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楠 李靜雅


【摘 要】目的:在我國,由于各個地區的經濟和文化教育發展極不平衡,特別是西部地區與沿海地區的發展差距尤為懸殊。因此,不同地區的家長知識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以及職業各有不同,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從不同地區的家長在對子女的家庭教養方式的差異性顯著。本文以我國西部地區—甘肅省隴東地區為例,通過對此地區的家長進行調查研究,來探討隴東貧困地區家庭教養方式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對隴東貧困地區的家庭教養方式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西部;隴東貧困地區;家庭教養;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R8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8-24--01
家庭教養方式又可以被稱作父母教養方式或者是父母養育方式,其指的就是父母或其他主要監護人,在對子女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這些可以說是父母與子女進行家庭交流與情感互動的體現與概括,家庭教養是一種具有穩定性的一種家庭教育行為,父母對子女的家庭教育或者說家庭教養方式的好與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子女以后的人格的健全,以及心理的健康,并且家庭教養的影響將會伴隨著孩子一生的成長。
目前,國內針對西部貧困地區的父母家庭教養方式文獻與研究沒有很多,本文的相關研究主要是根據當前家庭教養方式研究的現狀與不足,按照不同教養方式的普遍性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家長的教育觀念、對孩子的學習管理、與孩子的交流溝通。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選取甘肅省隴東地區的3個國家級貧困縣,一共300戶貧困家庭進行調查,得出數據進行分析與探討,以此希望可以推動改善西部貧困地區的家庭教育環境發展,促進我國家庭教育向良好發展的順利推進。
一 隴東貧困地區家庭教養方式的問卷分析
1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狀況
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隴東貧困地區家庭的家長基本沒受到良好的教育,家長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并且幾乎所有家庭的母親都沒有受到過大學教育。同時從職業上進行區分,家長的職業基本大部分都是農民。
2 父母的喜愛程度的分析
從調查數據分析可知,隴東貧困地區兒童中有大部分孩子是感受不到父母的愛的,同時通過調查發現,這部分孩子大多數是女孩子,這說明性別觀念在隴東貧困地區的父母的腦海中還有很重要的地位。
3 父母的懲罰行為的狀況
從表2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隴東貧困地區的兒童的調查中,他們的家長對他們的態度是嚴厲的,而父母對于他們的感覺總是不夠溫暖的,同時父母給予他們的懲罰一般都是比較嚴重的,在他們的感受中,父母的懲罰總不是那么公平的,而父母給予他們的懲罰他們很大程度上覺得不能接受。
4 親子關系的狀況
從調查數據分析,隴東貧困地區兒童的家長不會很關注同孩子的交往方式,也不會注意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來關注孩子,而且家長由于日常的忙碌以及自己的文化水平,對待孩子的耐心比較差,同時,對待孩子的朋友沒有熱情,基本不參加孩子的活動,兒童本身就沒有多少活動的方式,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是比較粗暴的。
二 西部貧困地區家庭教養方式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無法提供有效學習輔導
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智力成長和性格的形成非常重要,可以說是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而在隴東貧困地區,大部分家庭的教養方式極其落后,甚至會出現打罵孩子的現象,發生這種現象的大部分原因是貧困家庭的家長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家長自己沒有學習的意識,也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許多家長精力有限既要承擔孩子的監護工作還要肩負大量的家務農活忙不過來時不得不讓孩子分擔繁重家務并且時常忽略孩子的學習狀況。[家長的思想觀念比較陳舊與孩子缺少交流使得孩子心理健康也存在問題,從而使得學習上也存在許多問題得不到解決。
(二)家庭教養方式簡單粗獷
家庭教養方式具體來說就是家長與子女在生活中,家長對子女進行的教育行為,然后還有態度以及情感等各個方面的具體體現。這些都是可以具體通過父母和子女間的各種言談舉止以及表情動作來反映父母對子女的態度,并且在子女有什么困難的時候,父母會通過行為的表達來體現對子女的支持關愛以及關心安慰。但是調查中發現,隴東貧困地區的家長的教養方式是淺薄和粗獷的,他們基本上都是采取簡單粗暴的做法,對孩子極其不耐煩甚至是打罵,他們這樣的行為談何健康行為思想的潛移默化。有的甚至可以稱之為只是簡單地“養”,無從“教”字之談。
(三)家庭教育觀念淺薄落后
家長的教育理念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教育追求,孩子在家長的教育理念中不斷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健康良好的教育理念下才能培育出健康思維的孩子。在隴東貧困地區,家長們的教育理想意識極為淺薄,對孩子的教育只是一味的說教,至于行動上沒有任何表示。在家長的眼里,供孩子衣食住行,照顧生活,孩子放學回家能吃上一口熱飯就是對孩子最大的照顧。
(四)定勢觀念逐漸固化
思想固化是貧困家庭的最大特點,在他們的觀念里形成了自己固有的一套價值觀念,不會輕易改變。在家長的觀念里,孩子的思想意識不成熟,他們的選擇多半是錯誤的,因此做什么決定必須要聽家長的,孩子的自由選擇權利被限制。家長們的思想固化無形中在孩子的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對孩子的行為產生支配作用。長時間深處這種家庭,孩子的行為習慣以及價值觀念不免受到貧困家庭價值觀念的影響,雖然自己的上學受到教育的熏陶,但是無形中自己的理念保留著上一代人的傳統。
