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琴
【中圖分類號】 R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8-237-01
小兒腹瀉是一種常見的胃腸道疾病,易發生在2歲以下兒童,主要表現癥狀為發熱、腹瀉、嘔吐等不良反應,嚴重可導致患兒脫水等癥狀,致病原因較多,為促進患兒康復,需給予患兒有效的護理措施,家長也要掌握相關護理方法,具體內容如下:
1?什么是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是以腹瀉為主的兒科常見疾病,引起小兒腹瀉的病原主要是病毒及細菌、寄生蟲、真菌等引起,另外也跟天氣環境、消化不良、腸道外感染、腸道菌群失調、食品過敏、喂養不當有關系,因為患兒的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較脆弱,且防御致病菌的能力差,所以在受到刺激時會發生消化系統異常,從而造成腹瀉。主要臨床癥狀是大便次數增多、大便不成型,還伴有腹痛、發燒、嘔吐及水電解質失衡、酸堿紊亂。臨床治療小兒腹瀉的主要方法是對癥治療、控制感染,經臨床治療后絕大多數患兒預后良好。
2?小兒腹瀉常見的原因
2.1?自身因素
嬰幼兒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肝腎功能發育尚未完全成熟,而且嬰幼兒免疫抵抗力差,易出現腸道菌群紊亂、感染等癥狀。另外患有營養不良、佝僂病的患兒易出現腹瀉癥狀。
2.2?消化道因素
喂養不當、食物過敏、碳水化合物不耐受、接觸不清潔的物體、生活習慣突然改變、藥物作用、天氣影響等因素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亂。
2.3?感染因素
消化道內感染是引起腹瀉的主要因素,因病菌、細菌通過食物、水、呼吸道入侵而致。
腸道菌群紊亂,長期服用抗生素或聯合兩種以上抗生素易引起腸道菌群紊亂,引起小兒腹瀉及腸炎。
2.4?食物問題
過早添加輔食、喂養不當、食物涼、不易消化均可引起積食,引起腹瀉。
3?治療方法
3.1?常規西藥治療
給予止瀉藥物,口服蒙脫石散治療,1歲以下患兒1袋/d,分3次服用;1~2歲患兒2袋/d,分3次服用;2歲以上患兒1袋/次,3次/d。服用時將藥品倒入大約50 mL溫開水中混勻快速服用。
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給予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治療,2周歲以下患兒,1袋/次,1~2次/d;2周歲以上患兒,1~2袋/次,1~2次/d,需與37℃以下的水混合服用,連續服用7 d。
助消化藥物,給予患兒多酶片、胃酶合劑,一次兩片,每天3次
3.2?中醫推拿治療
根據患兒不同類型的腹瀉癥狀給予辯證分型推拿法,傷食型:清大腸進行200次,補脾經、清脾經150次,揉天樞、板門各50次。濕熱型:清大腸、退六腑各200次,清脾經、清小腸200次。脾虛型:推三關、補大腸、推上七節骨各200次,補脾經400次。風寒型:推三關、補大腸、推上七節骨各200次,補脾經300次。
4?小兒腹瀉護理措施
4.1?注意衛生
護理患兒前后都要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患兒用具、玩具、餐具都需認真消毒,用后立即用高壓消毒20min以上,排便后便器也要立即清洗,消毒,另外要及時的更換尿布,因為排便次數增加,對患兒臀部的皮膚刺激加大,小兒的皮膚薄嫩,不及時更換尿布會導致皮膚的紅腫、破潰,因此每次大便后要用溫水沖洗臀部,并保持臀部干爽,載涂上護臀霜,預防上行性泌尿道感染、尿布疹和臀部感染。
4.2?不可濫用抗生素藥物
