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摘要】目的:探討采取中醫活血化瘀方+針灸治療腦梗后遺癥的效果。方法:選取90例腦梗后遺癥并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單純采取針灸治療,觀察組采取活血化瘀方聯合針灸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77.78%的總有效率,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腦梗后遺癥臨床治療中采取活血化瘀方聯合針灸治療的效果滿意,值得推廣。
【關鍵詞】活血化瘀方;針灸;腦梗死;后遺癥;療效
【中圖分類號】 R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8-088-01
腦梗是腦血管疾病中常見的一種類型,占到全部腦血管疾病發病的70%左右,發病群體多為中老年,疾病病機主要是腦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導致腦組織壞死或軟化[1]。對腦?;颊咭话闶怯枰匀芩ㄖ委?,經治療雖然可保證患者生命,然而患者卻容易合并后遺癥,比如半身不遂、語言障礙、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等,這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及康復。中醫認為腦梗后遺癥的病機主要是肝腎陰虛,血運不暢,經絡不通,復感外邪所致機體各臟腑氣化失調,引起后遺癥發生。中醫干預上通常使用針灸以改善組織代謝及血液循環障礙,但是單純針刺干預效果常不理想。近年來本院對腦梗后遺癥采取常規針灸的基礎上聯合活血化瘀方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腦梗后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患者均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2]中的關于腦梗死相關診斷標準,患者均存在活動受限、吞咽障礙或語言障礙等后遺癥。(2)患者均有完整的臨床資料且依從性好。(3)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2)過敏體質者。(3)嚴重肝腎功能損傷疾病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觀察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齡52~78歲,平均(65.2±1.5)歲。對照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齡54~80歲,平均(64.8±1.4)歲。兩組年齡及性別等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入院后均予以血壓控制、營養支持、心理護理等基礎干預。對照組在此基礎上應用中醫針灸治療,具體如下:選取患者百會、頭維、四神聰、環跳、殷門、委中、足三里、陽陵泉等穴位,采取平補平瀉法進針,進針得氣后留針30min,1次/d。
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干預及針灸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活血化瘀方治療,組方如下:黃芪120g,當歸6g,丹參14g,桃仁3g,紅花4g,川芎4g,地龍5g,赤芍6g。下肢癱瘓者加水蛭、穿山甲;語言障礙者加遠志、石菖蒲、全蝎。主要加水煎制取濾液服用,分早晚兩次溫度,1劑/d。
兩組均持續治療1個月評估療效。
1.3?療效評價標準
基本痊愈:肢體功能障礙、口眼歪斜、吞咽障礙等后遺癥癥狀基本消失,日常生活及工作不受影響。
顯效:后遺癥癥狀明顯緩解,日常生活及工作基本不受影響。
有效:癥狀有所改善,日常生活基本可自理,但是工作受限,尤其是重體力勞作受影響。
無效: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
1.4?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21.0軟件做統計學結果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使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治療總有效率上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腦梗死是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高的一種腦血管疾病,該病即便是經相關治療在后續也容易發生如偏癱、失語、認知障礙等后遺癥。對腦梗后遺癥,中醫認為中風后精氣虧虛,肝郁氣滯,情志不暢,肝風內動,久病體弱,陰虛陽亢使得后遺癥發生。
中醫針對腦梗后遺癥主張針刺的方式,主要是通過針刺機體游離神經末梢部位的穴位,對該穴位進行刺激可調節血管功能及改善血液流變學,此外針刺手三里、足三里、內外關等穴位還可以加快機體血液循環及提高細胞攜氧能力,進而使癥狀得到緩解及改善[3]。然而單純的針灸卻常常表現出一些局限性,主要是部分患者存在針刺反應弱的情況,因此常提倡采取聯合干預的方式。在本研究的觀察組就采取針刺聯合活血化瘀方治療,結果顯示在治療總有效率上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中藥配合針灸干預腦梗后遺癥的效果滿意?;钛龇街?,所選黃芪具有益氣固表、補氣養血的功效,并可降低血液黏度及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及營養狀況;當歸、桃仁具有潤腸通便、活血化瘀的功效;丹參、紅花、川芎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的功效;地龍具有清熱定驚、通絡的功效;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的功效。諸藥聯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益氣補血的功效。將藥物連同常規針灸一同干預疾病可起到協同配合的作用效果,促進癥狀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針對腦梗后遺癥,臨床治療中采取中藥活血化瘀方聯合針灸治療的方法,可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后遺癥癥狀及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使患者早日回歸生活,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洋,梁平.電針穴位刺激結合中藥治療腦梗塞后遺癥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05):148-149.
[2]?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 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J]. 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48(4).
[3]?賈新衛.補陽還五湯和血塞通對于腦梗后遺癥病患神經功能的影響研究[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1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