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慧


【摘要】目的:探究在腎內科護理風險產生的相關因素及針對性的護理效果評價。方法:選取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腎內科患者,分析患者護理過程中產生風險的相關因素,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評估患者護理風險因素并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對比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腎內科患者護理風險相關因素主要有護理技術、患者疾病情況及患者心理狀態三個方面,治療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在腎內科患者護理過程中分析相關護理風險并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腎內科;護理風險;針對性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8-188-02
腎內科作為醫院重要的科室之一,病人量多,且多為老年患者,身體虛弱,病情復雜進展快,容易產生并發癥,如果護理不當不僅延誤患者治療,還會引起醫患糾紛,因此高質量的護理對腎內科病人是至關重要的[1]。臨床上腎內科患者并發癥及不良事件的發生一部分是因為護理措施不當導致的,沒有提前評估患者的護理風險,而有效的風險管理及針對性護理能夠有效降低這一部分并發癥的發生[2]。本研究旨在探討在腎內科護理風險產生的相關因素及針對性的護理效果評價。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1.1.1?研究對象
本研究100個病例均為本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腎內科患者,全部病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0例,年齡在46~ 69歲之間,平均年齡(58. 2+2.1)歲;對照組50例,年齡在41~ 70歲之間,平均年齡(55. 7+1.8)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1.2?納入標準
①對治療過程及要求知情同意者。
②患有腎內科疾病的患者;
③患者無精神疾病,能夠配合治療;
④無嚴重系統性疾病的患者。
1.1.3?病例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上述標準者。②合并全身嚴重系統性疾病者。③精神疾病患者等。④未按照要求進行治療。
1.2?方法
1.2.1?觀察組?觀察組病例分析護理風險并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
(1)護理技術水平不足:護理人員專業素養水平有限,臨床操作水平有限,不能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
針對性護理措施:要對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進行全面培訓,包括專業理論知識、專業操作能力、專業道德。以護士長及高年資高水平護理人員帶頭組成護理小組,科室定期進行護理小組會議,總結平時護理工作中的不足及風險,討論采用何種護理措施能夠降低風險的發生。
(2)患者疾病客觀因素:腎內科患者多為老年人,身體虛弱、并發癥發生率高,易跌倒、壓瘡、感染以及管道脫落等。
針對性護理措施:患者入院時需要進行全面的狀況評估,包括但不限于行走能力、術后是否需要久臥病床等。對易跌倒患者要保持警覺,加強監護,且要告知其陪護人員及同病房患者。對久臥病床的患者給患者穿著棉質、柔軟的衣物,定期幫助患者變換體位,督 促患者進行咳嗽排痰,以避免患者長時間臥床后易發生墜積性肺炎。
(3)心理因素:老年患者身體虛弱,久病易產生焦慮、不安、暴躁等負面情緒,影響疾病預后。
針對性護理措施:護理人員需要及時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告知患者疾病的詳細情況,防止患者對未知疾病的恐慌情緒產生;若患者出現負面情緒需要及時溝通,安撫患者,盡量滿足患者要求,減少負面情緒的產生。
1.2.2?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
1.3?療效評估?記錄患者出現壓瘡、感染、跌倒等并發癥的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時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腎內科患者護理風險主要有護理技術、患者疾病情況及患者心理狀態三個方面,詳見表1
2.2?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小于對照組,詳見表2。
通過表2可以看到觀察組分析護理風險并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的患者跌倒1例、壓瘡2例、無感染病例,并發癥發生率為6.0%,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2.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χ2值為5.63,具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
3?討論
腎內科患者多為老年人,病情復雜進展快、容易發生并發癥,極大影響患者的治療預后及生活質量。腎內科護理人員實施有效的管理,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3]。經過前期分析文獻及平日臨床工作會議總結,我們發現腎內科患者護理風險主要有護理技術、患者疾病情況及患者心理狀態三個方面,護理技術方面專業素養水平較差,臨床操作水平有限,不能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疾病情況有壓瘡、感染、跌倒等;心理因素有焦慮、恐慌等[4]。針對不同的患者進行詳細的危險因素分析,從而采取最適合的護理措施,這能夠幫助護理人員提前發現危險因素并采取措施預防,降低并發癥的發生[5]。
從表中數據可見,觀察組患者跌倒1例、壓瘡2例、無感染病例,并發癥發生率為6.0%,低于對照組12.0%的并發癥發生率,具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
綜上,在腎內科患者護理過程中分析相關護理風險并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宮雪.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內科護理管理中的實踐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03):304-305.
[2]?馬明姝,楊麗,張玲輝,朱麗娜.“護理缺陷分享”風險管理策略在腎內科老年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01):134-135.
[3]?白金.風險管理在腎內科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01):82-83.
[4]?萬紅.在腎內科護理管理過程中實施風險管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31):49-50.
[5]?趙嬌,張穎.針對性護理對腎內科患者的效果評價[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16):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