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軍

【摘要】目的:探討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中的VASOCT功能在血管動脈瘤密網孔支架治療中的應用。方法:搜集我院腦血管外科30例腦血管動脈瘤病人,這些患者是我院2019年1月到2019年11月連續對腦血管外科通過DSA造影檢查后,確定是動脈瘤密網孔支架治療。術中啟動制作DSA的VASOCT功能,為術者釋放密網孔支架進行影像指導和參考,術后為術者釋放密網孔支架進行影像觀察和評估。結果:30例腦血管動脈瘤病人密網孔支架治療,術中通過啟動VASOCT功能,對手術的指導和安全性均有提高。結論:DSA的VASOCT功能在腦血管動脈瘤密網孔支架治療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介入手術中充分應用DSA的這個功能,可為介入手術提供有力的影像技術支持,具有非常高的實用價值。
【關鍵詞】VASOCT;密網孔支架;DSA
【中圖分類號】
R821.1+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8-117-02
DSA是用碘化銫熒光體探測器將X線穿過人體的信息X線接收,使之變為光學圖像,經影像增強器增強后,再用高分辨率的攝像機掃描,所得到的圖像信號經模/數(A/D)轉換儲存在數字儲存器內,將對比劑注入前所攝蒙片(mask)與對比劑注入后所攝的血管充盈像經減影處理成減影影像,再經數/模(D/A)轉換成只留下含對比劑的血管像[1],這就是DSA的原理。VASOCT也是放大高清CT和血管網絡顯示CT,從DSA的界面中進入選擇VASOCT,透視對標正側位后,曝光20秒即可。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收集我院30例腦血管動脈瘤患者,這些患者全部是用的密網孔支架植入介入治療,并經DSA檢查確診,術中和術后都有用VASOCT檢查,其中男19 例,女11例;年齡49-76歲,平均(58±7)歲;病程4-40天,平均(16± 5)天。患者均以頸內動脈瘤發病,全部是平診患者,均合并1個及以上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病、肥胖、吸煙等。
病人術前均經CTA檢查,其中巨大動脈瘤(直徑大于1.8cm)4例,中小動脈瘤26例,病人有頭疼頭暈,3例病人有視物模糊,2例病人行走不穩。
1.2?方法
本次研究納入的標準為:a經DSA造影證實血管走形較直適合密網孔支架,b無嚴重心肺功能障礙,適合全麻,c碘過敏試驗陰性,d患者及家屬簽署手術同意書。
VASOCT的檢查方法,應用雙球管DSA(PhilipsAllure Xper FD20 Biplane,Netherlands荷蘭)檢查設備,檢查前8-12小時禁食禁水,在手術前2小時做碘過敏試驗。以Seldinge法穿刺股動脈成功后植入導管鞘,插入導管,將導管超選入頸內動脈處,在支架植入還未完全釋放時,啟動VASOCT功能,將支架區置于掃描中心,分別于正、側位對好位置并分別透視,然后先后按亮燈的1鍵和2鍵,直至燈滅后曝光20秒,采集數據完畢并自動傳輸至后處理器,在NEW鍵新建圖像,采用MIP成像法,把窗寬窗位拉成斜線,可以用34mm層厚重建,再用CUT鍵修剪需要的圖像,至此結束VASOCT的一次檢查,以此的結果評判支架,不滿意支架可以收回從新釋放,等到支架完全釋放后可以再重復以上的VASOCT檢查,看支架釋放的形態是否完美,(如圖1)這個比較常用。還有一種是在旋轉VASOCT前的2秒開始注射稀釋造影劑,稀釋的濃度通常是20%碘造影劑。
2?結果
VASOCT功能是飛利浦公司生產的雙球管C臂機所具有的主要軟件之一,它的主要臨床價值在于能清楚顯示支架形態,為術中提供指導,避免了反復釋放支架,增加對血管的損傷,也減少了透視時間,為術后提供評估,給醫生增加信心,給病人減少危險性。本組30例腦血管動脈瘤中有3例應用了進口密網孔支架,有27例應用了國產密網孔支架,術中和術后全部做了VASOCT評估檢查,顯示支架釋放滿意。
典型病例,女,76歲,頭疼,10天前就診于安徽,行CTA及DSA檢查后見右側床突旁大小2個動脈瘤,因當地覺得手術難度大,隧轉與我院治療,入院后給予常規檢查并經家屬同意做介入密網孔支架治療,術中給予VASOCT輔助技術支持,手術順利(圖1),術后3個月復查,支架的位置好,支架內的血流通暢,VASOCT檢查顯示支架形態好,走形完美。
3?討論
3.1?密網孔支架在腦血管顱內動脈瘤中的治療意義
腦血管動脈瘤,病程隱匿,起病突然,一旦發病,致死、致殘率極高,因而被稱為顱內的“不定時炸彈”,是最危險的腦血管病之一。腦血管動脈瘤是由顱內動脈內腔的局限性異常擴張所致動脈壁的一種瘤狀突起,為臨床常見血管性疾病,是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見的原因,我國每年新增動脈瘤患者多達18萬,顱內動脈瘤是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的最常見的重大疾病。密網孔支架不僅使動脈瘤的手術過程簡單化,不需要在瘤內放彈簧圈,也增加了手術安全性。
3.2?VASOCT在密網孔支架中的技術支持及價值
VASOCT的臨床應用在于能夠清晰的顯示支架形態,做的足夠精細甚至可以顯示支架網孔,為術中提供指導的技術,為術后和復查提供評估價值。VASOCT是為解決臨床需要的重要技術創新,通過DSA軟件技術可進行CT圖像重建獲得多方面重組、容積演示和MIP等效果[2]。
3.3?問題與展望
VASOCT在使用中一般不需要造影劑就能很好顯示支架形態,顯示貼壁情況,但是由于清晰度很高,所以X線劑量比較大,除了手術中必要的情況下應用,在后處理中也要把窗寬窗位調到最佳,才能更好的發揮這項技術的優勢。
總之,隨著微創介入手術的越來越熱門,尤其是在腦血管動脈瘤密網孔支架植入治療中,充分利用DSA的VASOCT功能,能夠給手術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帶來很大的提高和保障。
參考文獻:
[1]?燕樹林,王鳴鵬,余建明,付海鴻. 全國醫用設備使用人員上崗考試指南[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9.460
[2]?戚春厚,盧川,劉作勤.C臂CT在介入治療中的臨床應 用[J].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2008,31(5):359-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