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
【中圖分類號】R7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8-24--01
夏天是腸胃炎多發的季節,因為夏天瓜果多,人們會選擇吃一些較冷的食物來達到降溫的目的,所以會有很多腸道疾病,尤其是小孩兒,有很多的人會在夏天食欲不振,不能吃東西,而且天氣炎熱,同時也會有很多食物被污染。胃腸道炎癥伴細菌感染。那么,如何治療小兒細菌性腸炎呢?
一 小兒細菌性腸炎癥狀
當小兒細菌性腸炎發生時,會出現一些特殊的癥狀,這些癥狀與普通腸炎不同。因此,當出現問題時,我們應該及時檢查哪些細菌引起腸炎,然后治療細菌。
1 大便有粘液或膿液,腹瀉,發熱,大便有異味,有的會有腹脹感,很多患兒在大便后,還會覺得有大便的感覺,但是此時腸道是空的。
2 腸毒素性小兒細菌性腸炎通常感染小腸,患兒會出現大便的次數曾多,且常為水狀,無膿液,無腹痛感,無重感,常伴有嘔吐,易發生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會出現酸中毒的現象,嚴重者會出現全身中毒現象。
3 侵襲性小兒細菌性腸炎,會出現全身性中毒,會有高燒,更嚴重的病人會有敗血性休克。大便中也會有粘液、膿和血,大便量相對較小,但大便次數較多,腹痛有明顯的陣發性絞痛現象。當這些現象發生時,對人體危害很大,必須及時治療,否則容易發生脫水。所以對于此類患兒應及時接受治療,避免疾病惡化。
4 惡心嘔吐
部分患兒可出現惡心想吐的反應,甚至會持續性嘔吐。在嘔吐發作期間進食會受到影響,可有食欲不振的情況,即便是感覺到饑餓,患兒也還是不愿意進食。而一旦嘔吐次數較多,就可能會導致身體脫水,可進一步出現水電解質紊亂等比較嚴重的癥狀。
5 其它癥狀
患兒在腹瀉發作時往往可有劇烈腹痛感,有時可能還會高燒不退,體溫可能會達到38度及以上。另外,患兒的精神狀態也會變得不佳,可出現萎靡不振、疲乏無力及煩躁不安的情況。而持續性腹瀉嘔吐必然可導致體重下降,身體會逐漸變得消瘦,生長發育也就會隨之變得有些遲緩。
二 不同細菌感染的癥狀
不同的細菌感染引起的腸炎可以出現不同的癥狀。
1 大腸桿菌分為致病性大腸桿菌和侵襲性大腸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表現為,大便呈蛋湯樣,腥臭,伴有粘液和血絲,大多數有嘔吐,多無發熱癥狀。侵襲性大腸桿菌會有反復高熱、頻繁腹瀉,大便會粘凍樣,伴有膿血,會伴有里急后重、惡心和腹痛。
2 彎曲桿菌和痢疾桿菌的臨床表現相似,會有發熱、嘔吐、腹痛、腹瀉,大便帶有粘液和膿血便,有惡臭味。
3 金黃色葡萄球菌大便初期為黃綠色大便,逐漸變為腥臭,變為海水樣大便,含有黏液。
4 沙門氏菌的臨床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大便次數多,可以達到數十次。黃色、黃綠色大便,水樣便、黏液或膿血便。
三 小兒細菌性腸炎的檢查
當小兒細菌性腸炎發生時,需要一系列的治療。否則,小兒細菌性腸炎會對腸道造成一定的損害。此外,還會損傷腸粘膜,增加大便次數,減少排便量,對腸道造成一定的影響,除此之外長期腹瀉也會對身體造成很大傷害。
1 電解質檢查,如果長期腹瀉,會導致電解質紊亂,這時需要對患兒進行電解質進行檢測,若檢測結果有長期電解質紊亂,說明腹瀉很嚴重。
2 糞便的顯微鏡檢查。此方法可用于判斷大便是否有異常。如有異常,檢查原因,如由細菌引起,可及時抗菌處理,及時抗菌,能有效控制細菌,同時減少身體傷害。腸道細菌的檢測可以很好的檢測,并對藥物的癥狀進行治療。
3 檢查嘔吐物,如果病人有嘔吐現象,還需要檢查嘔吐物,如果有細菌嘔吐,可以檢測出是什么特定的細菌引起的。然后進行細菌培養,檢測細菌種類,根據癥狀配藥,可有效治療。這種方法也可以很好地檢測細菌的種類,因為如果細菌的種類不確定,就會出現細菌紊亂。
四 預防小兒細菌性腸炎
小兒細菌性腸炎對人體危害很大,但也可引起腸道細菌失調,從而導致嚴重腹瀉。腹瀉發生后,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容易導致脫水。如果脫水嚴重,會使疾病更加嚴重,所以我們可以在平時多做預防工作,預防這種腸炎。
1 要搞好環境衛生,還要加強廁所以及糞便的管理,對蒼蠅的滋生做到防護工作,將蒼蠅盡可能的消滅。蒼蠅是傳播病菌的重要媒介。所以在平時要多做滅蠅的工作,將蒼蠅消滅就可以防止病菌的侵入。
2 加強飲食衛生和水源管理。特別是對一些攤販的食品,要做好衛生監督檢查,防止個別攤販的食品不衛生,讓顧客食用后,會增加小兒細菌性腸炎的風險,對病人造成很大危害。同時還要對集體單位和幼兒園的護士。廚師應定期做大便檢查,以檢查是否有細菌攜帶者。
3 加強健康教育。每個人飯前飯后都要洗手。不要喝生水,不要吃腐爛的食物,不要吃被蒼蠅污染的食物,因為會有一些細菌滋生。細菌性胃腸炎在食用這種食物后很容易發生,對身體造成很大傷害。
4 不能暴飲暴食,這樣會給腸道帶來很大的負擔,同時會使腸道的抵抗力降低,所以在平時多注意飲食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治療病癥也是有很大幫助。
五 細菌性腸炎的病因
1 自身免疫應答:大多數學者認為該病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本病并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腎上腺皮質激素可減輕病情。部分患兒血清中可見到抗結腸上皮細胞抗體,因此認為該病的發生可能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此外,部分感染腸道細菌的患兒可與結腸上皮細胞抗原反應,損傷結腸粘膜,患兒淋巴細胞對胎兒結腸上皮細胞有細胞毒性作用,提示疑似結腸炎的發生也可能與細胞免疫異常有關。
2 心理因素:有些患兒認為心理因素在發病機制中起著一定的作用。大多數患兒都有一些個性特征。他們的心理承受力和對生活中重大事件的適應性較差。它們屬于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強調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生或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有些人把七種疾病分為心身疾病,即哮喘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炎癥、潰瘍性結腸炎、原發性高血壓、神經性皮炎、甲狀腺功能亢進和十二指腸潰瘍。目前,更多的疾病可能被歸類為心身疾病。
3 侵襲性細菌性腸炎:如細菌性痢疾,病原菌粘附并侵入腸粘膜及粘膜下層,引起明顯炎癥。不同的病原體侵入腸的不同部位,有的侵入小腸,有的侵入結腸,有的引起小腸和結腸的炎癥。這種腸炎的基本臨床表現是:全身毒血癥明顯,有高熱,嚴重者可有敗血癥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