因為大多數腹瀉患兒都是由于輪狀病毒感染引起來的,輪狀病毒對抗生素藥物不敏感,還會破壞患兒腸道內正常菌群,影響腸道功能吸收,不斷增加腸道內細菌耐藥菌株,加重病情。如果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為細菌感染,可選擇恰當的抗生素藥物,并嚴格遵守醫囑要求的劑量、給藥次數,用藥后密切觀察藥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
4.3?密切觀察患兒病情
腹瀉患兒易出現精神萎靡,嗜睡,要密切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態、體溫、面色,還要詳細記錄患兒的排便次數,大便性狀、排便量、氣味及病情變化。
4.4?不宜禁食
腹瀉患兒不宜禁食,除非患兒有嘔吐癥狀,很多家長認為小兒腹瀉后應禁食,利用饑餓療法來緩解腹瀉癥狀,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饑餓會導致患兒攝取營養不足,降低機體免疫力,不利于病情好轉,還會增加反復感染、合并感染的發生率,導致腹瀉癥狀加重。患兒有嘔吐癥狀后給予補液,患兒沒有嘔吐癥狀要少量多次的給予患兒流食或半流食,禁食生冷、不易消化、油膩的食物。沒有添加輔食的患兒建議母乳喂養,因為母乳中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和多種消化酶,可滿足患兒營養需求,且易吸收、易消化,溫度適宜,無污染。
4.5?重視補液
小兒長時間或嚴重腹瀉后會出現脫水癥狀,還會缺少電解質,因此補液至關重要。患兒如果沒有明顯的脫水癥狀和頻繁嘔吐,不建議通過靜脈滴注方式補水。最合適的液體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另外家長還需多給患兒喂水。
4.6?補鋅
如果患兒腹瀉時間超過5d,應根據醫囑補充賴氨葡鋅顆粒,另外建議給患兒無糖奶粉,有利于腸道粘膜的修復。
4.7?注意保暖,避免著涼
由于小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尤其是腹壁及腸道缺乏脂肪保溫層,容易受冷空氣刺激,增加腸道蠕動次數,增加排便次數,因此在患兒腹瀉期間一定要加強注意,避免患兒受涼,尤其是肚臍周圍受涼,另外還需給予患兒腹部及腳心保暖,可幫助患兒緩解腹瀉癥狀。
5?預防小兒腹瀉措施
5.1?注意飲食衛生
注重飲食衛生,選擇新鮮、清潔的食物喂養,變質、過夜食物不可讓寶寶食用,另外還要注意餐具衛生,家長不和寶寶同用餐具,家長不可用嘴去測量食物涼熱后再喂給寶寶,盡量要讓寶寶的食物自然涼至適宜溫度,餐具用后立即清洗,尤其是奶瓶,用后立即清洗,每天消毒。
5.2?提倡母乳喂養
母乳中含有嬰兒成長所需的多種天然營養物和免疫球蛋白可以保護嬰兒不受感染,提高免疫力,含有的比非得因子,可以促進嬰兒消化,保護腸道的作用,且母乳的溫度適宜,且不受任何污染,更適合寶寶消化能力,降低消化功能紊亂,另外母乳喂養期間母親也要注意個人衛生,每天更換哺乳衣,清洗乳頭。
5.3?正確喂養
寶寶消化系統發育未成熟,胃腸柔弱,如果添加輔食過早、喂養量不當或添加不宜消化的食物都會造成增加寶寶胃腸負擔。因此不宜過早給寶寶添加輔食,需從少到多、從稀到稠、從細到粗逐漸增加,讓寶寶習慣一種食物后再添加另外一種,不宜同時添加多種食物,避免寶寶消化不良。
5.4?日常注意事項
適量增加戶外活動,提高寶寶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增加寶寶抵抗力,避免感染性疾病的發生,另外應避免寶寶受到驚嚇、過度疲勞等,保證寶寶充足的睡眠。
5.5?避免濫用抗生素
寶寶生病后應立即去醫院就醫,不可自行在家讓寶寶吃抗生素類藥物。可以在適齡年齡接種輪狀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