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勇
【中圖分類號】R65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8-24--01
出血是肝臟手術常見并發癥,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研究表明,肝臟手術中因出血所致死亡率下降到0.2%-0.6%,但是,術中出血仍然是影響手術治療效果的一個因素。故此,我們應該重視肝臟手術中出血的控制與處理。
一 肝臟手術中易出血的原因分析
解剖因素。門靜脈、肝動脈與肝總管在肝臟臟面橫溝分別發出左、右支,滲入肝實質,便是第一肝門。入肝血流中,70%-75%是門靜脈血流,25%-30%是肝動脈血流。肝臟血液以肝靜脈為流出道,肝右、中與左靜脈于肝后上方靜脈窩進入至下腔靜脈,便是第二肝門。另外,還涉及有第三肝門。肝臟血供充沛,肝內血管網絡密集、復雜,增加了肝臟手術出血發生機率。
基礎疾病因素。肝臟腫瘤病患,腫瘤持續生長,可能對肝內結構造成壓迫、推擠,改變原肝臟內正常血管解剖位置,增加出血風險系數。肝硬化患者,由于慢性肝功能不全,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礙,而且受到門靜脈高壓因素影響,側支循環開放,食管與胃底靜脈曲張,相比肝功能正常者,其更容易發生上消化道出血,特別是術中,創面出血的風險系數高。
二 肝臟手術中出血的控制及處理
門靜脈系統損傷所致出血
(1)第一肝門門靜脈損傷。肝門部門靜脈損傷,一般是在切除緊貼在肝門部腫瘤時發生,有時,腫瘤呈現出浸潤性生長狀態,門靜脈壁直接遭到侵犯,術中處理門靜脈的難度較大,容易導致出血。除此之外,門靜脈高壓患者,有時肝門部形成豐富側支循環,術中,第一肝門結構解剖時,曲張的門靜脈側支容易破裂、出血。肝門靜脈的血流量比較大,手術者通常伴有肝硬化與門靜脈高壓表現,因此,出血速度快,情況兇險,需及時處理。術中,因為出血難以清晰顯示術野時,操作者一定要冷靜,不要盲目鉗夾,此時,建議阻斷肝十二指腸韌帶,便可控制出血,隨后,尋找破口或者是出血點,使用無損傷針線進行修補破口,或者是縫扎出血點,操作時,不可太深,防止對第一肝門內血管及膽管造成傷害。
(2)肝內門靜脈分支出血。肝內門靜脈分支出血,一般是在切除肝操作中發生,腫瘤貼緊或者侵犯肝內門靜脈分支是導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或者是門靜脈癌栓,肝斷面、創面滲血等。一般情況下,在阻斷肝十二指腸韌帶的基礎上,結扎門靜脈分支,便可止血。若是遇到門靜脈癌栓,需要在阻斷肝十二指腸韌帶的基礎上,將門靜脈殘端敞開,再根據門靜脈殘端的直徑大小,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縫合、結扎或者縫扎處理。肝斷面門靜脈分支若是比較粗,或者是較短,建議縫扎止血。肝創面滲血現象,建議氬氣刀燒灼處理。
(二)肝靜脈系統損傷所致出血
肝靜脈,是流出系統,血管壁較薄,且內并無瓣膜,故此,容易遭到損傷,出血量一般較大,但是,壓迫止血便有效。肝靜脈出血,下腔靜脈血液出現倒流現象,阻斷第一肝門,并不能達到止血目的。
(1)肝左靜脈損傷。術中,如果肝左靜脈損傷導致出血,由于靜脈斷端縮入至肝組織,因此,不要使用血管鉗,盲目鉗夾。術中,操作者可用左手指將肝左靜脈根部壓住,盡快控制出血,將術野中的血液吸出干凈后,認真仔細尋找血管破口,再縫合處理。縫合操作時,不要太深,以免傷害、縫閉肝左靜脈,造成肝靜脈回流障礙。
(2)肝中靜脈損傷。肝靜脈壁較薄,加上壓力低,術中,若是發生肝中靜脈損傷出血,建議采取壓迫受損部位方式,達到止血目的,隨后,尋找并縫合破口。若是破口太大,或者是不便修補,在不影響余下肝臟血液回流的前提下,結扎肝中靜脈。
(3)肝右靜脈損傷。術中,如果發生肝右靜脈損傷出血,尤其是肝右靜脈主干,操作者應該迅速壓住下腔靜脈,借助拇指壓住,或者是利用器械將破口控制住,將血液吸干凈,修補破口,或者縫扎止血。
(三)肝短靜脈以及下腔靜脈損傷所致出血
肝短靜脈損傷所致出血,處理時,不可盲目鉗夾,以免擴大破口。單純紗布填塞,止血效果不好,可能出現空氣栓塞,不建議采用。對于這種情況,操作者應該充分游離肝周韌帶,充分顯露破口,利用手指將破口壓住,止血,再應用無損傷血管鉗或者是心耳鉗,將下腔靜脈壁夾住,徹底止血,隨后,基于無血前提條件下,暴露術野,進行修補。由于此類手術比較復雜,且風險系數高,故此,一定要強調預防出血。
(四)肝外傷以及瘤體破裂出血
肝外傷是常見腹部內臟器傷,發生率居第三位,僅僅次于脾臟與小腸。肝臟伴有基礎性疾病,尤其是伴有肝細胞肝癌的情況,輕微外傷都可能導致腫瘤出血、包膜破裂。雖然,現目前關于肝外傷與瘤體破裂出血的處理,學者們存在爭議。但是,對于腹腔大量積血、腹腔內出血明顯、積液與循環系統不穩定等危急情況,我們建議立即開腹探查。此種情況,很多時候是肝靜脈系統、門靜脈、肝動脈一同出血,比較緊急。探查肝臟的時候,很多時候可見多處破損,難以逐一縫扎出血點,使用明膠海綿或者是止血紗布填塞,止血效果并不理想。大出血是導致肝外傷患者早期死亡的一大原因,故此,面對這種緊急情況,操作者一定盡快阻斷第一肝門,且控制出血,不要急著找到出血點,以免耽誤搶救。如果第一肝門阻斷后,并未控制住出血,提示可能伴有肝靜脈、腔靜脈損傷,需要使用大紗布暫時性填塞止血,配合輸血與抗休克處理,等到病情平穩后,再處理。若是阻斷第一肝門后,出血得到控制,生命體征穩定的前提下,可切除腫瘤或者切除受損肝臟葉、段操作。肝外傷患者,術后需要常規留置腹腔內引流,預防并發癥。
(五)凝血功能障礙所致出血
肝臟手術患者,經常伴有肝臟基礎疾病,如肝硬化,有時伴有不同程度上的肝硬化表現,如凝血因子合成減少、抗凝血因子合成減少等。凝血功能障礙患者肝臟手術中,切除病肝后,殘肝斷面與游離創面上面仍然存在滲血,有時表現為片狀滲血。此種情況,應該糾正患者凝血功能紊亂現象,大量輸血患者建議輸注濃縮血小板,或者是適量的纖維蛋白原等,補充機體凝血因子。此時,操作者應該認真尋找斷面滲血點,予以“8”字縫合,出血點較大需要結扎或者縫扎處理。如果創面表現為廣泛滲血,則建議使用氬氣刀燒灼處理,或者是止血紗布、生物蛋白膠等方式止血。如果無血管性出血,建議紗布填塞止血。
肝臟手術中,出血是常見并發癥,一旦發生,直接影響手術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積極預防,一旦發現,根據病因,對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