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忠鳳 陳瑞蓮

【摘要】目的:探討剖用宮腔鏡治療宮產瘢痕缺損的有效性。方法:按隨機抽簽法將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5例剖宮產瘢痕缺損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實驗組33例,常規組32例。實驗組采用宮腔鏡手術治療,常規組采用宮腹腔鏡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性。結果: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實驗組的有效率為91%,常規組的有效率為75%,實驗組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剖用宮腔鏡治療宮產瘢痕缺損的有效性高,效果顯著,手術安全性高,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是一種可靠性高的治療方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剖宮產瘢痕缺損;宮腔鏡;治療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R5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8-080-01
剖宮產是剖腹,并且切開子宮壁,娩出胎兒,用于解決異常分娩的最為常見的產科手術,但是這類手術容易出現一些并發癥,如剖宮產瘢痕缺損[1],這種并發癥一旦出現,產婦會出現許多不良癥狀,如經期延長、在經期間陰道會流血等,嚴重影響到了產婦的身心健康。經醫學研究證明,手術治療法可以治療剖宮產瘢痕缺損[2],為了探討剖用宮腔鏡治療宮產瘢痕缺損的有效性,本研究將以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5例剖宮產瘢痕缺損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治療。現操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按隨機抽簽法將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5例剖宮產瘢痕缺損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常規組,實驗組33例,常規組32例。其中,實驗組患者的年齡在25-35歲,平均年齡(30±1.23)歲,剖宮產次數2次的患者15例,剖宮產次數3次的患者10例,剖宮產次數1次的患者8例;常規組患者的年齡在26-37歲,平均年齡(31±2.13)歲,剖宮產次數3次的患者11例,剖宮產次數2次的患者12例,剖宮產1次的患者1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剖產次數等臨床資料上差異不顯著,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實驗組采用宮腔鏡手術治療,常規組采用宮腹腔鏡手術治療。所有患者都是在月經完全干凈的五個小時之后進行手術治療,實驗組的宮腔鏡手術治療如下: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之后在患者的膀光結石部位進行消毒,接下來要對患者實行鋪巾,用宮腔鏡觀察患者的情況,擴宮頸管輔助放入電切鏡,最后一步是根據患者的腹部超聲將患者切口下緣的組織進行切除,之后在患者瘢痕缺損處的內膜組織進行電凝,直到患者沒有出血以后再將宮腔鏡和電切鏡拿出。常規組的宮腹腔鏡手術治療如下: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對患者患處進行消毒,之后建一個人工氣腹,對患者腹中的情況進行探查,如果出現不良情況,可以進行處理,接下來露出子宮體的下段,找到患者憩室位置,露出病灶,電切患者的內膜組織,患者手術結束之后要對患者的腹腔沖洗以及探查,手術滿意后,對手術器械進行清點,最后關腹。
1.3?觀察指標
觀察本研究中的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情況,數據標準是(治愈+好轉)/總病例數×100%=有效率。
1.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運用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差(x±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用n(%)表示。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進行對比,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1%,常規組的治療有效率為75%,實驗組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3?討論
剖宮產瘢痕缺損是剖宮產手術后出現的并發癥之一,簡稱PCSD[3],引起原因有很多種,如子宮切口的分布可能過于密、一些感染因素等,都會引起這種癥狀,一旦出現這種并發癥,一定要引起重視,并積極進行治療。宮腔鏡屬于婦科疾病手術,是婦科領域的微創傷治療技術,利用液體使子宮膨大,在特殊的光線和視頻系統輔助下,使用微小的器械直接切除宮頸或宮腔的病變組織,使原來不愿切除子宮或不能耐受開放手術的女性,獲得治愈宮內良性病變的機會[4]。近年來,隨著醫學事業的不斷發展,宮腔鏡技術引入到臨床醫學中,并且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經醫學研究證明,宮腹腔鏡手術雖然可以在臨床學上應用,但是相對于宮腔鏡的應用效果還是不顯著[5],患者進行手術后陰道出血和腹部出現不適的可能性更高,副作用的更明顯。宮腔鏡手術是微創手術,有助于診斷,治療和隨訪子宮內部病變。與傳統手術相比有很多的優勢,創傷小,痛苦小,安全性高,因而宮腔鏡成為當前一種有效可行的手術治療方案,雖然也會存在副作用,但是相對于傳統的手術不顯著,臨床醫學的運用也廣泛,滿意度也很高[6]。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患者手術后治愈人數為22例,常規組治愈人數為15例,而且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1%,常規組的治療有效率為75%,常規組明顯低于實驗組,差異顯著,宮腔鏡手術治療可行。
綜上所述,剖用宮腔鏡治療宮產瘢痕缺損的有效性高,效果顯著,手術安全性高,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是一種可靠性高的治療方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徐大寶,何亞瓊,劉慧,等. 宮腔鏡手術治療剖宮產子宮切口瘢痕缺陷[J]. 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7,30(112):394-396.
[2]?李麗琴,習鳳英,龔翠梅,等. B超監測下宮腔鏡電切治療剖宮產瘢痕缺損的臨床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8,27(117):2698-2700.
[3]?王瑩,楊媛媛. 宮腔鏡技術在剖宮產子宮切口瘢痕缺陷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婦幼保健,2017,31(115):3166-3168.
[4]?劉志玲,梁春燕,付愛民,等. 宮腔鏡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臨床觀察[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v.242(210):2204-2206.
[5]?佚名. 剖宮產瘢痕缺損宮腔鏡治療的效果初探[J]. 生殖醫學雜志,2019,28(8):866-871.
[6]?丁寶紅. 宮腔鏡手術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臨床探討[J].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7,224(115):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