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艷紅,余 瑾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小兒輸液室,南昌 330006)
靜脈輸液是通過液體靜壓原理或大氣壓將無菌藥物、電解質、液體由靜脈輸入機體內的治療方法,它具有方便、快捷、見效快、給藥速度可控等優點,對多用途治療起重要作用[1-2]。隨著社會的進步,靜脈輸液治療技術得到了提高,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但隨著輸液治療患者數量增加,輸液治療的質量有所下降,經常出現穿刺部位不正確、導管維護不佳、敷貼固定不規范等問題[3]。追蹤方法學是一種現象調查方法,2004年由美國醫療機構設計并提出,現已用于醫院多種評審過程[4]。因此,將追蹤方法學應用于靜脈輸液治療對護理細節的管理、預防不良情況的發生和提高輸液治療質量至關重要。本研究對186例急診靜脈輸液治療的患兒進行護理,探究追蹤方法學對小兒急診靜脈輸液的護理質量影響。
選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接受急診靜脈輸液治療的患兒186例,男98例,女88例,年齡6個月~2歲。其中2018年7—12月99例為對照組,男51例,女48例,年齡6個月~2歲,平均(1.02±0.49)歲;2019年1—6月87例為觀察組,男47例,女40例,年齡6個月~2歲,平均(0.96±0.36)歲。2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急危重患兒;意識清楚患兒;患兒家屬均知情本研究并同意參與。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法。完成常規的患兒檢查,告知患兒家長輸液治療的相關情況,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并對患兒及其家長進行健康教育。
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以追蹤方法學對急診靜脈輸液治療的患兒進行護理,成立專門靜脈輸液護理評審小組,采用個體追蹤與系統追蹤相結合的方法。1)成立專門靜脈輸液護理評審小組:由兒科總護士長任組長,兒科各病區護士長任組員。小組成員接受專業的追蹤方法學理論學習和操作培訓,通過考核后開展評審工作。組長負責制定評審標準、工作安排和評審工作總結,組員負責現場訪談、輸液護理觀察、收集數據。2)個體追蹤:①由評審小組組員全方面了解患兒的一般資料和治療情況;②小組組員負責觀察患兒的輸液治療情況,如是否出現穿刺部位不正確、導管維護欠佳、敷貼固定不規范等情況;③小組組員對患兒家長進行訪談,了解家長對輸液治療護理的滿意度以及知識掌握程度,對表現不足的方面加以改進。3)系統追蹤:評審小組組員將個體追蹤數據進行整理總結并提交給組長,小組成員共同就患兒輸液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對出現問題的環節進行追蹤調查,尋找問題出現的原因。4)實施改進:針對追蹤評審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針對知識漏洞開展相應的培訓、講座,加強對護士操作的培訓管理,開展會議促進各部門之間的交流合作。
比較2組患兒輸液治療不良問題(包括穿刺部位不正確、導管維護欠佳和敷貼固定不規范)發生率。通過評審小組對患兒家長進行訪談,詢問2組患兒家長對輸液治療的滿意度和對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知識了解程度分為非常了解、基本了解和不了解。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了解程度=(非常了解+基本了解)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輸液治療不良問題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16.10%比51.52%,P<0.01),見表1。

表1 2組患兒輸液治療不良問題發生率比較 例
觀察組患兒家長對輸液治療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94.25%比63.64%,P<0.01),見表2。

表2 2組患兒家長對輸液治療的滿意度比較 例
觀察組患兒家長對輸液治療健康知識了解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82.76%比57.58%,P<0.01),見表3。

表3 2組患兒家長對輸液治療健康知識了解程度比較 例
追蹤方法學是對醫院某種運行系統或者患兒就醫過程進行追蹤評審,從而讓患兒感受服務的品質以及評價醫院管理系統的周密健全,通過患兒的角度對醫院執行能力和整體服務水平的大小進行評價[5-6]。追蹤方法學具有現場性、雙重性、持續性和靈活性等特點,真正以患兒為中心,追蹤到護士對每一個患兒的每一項工作和每一個流程,從而增加靜脈治療的護理質量和專業性、規范性、標準性[7-8]。標準操作的靜脈輸液治療可以減少穿刺次數,減輕患兒疼痛,降低患兒并發癥的發生率,從而保證患兒的安全[9]。
本研究結果顯示,追蹤方法學能夠減少患兒急診靜脈輸液不良問題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在輸液治療中采用追蹤方法學,通過成立專門靜脈輸液護理評審小組,增加了對護理過程的關注度,更加注意輸液護理的細節問題,準確發現輸液治療護理過程中的潛在問題并及時針對問題采取相關措施,使穿刺部位不正確、導管維護欠佳、敷貼固定不規范等問題得到明顯改善,提高了患兒治療安全性[10-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追蹤方法學可以提高患兒父母對治療的滿意度和對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評審小組組員對患兒父母進行面對面的訪談,詢問患兒家長對輸液治療護理過程的不滿和對健康知識的了解,根據現實情況有針對性地改善護理措施、改進護理質量,并對患兒家長知識空缺部分進行專業培訓,體現了醫院對患兒家長的人文關懷以及對隱私和安全的保護,體現了醫院對患兒及家屬感受的重視程度,極大地增強了患兒家長對輸液治療的滿意度,并提高了患兒家長對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12]。
綜上所述,追蹤方法學能夠減少患兒急診靜脈輸液不良問題發生率,提高患兒父母對治療的滿意度和對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