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疫情影響下,當前中國既需要穩就業,又需要保證經濟增長質量以實現經濟轉型。“新基建”可以說是在為供給側做加法,不僅有助于恢復經濟,對沖當前經濟下滑,又能托底經濟,推進產業結構升級,還能穩定增長,培育并壯大新動能。
恢復經濟,對沖當前經濟下滑
經歷了幾個月的艱苦戰疫,我國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就1-2月超常規下行的宏觀數據表明,我國經濟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而疫情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影響則更加嚴重。由于恐慌情緒的蔓延,加之原油暴跌引起的一系列連鎖反應,美國股市在短短10天內出現了4次熔斷。全球股市都在無差別暴跌,就連黃金、白銀這類“避險資產”,同樣一度跌跌不休。
作為百年難遇的全球大流行病,新冠所到之處的生產和生活秩序,都被嚴重打亂甚至停頓。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各國為控制疫情,所實行的邊境封鎖等政策,對全球經貿往來的沖擊是巨大的。隨著疫情進一步加速,越來越多國家或將再次進入階段性停擺狀態。
有經濟學家表示:全球經濟衰退已在所難免,此次疫情對世界經濟的沖擊,完全不亞于上輪國際金融危機。
總體來說,面對動蕩中的世界經濟形勢以及就業壓力,重新投資基建都可以說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在危難之際,“新基建”挺身而出。從產業升級的普遍規律來看,2020年這個時間點或許就該成為一個“基建大年”。疫情的發生,印證了基建的重要性。但“新基建”的提出并非完全因為疫情,而是經過了多重經濟因素的考量。
托底經濟,推進產業結構升級
“新基建”更加側重、突出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物聯網,都體現出加快推進產業高端化發展的大趨勢。“新基建”既能對沖當前經濟的下滑,托底經濟,又能有助于經濟結構的轉型。
現階段城市化建設已進入下半場,當務之急就是進行產業結構的升級。
以5G為例,1G實現了模擬語音通信,大哥大沒有屏幕只能打電話;2G實現了語音通信數字化,功能機有了小屏幕可以發短信了;3G實現了語音以外的圖片等多媒體通信,屏幕變大可以看圖片了;4G實現了局域高速上網,大屏智能機可以看短視頻了。1G到4G都是著眼與人與人之間,更方便快捷的通信,而5G將實現隨時、隨地、萬物互聯,讓人類敢于期待與地球上的萬物,通過直播的方式無時差同步參與其中。
低延時是5G和2、3、4G的根本性區別,因為5G把延遲大大降低,所以自動駕駛、遠程手術等產業得以實現。5G不僅僅是為人服務的,同樣也為機器服務的,是萬物互聯的絕對基礎。推進5G的建設,能夠促進上下游一系列產業臉的發展。
大力發展5G就需要大量的終端設備,而終端就需要半導體芯片、需要操作系統、需要顯示屏……涉及到很多半導體產業的東西,5G的建設一定程度上也能推動半導體上下游產業的發展。所以說,推動5G的建設,就可能引起國家經濟重要的產業轉型。5G產業上下游的發展能推動整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制造水平往前邁一大步。
5G同樣促進各種各樣新的行業誕生。阿里、京東、美團的誕生,就是因為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如果沒有互聯網的發展也就沒有他們的出現,也就沒有這次疫情中的快遞、生鮮和外賣。這些服務的基礎就是把移動互聯網基礎全部建好。只有搞好這些方面的基建,才能享受到這樣的服務。
“‘新基建,正在成為新的投資和發展方向。”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說,數字化是未來社會治理的必經之路,巨大價值已經深入人心。
穩定增長,培育并壯大新動能
3月份,全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8.9%,比1至2月大幅回升了20多個百分點。越是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越要高度重視培育壯大新動能。多年來,行業巨頭一直主動投入到這一領域的生產建設當中。
三大運營商發力5G基站投入,開啟“商業元年”;華為、騰訊等在數據中心軟硬件領域傾力投入;阿里、百度、京東等互聯網企業進行大數據平臺研發……大到科研軍工,小到民用醫療,“新基建”都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
基于云計算,中國出現了許多全新的模式。比如,過去快手、抖音上雷人搞怪視頻居多,但今天,每天有上億人通過它們看教育直播。而教育是中國最稀缺的資源之一,優勢資源至今仍聚集在一二線城市,而直播卻做到了教育資源下沉,為我國實現教育平等提供了新渠道。
專家認為,“新基建”有著“一業帶百業”、加速傳統企業快速升級的加持效果。在上海寶山,借助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改造生產流程,一家名為廟航的包裝材料生產企業實現生產方式躍升。“以前客戶下達訂單,我們需要生成生產計劃、材料準備單等,容易出現失誤和紕漏。”廟航包裝總經理曹曉婷說。經過工業互聯網改造,這家傳統企業增添了轉型升級的信心,計劃3年實現年產值翻番。
“新基建”投資是潛力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是顯著的。未來5G網絡建設投資將達到1萬億以上,帶動的產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將超過數萬億元。更重要的是5G網絡建設將有助于培育繁榮互聯網經濟,人工智能、數字經濟、互聯網金融等新技術新產業,帶動十幾萬億產業的新經濟。為搶占全球新一代信息技術制高點,奠定堅實的基礎設施。
如果我們能抓住“新基建”的機會,在這次疫情中完美應對,就能把全球性的蕭條變成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包括在萬物互聯時代的主流基礎設施建設上,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未來幾年最大的產業機會就是萬物互聯,5G也只是其中一個基礎建設設施。在這次萬物互聯的浪潮中,一定會誕生一大批類似阿里、騰訊這樣的巨型企業。同時,也會深刻地改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我們已經有了產業基礎,這次“新基建”就有可能是中國通過彎道超車,成為全世界在高科技領域領先梯隊的一次機會。“新基建”不僅是應對疫情和經濟下行的有效手段,更是大國競爭和改革創新的關鍵殺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