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投資規模將達4000-5000億元,城際高速投資規模約在1500億元左右。城際軌道交通成為“新基建”重要抓手之一。
領跑全球
從2008年京津城際鐵路開通以來,我國城際高鐵、城際軌道交通建設遍地開花,這背后是我國城市群布局和架構日益完善。目前,全國已經形成包括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在內的20多個城市群。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智慧城市和大數據研究所所長姜鵬說,城市群內部要實現各種要素流動,城際鐵路是不可或缺的。
姜鵬表示:“比如我們現在有城市群,然后城市群下面還有都市圈,一般一個成熟的城市群,它可能有一個或多個都市圈構成。而國家也出臺了不少文件,比如,要強化在都市圈層面的一小時通勤。這樣城際軌道交通和城際鐵路都是一個重要的組成單元。”
我國目前已經制定了100多項高速鐵路建設標準規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已與泰國、巴西、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并輻射非洲、亞洲、歐洲、美洲等區域。由于境外合作相對國內的不確定性,中國高鐵在出海的過程中,經受過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實現了諸多高速鐵路領域第一的突破:如安伊高鐵二期項目,屬于中國企業在海外建成的第一條高鐵;印度尼西亞雅加達
萬隆高鐵項目,則屬于中國境外首次采用中國標準的高速鐵路。根據BHI(中國擬在建項目網)披露,中國現有海外高鐵項目超過20個,涉及印尼、新加坡、塞爾維亞、馬來西亞等14個國家和地區。
融合智能
在近日舉行的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云智能科技展”上,智能交通板塊也成為其中的亮點展區。
無論是天津軌道交通集團“智能調度”“智能乘客服務”“智能科技賦能”“全自動運行”“乘客互動體驗”等重點板塊展示了天津地鐵近年來的智能化探索成果,還是交控科技通過展示列車智能感知主動防撞系統、智能乘客服務系統等智能化技術及解決方案,讓觀眾提前感受到軌道交通智能化的未來。我國智能交通近年來的發展都越來越受到各界關注。
中投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智能交通行業已經取得長足進步。2019年,智能交通行業市場規模已超過1500億元。
“世界正處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歷史交匯期,信息技術的發展將給未來世界帶來新的變革,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空間網絡。”“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本質是物聯、數聯、眾聯,是支撐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智慧社會的關鍵。”中國電科集團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業務總師于躍,日前在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上表示。
智慧出行
近幾年來,我國市域鐵路、城際鐵路的規劃和建設漸入快車道,特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都市圈的市域鐵路規劃基本完成。其中,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城市群的內部城際鐵路網的建設大幕已經拉開。“兩鐵”在我國都市圈、城市群的建設和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將傳統的市域鐵路與干線鐵路、城際鐵路連乘,可以確保列車一跑到底、不同網絡列車車次自動銜接。而多種軌道交通方式能在交路上形成融通、套跑,高鐵大站的壓力和負荷就能顯著減輕,隨之而來的飛機場、市域鐵路各車站、高鐵站、城際站也將真正實現車票一體化、安檢一體化,能極大地方便旅客。
以智慧出行平臺服務運營商八維通科技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由中國中車和中國銀聯兩大央企合資設立,是第一個為城市軌道交通提供全面數字票務解決方案的互聯網企業。
作為軌道交通及智慧出行行業龍頭企業,八維通參與了多項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制定,系列化行業解決方案在政務、城市、產業等領域擁有多個最佳實踐,在智慧出行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截至目前,八維通已上線運營34個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和城軌易行項目,19個城市公交數字票務系統,用戶量突破3000萬,2019年交易筆數高達3.58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