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艷君
【摘 要】目的:探討心肺復蘇成功的患者,實施急診護理關于對患者康復的干預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3年間接受的8例采取心肺復蘇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所有的患者均在復蘇后予以急診護理干預,評價患者的護理效果及護理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8例患者的護理有效率為100%,護理期間僅發生1例(12.50%)胸部不適,但未經處理癥狀消失。結論:對心肺復蘇的患者,予以急診護理干預對促進患者康復的價值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診護理干預;心肺復蘇;康復;療效;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8-24--02
心肺復蘇是一種有效的急救干預手段,其目的主要是通過采取合理的干預手段讓出現呼吸驟停或心臟驟停的患者恢復到正常的呼吸及心跳狀態,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1]。臨床研究表明對于心臟或呼吸驟停的患者,心肺復蘇的黃金時間是驟停后4分鐘內,而對于經復蘇搶救成功的患者還需要做好患者的護理干預工作,以促進患者后續康復。本次研究中,探討了對經心肺復蘇的患者,實施急診護理干預對促進患者康復的價值,旨在為相關人員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例采取心肺復蘇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患者均經心肺復蘇搶救成功。(2)患者具有完成的臨床資料且無精神障礙。(3)患者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傷者。(2)精神障礙患者或認知障礙者。(3)依從性差者。患者的一般資料如下:男4例,占50.00%,女4例,占50.00%;年齡最小者為21歲,最大者為62歲,平均年齡(43.2±1.6)歲;體重45~75kg,平均體重(61.2±2.1)kg。本次研究也經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針對所有的患者均予以急診護理干預,具體的干預策略如下。
1.2.1 病房環境護理
對經心肺復蘇救治成功者為期安排舒適的病房,主要是調節室內溫度在22~25℃,濕度為50%~55%;病房的亮度調節在柔和狀態,定期對病房進行通風,保證室內空氣暢通;醫護人員在進行各項操作的時候均需要盡可能的控制操作聲響,避免外界噪音影響患者的睡眠,提高患者舒適度及睡眠質量。
1.2.2 優質體位護理
在心肺復蘇搶救成功后,多數患者可以在短時間蘇醒,針對蘇醒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輔助患者為平臥位,此外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在其頸部、腰部等容易受壓的部位墊上軟枕,提高患者臥床舒適度。
1.2.3 生命體征護理
在對患者進行康復期的護理干預中,需要做好對患者心率、血壓及心電圖等的護理干預,主要是增加護理人員的巡視頻率,了解患者各個時段的生命體征情況,對生命體征存在明顯波動的患者需要及時告知醫師,分析不良情況的發生原因且做緊急的處理,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
1.2.4 心理護理
很多經心肺復蘇成功的患者在蘇醒后容易出現負性情緒,原因是患者在經過前一次心臟或者呼吸驟停后,認為自己身患重病,可能會在之后的某一時間再次發病,如此導致患者會出現驚恐情緒,針對這一情況護理人員需積極的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為患者講解疾病的病機及予以心理疏導,糾正患者的不良認知,提高患者治療及護理配合度。
1.2.5 腦部復蘇護理
心肺復蘇成功,護理人員可指導家屬將濕毛巾敷在患者頸部或者額頭部位,這樣主要是降低患者腦部氧的代謝率,恢復腦組織再灌注,使部分出現神經功能損傷者可早日恢復。
1.3 觀察指標
對護理的效果進行評價,若護理后癥狀與體征均消失,心臟正常搏動為顯效;癥狀體征有所緩解,心率有所波動為有效;癥狀體征未見改善或再次出現心臟搏動停止為無效。統計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1.0軟件做統計學結果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使用卡方進行檢驗。
2 結果
8例患者的護理效果上,護理顯效6例,有效2例,護理總有效率為100.00%。護理期間僅出現1例(12.50%)胸部不適,該患者無需進行任何干預患者癥狀就可自行緩解。
3 討論
心臟驟停與呼吸驟停均是急診科常見的一種危重病癥,此類疾病的主要表現為呼吸消失或者大動脈搏動消失等,疾病可因多種疾病作用所致,此類患者的發病常常無征兆,但是突然性的發病,僅僅部分的患者在發病前會出現胸悶及乏力等先兆特征,但是先兆特征進展迅速,即便發現也難以做到第一時間的干預[2]。所以針對心臟及呼吸驟停者,預防疾病發生可行性較差,對此關注點則著眼于發病后的搶救。
針對心臟與呼吸驟停者,心肺復蘇是搶救患者的主要手段,主要是采取這一急救技術以盡可能的降低腦細胞的損傷程度,讓患者恢復正常的呼吸及心臟搏動,挽救患者的生命[3]。而對心肺復蘇成功的患者做好復蘇后的康復護理非常重要,急診護理干預是一種科學、系統的干預措施,該護理干預模式主要是通過相關護理人員予以患者病房環境、體位、生命體征、心理、腦部復蘇等諸多的護理干預,切實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及提高護理效果,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本次研究結果就對8例心肺復蘇患者的急診護理干預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所有的患者經護理后癥狀、體征均得到明顯的緩解,無護理無效的情況,這提示康復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滿意。此外研究結果還顯示雖然患者出現了1例不良反應,但是無需做任何處理就消失,這也提示急診護理干預對保障患者的安全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針對臨床中行心肺復蘇的患者,在復蘇后予以急診護理干預,可取得滿意的護理干預效果,顯著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因此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蔣朝玲.急診護理干預對心肺復蘇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32):122+136.
汪銘潔.急診護理干預對心肺復蘇后患者康復的效果觀察及有效率影響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16):147.
馬燕,馬秀蘭.急診護理干預對心肺復蘇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4):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