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基建”政策的加持下,擁有巨大潛力的充電樁市場受到眾多資本的追捧。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將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可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跑馬圈地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蔡榮華在4月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確實離不開充電設施的支撐。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充電設施網絡,覆蓋全國404個城市。
據了解,目前國家電網累計建成充換電站1.16萬座、充電樁9.58萬個,覆蓋19省份、170多個城市,在高速公路快充方面形成“十縱十橫兩環”網絡,建設經營的全國最大的智慧車聯網平臺累計接入充電樁45.7萬個,占全國總量85%以上。
南方電網也在抓緊布局。截至2019年12月,該公司累計投資31.8億元、建成充電樁3.16萬個,累計充電電量4.5億千瓦時。據南方電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透露,計劃在未來4年投資251億元投建充電設施,建成大規模集中充電站150座,充電樁38萬個。
雖然我國充電設施建設取得了重大成績,但從運營商、車主、設備制造商和電網公司等多角度來看,行業仍暴露出一系列問題。
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能源事業部總監彭曉峰坦言,目前充電設施行業存在三大問題。首先是充電樁建設和布局問題,充電設施建設和城建、交通、電網相互之間的匹配性不好,導致充電樁的利用率偏低;其次是充電體驗問題,充電運營商都運營了自己的系統,用戶充電時需要下載多個APP,并且操作步驟和程序較為復雜;最后是盈利難問題,目前充電運營企業的盈利模式相對單一、盈利周期較長,個別發展較快的地方甚至出現運營商之間的惡性競爭。
此外,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管理中心主任劉永東認為,當前我國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產業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屬于“跑馬圈地”粗放式的發展,還需要不斷進行產業升級和技術迭代。
覆蓋全國
一個開放平臺、一批合作企業,國家電網正編織一張覆蓋全國的社會充電樁“充電網”。這是一張統一、可控、有保障的“充電網”,有望吸引社會資本涌入充電樁行業,掀起新一輪造樁建樁的熱潮。
國家電網黨組書記、董事長毛偉明在上述“新基建”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要求,以充電樁為基礎,以標準為引領,積極構建全國充電一張網,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堅持互利共贏理念,加強與充電樁運營商、電動汽車制造商等各方合作,積極培育新型商業模式。
近期,國家電網全資子公司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下稱國網電動)在線上舉行“國網電動社會樁開放平臺合作伙伴論壇”,正式向中小充電運營商提供免費運營平臺。建立開放平臺,是國家電網針對充電樁產業鏈上下游痛點提出的解決方案。
該平臺可以為廣大中小運營商提供一套可控、穩定、易用、有流量的運營系統。并且,加入國網平臺的門檻并不高。對于已建立平臺的運營商,國網電動提供設備與平臺的免費聯調;對于沒有平臺或計劃進入充電行業的投資者,國網電動與51家充電樁制造企業合作,提供符合平臺接入標準的充電樁設備。向合作的廠家選購設備,可以通過統一的協議和規約,直接接入平臺。
近期以來,國網電動動作頻頻。與比亞迪汽車、上汽乘用車、奇瑞新能源等6家合作伙伴“云簽約”超過4萬個“車電服務包”銷售意向協議。之后又公開招募充電樁“合伙人”。此外,下屬19家省級合資公司正在加速機制改革,將與省級電力公司實現“股權對等”,加快拓展屬地市場。
重新定位
“單純建樁已經是前兩年的模式,如何提升用戶體驗、把樁建在用戶最需要的地方,才是這一輪的趨勢。”蔚來汽車能源副總裁沈裴進一步表示,只有整個生態圈里的所有企業聯合起來,互聯互通,共同提升用戶體驗,行業才有希望,才能長足發展。
劉永東認為,“新基建”的熱潮下,充電樁行業發展將呈現出新趨勢。首先,充電服務網絡體系將更加立體化,不僅要滿足一般乘用車的充電,還要滿足包括農村充電、公交、物流、港口和礦區專用車等不同電動汽車充電特點的充電需求,讓充電服務更有針對性;其次,充電方案以用戶體驗為中心,向快捷、便捷、智能的未來新型充電解決方案發展。充電樁將從單純的“充電插座”向“智慧終端”演變,將海量的充電數據信息進行收集、匯總和分析之后,開展大數據應用,將服務于城市交通設施建設、電網規劃和城市規劃。
對充電設施運營商普遍虧損問題,劉永東表示,充電運營商應在能源服務體系中找到新定位,加快發展電動汽車充放電雙向互動技術,開展慢充樁有序充電,促進“充電網、車聯網、能源網”三網融合發展,豐富盈利模式。與此同時,充電運營商應致力于打造充電生態圈,通過“充電運營合伙伙伴計劃”“私人樁分享”等創新模式,讓社會各方廣泛參與。