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張業光
【中圖分類號】 R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8-168-02
為了滿足中醫學事業培養的優秀醫學人才,就要在培養中醫人才的過程中,必須遵循中醫學科的具體特點進行著重的培養。中醫學是一門領悟性極高的學科,在教學中需要學生不斷的進行自我領悟,要結合臨床實際進行體悟,在教學中運用師承教育進行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領悟性與對中醫的熱愛。
一、師承教育模式與臨床重要性
中醫學注重實踐,是需要學生將所學到的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在教學中關于中醫學的許多理論,都是由古代醫學家經過多年的領悟與體驗所積累的,但現在的學生缺乏感悟上的認識,并且不體驗不觀察。導致學生在課程中只注重理論上的學習,不重視實際的臨床體驗,因此,可以安排學生在周末期間,跟隨教師進行相應的臨床學習,運用師承教學模式來培養我國的中醫人才。
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教學方式過于死板生硬,這種方式雖然有利于學生從系統化的記憶疾病的各方面。但這種教學讓學生缺乏對實際的體會,無法將自己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并且這樣的課堂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這種“灌輸式”的學習方式往往讓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厭煩的心理。為了解決此問題,在教學的方法上可以采用“師承教育”,引導學生自我啟發式的學習,采用導師制進行實踐,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參與臨床診病并且與患者進行實際的接觸,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思考能力,將診病的實際體會與導師進行相應的交流,在進行辯證分析的同時,能夠培養學生建立自身的臨床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引導中醫學生理論結合實際,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臨床診病當中,也不要一味的生搬硬套,要結合際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制定出一個科學、實效、合理的教學模式。
二、師承教育如何培養醫學人才
中醫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就是“師承教育”,這種“跟師教育”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快速的掌握中醫的診療方式。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的傳授自身的經驗,并且帶領學生積極的參與臨床試驗。讓學生能夠學習中將自身學到的運用到臨床實踐之中,讓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后快速的進入崗位中。因此,培養醫療人才時,不但要讓學生掌握現代的醫學,還要掌握醫學名家的學術思想,這兒就需要醫學院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管理方面:師承教育模式是培養我國中醫人才的主要途徑,并且還是發展中醫文化的可行措施。這種教學模式也能夠使中醫臨床模式建立起來,讓有經驗、有資質的中醫教師來教授年輕人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不但能夠使學生與教師的臨床思維快速的成長,還可以為中醫文化的傳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師承”教學中,要注意進度管理上與考核上的把關工作。需要每一位學生每天都要跟隨著自己的老師,按時到達學習的位置,需要達到一定的出勤率,并且要嚴格的遵守紀律。在師承教育的管理方面上,可以幫助自己的導師進行把關,把臨床上的病例診斷與藥方來作為中醫考核的標準,進一步的加強對我國中醫人才質量方面的精準掌控。也可以通過對病人的相關反饋進行考核上的評價,使學生的業務素質不斷的提高,這樣有利于培養出優秀的中醫人才。
醫學院在實行師承教育管理時,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進行管理:首先,需要每一個跟師學習的學生,要著重的了解自己導師多年的學習經驗,與導師的技術專長是什么。這樣才能在導師臨床教學中,能夠跟得上自己導師的診療思路。其次、在跟導師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本身要制定好一個具體年份的跟師計劃,計劃擬成后要經過導師的具體審定后,還要根據各個醫學系的主任審定后,進行學科上的備案。之后在具體的跟師教學中,要隨著導師的思路做到本課的各項醫學記錄,與自身的心得小結。在跟隨導師學習時,不只要重視臨床上的學習,還要重視在日常學習當中,對中醫理論上的刻苦專研。導師指導學生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在學習計劃中要制定閱讀中醫經典著作、本學科的經典醫學著作等等。最后要根據具體的師承情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考核,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師承情況有著全方位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