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平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分娩過程中延遲斷臍對減少產后出血的影響。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選取本院產房收治的120例單胎頭位自然分娩產婦為研究對象,按照雙色球分組法分組,對照組新生兒正常斷臍,研究組新生兒延遲斷臍,比較兩組效果。結果:研究組產婦的產后2h出血量、產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新生兒膽紅素水平、新生兒血紅蛋白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新生兒Apgar評分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產婦分娩過程中,新生兒延遲斷臍,可有效減少產婦產后出血,可有效改善新生兒健康水平,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分娩過程;延遲斷臍;正常斷臍;產后出血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8-24--02
臍帶是條索狀組織,承擔著將胎兒、胎盤連接,為胎兒母體營養,氣體物質等功能,還承擔著排出代謝物質的功能。有研究[1]指出,新生兒出生后即刻斷臍,會導致新生兒的血液供應減少,會造成機體血容量不足的現象,甚至會誘發貧血癥狀、呼吸問題等。若患兒屬于早產兒,還會增加患兒的腦出血發生率,會對新生兒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臨床提出了一個觀點--延遲斷臍。本研究主要探究分析分娩過程中延遲斷臍對減少產后出血的影響,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選取本院產房收治的120例單胎頭位自然分娩產婦為研究對象,按照雙色球分組法分組。對照組60例的年齡區間在21-36歲,平均(28.67±4.98)歲;孕周是36-41周,平均(38.62±1.09)周。研究組60例的年齡區間在20-36歲,平均(28.45±4.96)歲;孕周是36-42周,平均(38.91±1.11)周。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但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新生兒正常斷臍,在新生兒娩出后,立刻使用剪刀將臍帶剪短,并使用臍圈結扎新生兒的臍帶根部結扎,并使用聚維酮碘液(濃度為5%)或是乙醇(75%)對臍帶根部進行消毒,并在臍帶結扎部位的0.5cm處斷臍,擠出臍帶中的殘留血液,重新消毒,并在臍帶上覆蓋無菌紗布。在新生兒沐浴后,重新消毒臍帶殘端,并覆蓋新的紗布。在24h后,將紗布打開,充分暴露臍部。
研究組新生兒延遲斷臍,在新生兒順利娩出后,擦干身體上殘留的羊水,清理新生兒呼吸道,在2-3min后,使用止血鉗夾住臍帶結扎部位10cm處,然后使用無菌紗布結扎臍帶創面部位。在新生兒與母親接觸30min后,采用常規斷臍法結扎患者的臍帶。
1.3 觀察指標
兩組產婦的產后2h出血量、產后24h出血量;
兩組新生兒膽紅素水平、新生兒血紅蛋白水平、新生兒Apgar評分(出生5min后)。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研究數據均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產后出血量比較
研究組產婦的產后2h出血量、產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一。
2.2 兩組新生兒的健康水平比較
研究組新生兒膽紅素水平、新生兒血紅蛋白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存在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新生兒Apgar評分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二。
3 討論
臍帶是連通胎兒、母體的主要通道,在胎兒娩出母體后,需使用剪刀將臍帶剪斷,分離胎兒與母體。但是,新生兒的斷臍時間,臨床尚未達成共識。現今,臨床處理臍帶的方法一共有兩種,第一種是在新生兒娩出30s內將臍帶結扎;第二種是在新生兒免除后,臍帶搏動徹底停止后再將臍帶結扎,也就是延遲斷臍。
我國臨床有研究[2]報道,我國嬰幼兒的缺鐵性貧血的發病率為20%,鐵缺乏癥發病率為65%。為改善這一情況,臨床展開了大量研究。有研究文獻[3]指出,胎兒娩出母體后,過早結扎臍帶,會導致血液凝聚在臍帶中,導致胎盤娩出困難,增加產婦的產后出血量,影響母嬰健康。也有研究文獻[4]指出,胎兒娩出母體后延遲斷臍,可減少產婦的產后出血量,可減少產后大出血發生率,可提高新生兒血紅蛋白水平,降低新生兒總膽紅素水平,可降低新生兒的臍部出血率、臍部感染率、臍周發紅率。
延遲斷臍是一種基于臍帶自身閉合止血生理特點的觀點。實施延遲斷臍后,并不會增加新生兒的臍帶出血風險,在胎兒順利娩出后,延遲斷臍能夠為新生兒增加50mg鐵儲備、20ml/kg-30ml/kg血液,可有效降低新生兒的臍帶繞頸發生率,可有效降低新生兒貧血風險,可提高新生兒的免疫系統能力與心肺系統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延遲斷臍后,研究組產婦的產后2h出血量、產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研究組的新生兒膽紅素水平、新生兒血紅蛋白水平優于對照組。
綜上可知,延遲斷臍可減少產后出血。
參考文獻
馬永華,王麗麗,郭彩鳳.自然分娩過程中延遲斷臍對產后出血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18):141.
王曉艷,楊國維.陰道分娩延遲斷臍對母兒結局的影響[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2018,000(002):P.155-155.
孫桂榮.探討延遲斷臍法在新生兒臍部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54):271,273.
L. Pogliani,P. Erba,P. Nannini, et al.Effects and safety of delayed versus early umbilical cord clamping in newborns of HIV-infected mothers[J].The Journal of Maternal-Fetal & Neonatal Medicine,2019,32(4):646-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