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紫鳴



藝術家們一直以來都沒有放棄對“時間”的呈現。動態藝術(Kinetic art),就是在造型手法上,加入“時間”的量度。動態藝術是對運動迷戀的體現,動態藝術家不僅把藝術造型本身視為藝術,同時還把它作為呈現時間和動態的獨特媒介,作品中除了體現美感以外,還旨在通過光影和聲音來表現速度、動態。
現代藝術與現代技術的交匯
最早的動態藝術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的印象派藝術家,例如克勞德莫奈、埃德加德加和愛德華馬奈。這三位為人熟知的藝術家都在最初嘗試著強調畫布上人物的運動,試圖創造出比同時代更為逼真的藝術。
到20世紀初期,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將他們的藝術歸因于動態運動,作為命名這種風格的兩位藝術家之的納姆加博(Naum Galbo)經常把他的作品寫成“動態節奏”的例子。動態藝術運動提供了革命性的藝術概念,它隨著時間和空間而擴展,在視覺和感知方面,視運動或動作隨著時間展開而定。在20世紀20 - 60年代期間,一些藝術家嘗試了新的雕塑形式,蘊含在作品中的對時間和美感的體現,延伸了觀眾對藝術作品的視角,并固定了大眾對“動態藝術”的認識。
雖然說,動態藝術是一門與運動產生效果的藝術,但是它的討論范圍不限于此。一方面,動態藝術運動是第一個為藝術品提供隨時間和空間擴展的藝術運動。這是一種革命性的姿態:不僅因為它為觀看體驗引入了一個全新的維度,而且還因為它有效地表達了現代科學來定義時間與空間相互關系之間的魅力。另一方面,動態藝術家創作經常依賴于機械化運動,或者以其他方式探索以機械化和科學知識為特征的動力,而這些知識正是現代社會的體現。動態藝術家為人們提供了一些現代藝術與現代自身技術層面關鍵交匯點的表達。
動態藝術中最重要且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板塊是動態雕塑(Kinetic Sculpture)或動態裝置(Kinetic Installation),它們給予觀者的感受也最為直接。
動態藝術的誕生與形成
納姆·加博
1919-1920年間,納姆·加博(Naum Gabo)制作了第一件與動態雕塑相關聯的藝術品《動力學構造》。關于這個動態作品,他描述道:
“自從我的學生時代起,動態就引起我的注意了。特別是當你觀看這件作品時,圖像變成了三維。為了展示我呼吁在構造的雕塑中引入動感節奏的含義,我選擇了它作為該想法的例證。”
加博認為藝術需要在包括時間在內的四個維度上積極存在。他成長在慕尼黑,受到20世紀初藝術、科學和哲學領域的啟發,他了解藝術史學家海因里希沃爾夫林的演講、愛因斯坦及其科學理論的創新者以及哲學家亨利伯格森的知識。作為醫學,自然科學和工程學的學生,他將自己對自然世界秩序的理解與宇宙中的所有創造神秘地聯系在一起。
加博的愿景充滿想象力和激情。在他的作品中,時間和空間是重要的要素,固體物質展開并變得超脫于現實。他的雕塑在有形與無形之間,在現實中簡化的事物與直觀想象力的無限可能性之間建立了聯系。加博使用了多種材料,包括最早的塑料、釣魚線、青銅、有機玻璃板和巨石等,他有時甚至使用電動機來創作動態雕塑。
弗拉基米爾·塔特林
蘇聯藝術家和蘇聯構成主義運動的創始成員弗拉基米爾·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被許多藝術家和藝術史學家認為是第一個完成動態雕塑的人。盡管“動態雕塑”這個詞在后來才創造并固定下來,但是它非常適用于塔特林的作品。
塔特林于1919年開始設計塔特林之塔(Tatlin' Tower),它也稱為第三國際紀念碑(Monument to the Third International),計劃在1917年布爾什維克革命后建造在圣彼得堡,作為共產國際(第三國際)的總部及紀念碑。塔特林的構成主義塔樓將使用鐵、玻璃和鋼等工業材料建造。在材料、形狀和功能上,它都被認為是現代性的象征,在塔特林的構想里,它將與巴黎埃菲爾鐵塔相媲美。
