P1)”“海洋類會展項目立項策劃與可行性研究(P2)”“海洋類會展項目校內外實操(P3)”三大參與式項目情境,通過會展項目學習目標、會展項目學習方法、會展項目學習形式及內容、會展項目學習匯報與評價等學習維度要素實現專業學生綜合學習與實踐能力的增長。通過“項目情境-項目學習目標-項目學習方法-項目學習形式及內容-項目學習匯報與評價”的“五位一體”教學模式的實施,利于解決目前課程教學困境與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獲得感,提升會展方向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專業能力。
第一,項目情境P1:海洋文化特色會展工作室建設。
通過模擬建立具有地域文化個性的會展工作室,協調分配會展相關工作角色及崗位,鍛煉同學們的團隊合作、組織協調、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工作室組織建設理念與過程詳見表1。
表1 會展工作室建設的項目情境及學習內容
第二,項目情境P2:海洋類會展項目立項策劃與可行性研究。
通過海洋類會展項目立項策劃與可行性研究項目的學習,使得學生學會展會產業、市場、政策、技術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掌握展會定位與主題創意方法,懂得如何合理劃分展區展位以及制定招展招商策略等,同時從中能夠增強自身的會展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創新創意思維能力、市場調研能力、規劃設計能力。該項目具體的學習形式與內容如下。
(1)采用實地考察、案例借鑒、頭腦風暴等對展會項目產業與市場展開調研與分析,確定展會項目定位、海洋特色主題創意以及展會項目基本框架。
(2)確定展會展區主題功能區,通過PS、CorelDraw 等制圖軟件繪制展會主題功能分區布局圖。
(3)掌握招展招商策略、配套活動內容及組織方式、宣傳推廣渠道及策略等。
第三,項目情境P3:海洋類會展項目校內外實操。
海洋類會展項目實操情境具體分為“廣東海洋大學校園會展項目實踐”與“廣東沿海經濟帶會展項目實踐”兩大類(詳見表2)。通過兩大會展項目的實踐實操,增強學生對會展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提升學生的會展項目綜合運營管理的實踐素質與能力。
表2 海洋類會展項目校內外實操情境及學習內容
第四,項目情境(P1-P3):學習匯報與評價。
會展項目情境的學習匯報與評價可分為特色會展項目工作室建設評價與海洋類會展項目學習評價。會展工作室評價側重于考察專業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與素質,而具體項目評價則旨在提升專業學生的實操實踐綜合能力。項目具體學習匯報與評價維度與要求如下。
特色會展項目工作室評價:(1)項目工作室名稱、口號、理念等是否富有海洋文化氣息與個性;(2)項目工作室團隊是否角色明確,分工合理,團結協作意識突出。
海洋類會展項目評價:(1)項目產業、市場等條件分析是否有理有據;(2)展會基本框架(名稱、地點、時間、規模等)是否合理可行;(3)展會定位是否科學合理,主題鮮明,亮點突出且具有創意;(4)招展招商策劃思路是否清晰,科學合理;(5)配套活動策劃內容是否豐富,切實可行,是否富有創意;(6)宣傳推廣策劃內容是否科學合理,符合實際;(7)匯報是否富有感染力,匯報PPT 是否簡潔美觀,圖文并茂,設計感與吸引力強;(8)匯報答疑內容是否確切,思路清晰,綜合效果佳。
隨著國家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試點推進以及會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以應用型學科為主體的廣東海洋大學會展策劃與管理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正當其時。立足于區域海洋經濟發展特色以及該課程教學現狀問題,以0BE-PBL 綜合教學理念為基礎,深入構建具有濱海區域特征的“海洋類”展會項目情境、展會項目學習目標、展會項目學習方法、展會項目學習形式及內容、展會項目學習匯報與評價的“五位一體”課程教學模式。未來,需要在專業課堂與校外實踐平臺上不斷實驗0BE-PBL綜合教學理念為基礎的“五位一體”教學模式,通過多輪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活動的開展、反饋、總結、實驗,逐步打造成富有區域海洋特色的旅游管理專業“會展策劃與管理”金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