受家庭傳統理念的影響,很多子女卻形成了讀不讀書無所謂的觀念。很多子女學習能力不強,學習動機不強烈,他們理想意識也很淡薄,遇到事情時基本上是消極處理。這些現狀的產生有部分原因是自然條件以及基礎設施設備的缺失,但更重要的是因為家長文化水平不高、思想保守固化造成,這些定勢思維觀念正在逐漸同化到子女的腦海里。
三 針對西部貧困地區家庭教養方式的對策
(一)鼓勵父母應采取積極的教養方式
隴東貧困地區的父母要加強各種家庭教育學習,然后通過各種途徑來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隨時跟進子女的生理和身心健康,以及用心去知道孩子的科學發展規律,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要在子女需要的時候能夠及時出現,要多陪陪孩子,并不是只要養活他們就像。在子女有什么困境或者是傷心的時候,或者是子女做錯什么的時候,不要只是意味的責怪,要表現出自己的關愛與支持,讓子女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與溫暖,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以及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心理健康缺乏有效保障措施
隴東貧困地區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的家庭教養方式需要得到特別的重視,和普通家庭兒童相比較他們的生活比較缺乏父母的安全感,心理比較敏感和脆弱,成長需要一個健康溫暖的環境,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對他們進行引導和教育。兒童難免會遇見對自己心靈造成傷害的事情,在事情發生的當時,則需要有人進行干預和疏導,否則惡劣事件對孩子心靈造成的創傷會越積越多,最終形成孩子內心的陰影和人格的扭曲,從而外化為用極端的態度或者情緒去處理對生活的不滿。
(三)采取積極的家庭教養方式
許多研究和科學依據表明,在一個家庭中,家長對子女的培養過程中他們的養育態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子女的個性培養以及學習行為等,而且這種影響大都是取決于這個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行為交流方式,以及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父母對待子女的態度。父母如果采取積極的教養方式,可以促使子女形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為習慣等。因此,家長要高度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監護的責任不斷提高自身的監護能力以適應孩子發展的需要。拋棄原有既定的原始教育觀念轉換角度思考問題多給孩子提供思考、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避免包辦代替。不僅要加強孩子的文化知識教育更要加強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促進貧困地區孩子的全面健康發展。
(四)改進家長的家庭教養觀念
家長須有正確的家庭教養觀念和家庭教養方法。每個家長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所以父母需要有有正確的家庭教養觀念,了解孩子成長的規律,根據孩子的特點選擇科學的教育方法。不能只是根據自己的經驗來教育孩子,不能只是從自己的想法出發,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孩子身上。家長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而不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使得日后孩子在生活中缺乏獨立和自主。家長想要掌握合理的家庭教養方式,就需要家長了解教育規律和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依據孩子的發展特點對孩子實施教育才會行之有效。對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保護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強體制;為子女的學習創造良好條件;根據子女情況,制定家庭教育的計劃和措施,并與學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
四 結語
孩子是家庭甚至是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養方式,對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個人心理品質以及行為習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調查研究表明,在隴東貧困地區家庭中,大部分父母采取的教養方式較差,這也意味著西部貧困地區家庭的父母,更傾向于采用消極的教養方式。因此,國家需要西部貧困地區加大教育投入,重視西部貧困地區的家庭教育,促使家長在子女養育過程中調整對孩子不當的教養方式,政府和學校也要對家長進行教育活動,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教養方式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時認識到消極的教養方式給子女成長帶來的弊端,促使子女形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為習慣等。
參考文獻
王印堂.青海省少數民族農村貧困地區中學生綴學成因淺談[J].青海民族研究,2017(1).
范先佐,付衛東.農村義務教育新機制:成效、問題及對策[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_(7).
燕新,侯貴寶.影響我國農村教育發展的因素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5):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