塔特林之塔的主要形式是一個雙螺旋,在計劃里高達400米,主要框架將包含四個巨大的懸掛幾何結構,并將以不同的速率旋轉。整個結構包含了作為講座的會議和立法會議的場所;借由電報、收音機和揚聲器發布新聞、公告及宣言到資訊中心;頂端擁有巨型露天屏幕、投影機和半球狀的無線電設備。
不過由于當時俄羅斯的鋼材短缺及政治動蕩,這座被稱為“由鋼鐵、玻璃和革命構成的紀念碑”的塔特林之塔到最終都未能完成。許多地方都有塔特林塔的模型,包含瑞典斯德哥爾摩當代美術館、莫斯科特列季亞科夫畫廊、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現代藝術博物館和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
亞歷山大·考爾德
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生于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的一個藝術家庭,他的祖父、父親都是雕刻家,母親則是位肖像畫家。小時候,考爾德就對木塊和鐵絲等材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26年,在巴黎一位塞爾維亞玩具商人的建議下,考爾德開始制作機械玩具??紶柕麻_始制作他的“馬戲團”系列(Cirque Calder),這是一種微型馬戲團,由金屬絲、布、線、橡膠、軟木塞和其他小部件制成。這個“馬戲團”系列把考爾德帶到了巴黎,并結識了抽象藝術家蒙德里安。在他訪問蒙德里安之后,開始研發第一批真正的動感雕塑——通過曲柄和馬達操縱,制造和諧且平衡的雕塑,這后來也成為了他的標志性藝術品。
考爾德以“動態雕塑”聞名全球,各個具有流暢線條和艷麗色彩的部件通過空氣的流動或者觀賞者的擺弄,每動一下都會展現出不同形態,讓觀者感覺到空氣在流動,空間在轉換,時間也在流淌??紶柕碌膭痈械袼鼙徽J為是動態藝術的最早體現之一,它有意識地脫離了作為靜態對象的傳統藝術觀念,并將互動和非物質性觀念整合為美學因素。
盡管考爾德沒有透露他創作作品時使用的大部分方法,但他承認他使用數學關系來制作作品。他說,他通過使用重量和距離之間的關系比例創造了一個平衡的動態??紶柕碌呐浞诫S著他制作每一個新的動態雕塑而改變,所以其他的藝術家也不可能精確地模仿和復制他的作品。
重回大眾視野
到了20世紀40年代,新的動態藝術風格和許多類型的雕塑和繪畫融入了與觀眾的互動。當一些藝術家在他們的藝術中營造強烈的視錯覺效果時并過渡到歐普藝術時,動態藝術就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這種打擊一直延續到20世紀60年代,那時動態藝術處于休眠期。不過,由于藝術流派的更新迭代,推崇平衡與和諧的動態藝術又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野。
安東尼·豪
2016年,安東尼·豪( Anthony Howe)為巴西里約奧運會設計了一個巨大的風力動力雕塑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是當代最重要的動態雕塑藝術家之一。他創作的動態雕塑,大多需要風力的輔助,整個結構類似于脈搏,漩渦甚至是外來生物。他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用等離子切割機對金屬部件進行成型,并利用傳統的金屬加工技術完成工作。這些零件在靜止狀態下仍能保持線性優雅,在風起時轉變為具有律動的動態,在對稱和不對稱的多軸形式中,共同呈現精細而平衡的視覺效果。
鮑勃·波茨
大器晚成的鮑勃·波茨(Bob Potts)在70歲的高齡才開始進入到大眾的視野。動態雕塑的創作通常需要復雜的計算,而鮑勃·波茨喜歡實用老式木工手藝和手工組裝來創作,他喜歡用木頭結合各種金屬部件構建出精密的動態雕塑。他創作的動態雕塑大多是源于對自然之物的觀察,展現它們的外觀、習慣和形態。這一切都讓他的作品除了現代外觀和精密質感外更飽含著懷舊的味道。
盡管動態藝術在蓬勃發展后曾一度沉寂多時。然而,它的思想卻被后代的藝術家所繼承,直到在機械化、智能化的今天,它仍繼續為藝術家們提供豐富的創意概念和技術效果。
(編輯/雷煥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