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君

【摘要】目的:觀察阿卡波糖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實驗組(n=42)與對照組(n=42)。對照組采用二甲雙胍治療,實驗組采用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及血糖指標[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h血糖值(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變化。結果:相比于對照組,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更高,差異顯著(P<0.05);治療后,實驗組FPG、2hPG及HbA1c水平較治療前、對照組更低,差異顯著(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當,差異不顯著(P>0.05)。結論:對2型糖尿病患者聯用阿卡波糖、二甲雙胍治療的效果顯著,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且安全性高。
【關鍵詞】2型糖尿病;阿卡波糖;二甲雙胍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8-038-01
2型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內分泌系統疾病,主要是由于機體內胰島素分泌缺陷、胰島素抵抗所致,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齡較大、病程較長、血糖控制不佳,且常合并心血管與腎臟類疾病等,單一用藥治療的效果不太理想[1]。因此,為2型糖尿病患者尋找一種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意義重大。本研究對42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治療,觀察療效。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實驗組(n=42)與對照組(n=42)。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關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患者自愿簽署加入研究同意書,同時排除合并嚴重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嚴重精神疾病者、對本研究內藥物有過敏史者。實驗組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45-73歲,平均年齡(56.58±7.83)歲;病程3-16年,平均病程(7.88±3.16)年。對照組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44-71歲,平均年齡(56.42±7.60)歲;病程3-15年,平均病程(7.81±2.95)年。兩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病程及血糖指標等)差異不顯著(P>0.05)。本研究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
1.2?方法?對照組采用二甲雙胍治療:每次口服0.5g二甲雙胍片(江蘇蘇中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1625),每天3次。實驗組采用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治療:每次口服50mg阿卡波糖膠囊(四川綠葉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391),每天3次;二甲雙胍片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兩組均以3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
1.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及治療前后血糖指標[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h血糖值(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變化。治療效果評定標準如下:臨床癥狀消失,FPG、2hPG也恢復正常評為控制,控制率=控制例數/總例數;臨床癥狀明顯改善,FPG、2hPG下降幅度>50%評為緩解,緩解率=緩解例數/總例數;臨床癥狀、FPG、2hPG均未發生明顯變化評為無效,無效率=無效例數/總例數,治療總有效率=控制率+緩解率。不良反應包括惡心、頭痛、低血糖等。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FPG、2hPG、HbA1c)用x±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用百分率表示,以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效果?實驗組控制、緩解、無效分別有25例、15例、2例;對照組依次為15例、18例、9例,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相比(95.24% VS 78.57%),實驗組較高,差異顯著(χ2=5.126,P<0.05)。
2.2?血糖?治療后,兩組FPG、2hPG及HbA1c水平較治療前低,且實驗組較低,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3?不良反應?實驗組出現惡心2例、低血糖1例;對照組出現惡心、頭痛、低血糖各1例,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7.14% VS 7.14%),差異不顯著(χ2=0.000,P>0.05)。
3?討論
2型糖尿病屬于糖尿病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其發病率較高,且近年來發病趨勢逐漸趨于年輕化,患者常合并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多種并發癥,對患者生命健康威脅極大。一直以來,臨床對2型糖尿病常使用胰島素治療,從而減輕機體胰島β細胞負擔,但其對于血糖的長期控制效果不太理想[2]。
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更高;治療后,實驗組FPG、2hPG及HbA1c水平較治療前、對照組更低;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當。可見阿卡波糖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可顯著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且安全性高,優勢明顯。分析原因:二甲雙胍不僅可延緩胃腸道對葡萄糖的攝取,還可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提高外周葡萄糖的利用率,有效抑制糖原異生。同時,二甲雙胍雖無法促進胰島素分泌,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患者血糖耐受性,進而下調空腹胰島素水平,最終有助于降低FPG、2hPG水平[3]。作為一種α-糖苷酶抑制劑,阿卡波糖可對葡萄糖苷酶進行抑制,從而延緩糖分消化,降低機體對葡萄糖的吸收,進而有效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4]。兩種藥物聯合,有協同作用,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
綜上,對2型糖尿病患者聯用阿卡波糖、二甲雙胍治療的效果顯著,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且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高完花.阿卡波糖聯合二甲雙胍對2型糖尿病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7):2982-2983.
[2]?王卓彪,劉永蘭.二甲雙胍聯合阿卡波糖對2型糖尿病的臨床治療效果[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5):2612-2613.
[3]?盧汶,陳小燕.格列美脲聯合二甲雙胍或阿卡波糖治療2型糖尿病臨床對比研究[J].中南醫學科學雜志,2019,47(4):404-406,410.
[4]?張瓊閣,王超群,薛嵩,等.單用胰島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聯用阿卡波糖或二甲雙胍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一項隨機、開放、平行分組對照研究[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8,34(9):75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