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娟
【中圖分類號】 R73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8-025-02
宮頸癌是婦女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危害婦女的生命健康,在全球范圍內,每年約有20多萬女性死于宮頸癌。中國每年新發現的病例為13.15萬,總的趨勢是農村高于城市,山區高于平原。根據病理可分為腺鱗癌、宮頸鱗癌以及腺癌等三類,其中鱗癌發病率比較高,占宮頸癌的80%至85%,腺癌占15%至20%,其余為腺鱗癌。引發宮頸癌的因素比較多,發生在宮頸管和宮頸陰道處。具體有1.病毒感染: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90%以上的宮頸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2.性行為及分娩次數:多個性伴侶、初次性生活<16歲、初產年齡小、多孕多產等與宮頸癌發生密切相關。3.其他生物學因素:沙眼衣原體、單純皰疹病毒II型、滴蟲等病原體的感染在高危HPV感染導致宮頸癌的發病過程中有協同作用。4.其他行為因素:吸煙作為HPV感染的協同因素可以增加子宮頸癌的患病風險。另外,營養不良、衛生條件差也可影響疾病的發生。5.和患有前列腺癌、陰莖癌等高危男子有性接觸的人員。
1?臨床癥狀
陰道出血:不規則陰道出血,尤其是接觸性出血(即性生活后或婦科檢查后出血)和絕經后陰道出血是宮頸癌患者的主要癥狀。菜花狀宮頸癌出血現象較早,出血量較多。陰道分泌物增多:白色稀薄,水樣、米泔樣或血性,有腥臭味。當癌組織破潰感染時,分泌物可為膿性,伴惡臭。晚期疼痛,發熱等是晚期宮頸癌的癥狀。晚期病人因癌瘤組織的代謝,壞死組織的吸收或合并感染而引起發熱,體溫一般在38℃左右,少數可達39℃以上。由于出血、消耗而出現貧血、消瘦甚至惡病質。另外宮頸癌晚期會出現轉移癥狀。
2?病理診斷
HPV及TCT檢查:HPV16和18型可以導致子宮頸癌,致病性最強,而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婦女死于宮頸癌的毒手。TCT是液基薄層細胞檢測的簡稱,對宮頸癌細胞的檢出率為100%,同時還能發現癌前病變,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蟲、衣原體等。另外宮頸癌的檢查方法還有刮片檢查,子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宮頸和宮頸管活體組織檢查,陰道鏡檢查等輔助檢查。
3?治療
(1)手術治療:此治療方式用于早期宮頸癌患者。常用術式有:全子宮切除術;次廣泛全子宮切除術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廣泛全子宮切除術及盆腔淋巴結。
(2)放射治療:1.放射治療適用于:①中晚期患者;②全身情況不適宜手術的早期患者;③宮頸大塊病灶的術前放療;④手術治療后病理檢查發現有高危。
(3)放療和手術聯合治療:對于病灶比較大的患者,可先實施放療治療,待病灶縮小到一定范圍內時再使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手術治療后陰道處若有殘留癌灶,或者存在盆腔淋巴結轉移、宮旁轉移者,則手術治療后再使用放療方式清除殘余病灶,以降低宮頸癌復發率。
(4)化療:適合于復發轉移或者晚期的宮頸癌病人,此治療方式也可作為放療和手術的輔助治療。
(5)中藥治療:是一種比較保守的治療方式,是宮頸癌的一種輔助治療方式。它能減輕對病人在身體和精神上的折磨,延長存活的期限。
預后情況:
有淋巴結轉移者預后差。宮頸腺癌早期易有淋巴轉移,預后相對較差。
4?宮頸癌的預防
(1)安全的性行為:人乳頭瘤病毒主要是通過性行為傳播的,因此在性行為中要注意防護,這是預防宮頸癌的最根本途徑。
(2)疫苗的使用:基于人乳頭瘤病毒(HPV)與宮頸癌之間的密切關聯,人乳頭瘤病毒逐漸成為宮頸癌預防研究工作的重點。隨著醫學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可預防多種HPV病毒的宮頸癌疫苗逐漸成為女性預防宮頸癌的主要方法.?目前常見的宮頸癌疫苗以九價疫苗(可預防HPV6、HPV11這兩種低危致癌型病毒及7種高危致癌型HPV病毒HPV16、HPV18、HPV31、HPV33、HPV45、HPV52、HPV58在內的共9種HPV病毒)、四價疫苗、二價疫苗為主。其中,前者可預防約92.1%的宮頸癌,45歲以下女性均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四價疫苗主要適用于年齡在九歲到二十五歲之間的女性,可預防HPV16、HPV18、HPV6、HPV11這四種病毒,其對宮頸癌的預防作用約處于70%水平;二價疫苗適用于九歲到十八歲之間的女性,可預防由HPV16、HPV18引起的宮頸癌,其可對約70%的宮頸癌產生預防作用。
(3)普及規范宮頸癌篩查,早期發現低級別病變(二級預防),及時治療高級別病變,阻斷子宮頸浸潤癌的發生(三級預防)。篩查方法:HPV檢測和液基細胞學檢查。篩查對象:任何有三年以上性行為或21歲以上有性行為的婦女。最佳篩查起始年齡為:25-30歲開始,經濟欠發達地區最遲不晚于35-40歲,高危婦女篩查需提前:65歲以上女性若既往10年內每3年1次連續3次細胞學檢查無異常或每5年1次連續2次HPV檢查陰性,無CIN病史,則不需要繼續篩查。
(4)陰道鏡檢查是目前我國篩查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常用方法。宮頸癌前病變篩查中的應用流程及價值: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放置擴陰器,調節陰道鏡目鏡屈光度后再調節陰道鏡焦距,循序暴露檢查部位即轉化區、上皮、血管等處的變化。擦拭宮頸黏膜表面分泌物,以維持陰道鏡視野清晰。通過觀察受檢者宮頸形態、顏色、血管等特征,并于碘實驗、醋酸試驗后,取異常部位組織行病理檢查。檢測結果顯示:不同嚴重程度癌前病變中,陰道鏡檢查的陽性率與癌前病變嚴重程度呈正相關(早期浸潤癌陽性率100.00%,宮頸炎陽性率57.50%。)陰道鏡能將觀測到的圖像放大10~60倍,發現肉眼不能發現的微小病變。借著這種放大效果,醫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子宮頸表皮和生殖器表皮上極其微小的病灶細節,有助于提高判斷宮頸、生殖器等病變的準確率,為疾病的早期診斷提供依據,使患者提前得到有效的治療,使疾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幸情.HR-HPV與TCT篩查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臨床價值[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6,34(06):761-763.
[2]?陳春林.中國宮頸癌臨床診療與大數據[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8,34(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